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132048)、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研究”(2019-WT-31)的重要成果之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学者们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创新。自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起,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就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和创新,推进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思想观点和整体框架由项目主持人何海燕提出并组织项目组集体研究和讨论确定,由项目组成员分章完成初稿的撰写任务。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想信念与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节 理想信念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章 中国梦的历史溯源与内涵特征

第一节 中国梦的历史溯源

第二节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第三节 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关联和辩证互动

第一节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度契合

第二节 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共同特点

第三节 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第四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逐梦成真”

第四章 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理论要求:坚持“四个自信”

第二节 思想要求: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节 动力要求:凝聚中国力量

第四节 教育要求:同心同行同向

第五章 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归因

第六章 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重构

第一节 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

第二节 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

第七章 中国梦语境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发挥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

第二节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节 发挥网络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积极情感

情感是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对个体树立理想信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产生积极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积极情感,实质上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形成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筑梦者,一方面,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对中国梦实现的根本路径,即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满自信。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的积极情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所谓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经过改革开放、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道路,是中国人民在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总结出来的道路。中国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要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信心。少数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发展道路,对中国道路缺乏深刻理解,信心不足、信念不坚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在历史进程和现实发展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所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定其走中国道路的决心。让大学生认识到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对中国道路产生积极情感,可以让大学生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

第二,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精神充满自信的积极情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托起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中国梦的精神积淀和价值凝结,也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驱动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排除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而精神正是产生勇气和智慧的强大心理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教育大学生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盛世的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受尽屈辱,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股民族复兴的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用这种精神动力提升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是他们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经历艰苦卓绝做出光辉业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肃然起敬,对中国从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到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泱泱大国的巨变叹为观止,明确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大路阔步前进,必须要开拓创新。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积极情感为大学生提供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大学生只有对中国精神充满了积极的情感,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第三,培养大学生对中国力量充满自信的积极情感。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来源于人民,中国力量的凝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对党的领导力量充满自信。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总是试图利用各种机会,散布各种消极、反对的言论,虚化历史,丑化社会主义,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学生如果缺乏这样的自信就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所倡导的恶搞历史、丑化英雄历史、抹黑党的领导等各种负面信息影响,从而产生重个体、重功利,轻社会、轻历史的错误思想。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教育大学生认同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党的领导,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在实践中捍卫党的领导,凝聚中国力量。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海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365486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01000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