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宪法与法治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在认知恶性循环中间入一个突破口,为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提供方案。并且,在宪法与法治教育中,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循环,促使个体与社会共生出新的价值规范体系。就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建设而言,只有作为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节点的每一个个体持有宪法与法治观念,主体才能以之为行动准则,将宪法意识与法治思维转化为行动。最终,聚沙成塔,通过每一个关于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的个体实践,有机构成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的宏观伟业。 本书集中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宪法教育问题,具体分为“基础理论:法治教育”“从法治教育到宪法教育”等数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雷槟硕,1993年5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8级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西方法哲学、教育法、司法裁判理论研究。曾在《法制与社会发展》《交大法学》《中国案例法评论》《法治社会》等期刊公开发表10余篇文章。硕士研究生期间主持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青年专项课题,并参与多项其他课题。曾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论文优秀奖、2017年长三角地区高校“法治中国”研究生论坛一等奖、2016年湖北省法理学年会三等奖、国家奖学金、汇业奖学金、伟庆奖学金等。 目录 导论:我们为什么需要宪法与法治教育 第一编  基础理论:法治教育 第一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法育”的发展脉络与新时代内涵   第一节  “法育”概念界定   第二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法育”发展状况   第三节  新时代“法育”新内涵   第四节  “法育”推进的价值意义   小结 第二章  实现全民守法的路径转变:从强制到法治教育   第一节  外在强制性模式的失败   第二节  通过内在认可推进自觉守法   第三节  达成个体价值观与法律规范的规范一致性   小结 第三章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难点、成因与突破   第一节  上海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的样本与困境分析   第二节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困境出现的成因   第三节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困境的突破   小结 第二编  从法治教育到宪法教育 第四章  宪法教育:塑造法治中国认同   第一节  宪法教育应着眼价值认同   第二节  宪法教育应以法治中国为核心塑造国家认同   小结 第五章  在宪法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宪法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宪法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性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教育   小结 第六章  宪法教育教材设计理念:生活宪法与宪法生活   第一节  宪法教育目的应指导宪法教材设计   第二节  生活宪法:宪法教育教材设计策略   第三节  宪法生活:宪法教育教材设计导向小结 第七章  法律硕士(非法学)入学考试中的宪法教育   第一节  法律硕士(非法学)宪法入学考试考什么   第二节  考试技巧解构宪法学考试   第三节  宪法教育促使考试方式转向   小结 第八章  公务员宪法教育的目标:培育宪法意识   第一节  公务双重特征决定公务员需进行宪法教育   第二节  宪法教育的规范功能有助于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节  公务员进行宪法教育的核心:树立宪法意识   小结 第三编  惩戒权实践中的法治教育 第九章  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   第一节  何为规则意识   第二节  为何将规则意识设定为惩戒权的目标   第三节  规则意识下的惩戒权行使原则   小结 第十章  规范认同:通过教育惩戒防治校园欺凌的突破口   第一节  校园欺凌属于系统性社会问题   第二节  教育惩戒不仅是校园欺凌的事后惩戒措施   第三节  教育惩戒应致力于培育规范认同   小结 第十一章  高校惩戒权与学生权利保护之平衡   第一节  两权平衡之目标   第二节  平衡性惩戒方式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