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偶然的哈佛必然的成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采访、描写两位留学美国并近年来在美国材料科技界快速成功的中国年轻人,分析了他们的成功之路,对一个人自身素质与成功的关系、家庭及学校教育与特定素质形成的相互影响、中美教育的异同、中美对成功人士的不同评价、高校录取学生标准的差异,以及对后来人的不同经验进行了剖析。对精英们大量的未公开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实实在在的事例分析,是本书最为独特之处。在本书中,作者将这位思考与分析成较小的论题,分别对每一个论题都进行了简明的立论、恰当的举例和精华的概括。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们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工作十几年,因工作之便,得以有机会结识很多美国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中的科技及教育界精英。通过对他们近距离的长期观察和相互交流,并结合作者的教育及科技专业背景和经验,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从小有意识地培养这种高质量综合素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形成了许多独到见解。

作者注意到近几年在美国有几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在科技界迅速崛起,在而立之年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教授。本书的撰写计划得到其中两位佼佼者杨培东(伯克利大学教授)和崔屹(斯坦佛大学教授)的大力支持,作者对他们进行的系列采访取得了很多从未公开过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他们对成功之路的分析,对自身素质的剖析,综合素质与成功的关系,家庭及学校教育与特定素质形成的关系,中、美教育的对比,对不同成功人士成功原因的评价,录取学生的标准,以及对后来人的经验之谈,等等。所有这些资源独特的材料都与本书作者的关于综合素质的深刻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本书不同于国内励志和教育类图书的最为独特之处。

目录

前言

独家采访

综合素质简论

(一)童年,小学,中学

1.普通的家庭,正面影响

2.同伴的竞争,取长补短

3.真诚的鼓励,影响一生

4.普通的学校,自我准备

5.聪明的内涵,兴趣、勤奋

6.吃亏的有福,做人纯粹

7.成功的必需,聪明、毅力

8.运气的降临,脚踏实地

(二)大学

9.关键的时期,抓紧时间

10.明确的方向,培养兴趣

11.扎实的基础,兴趣自由

12.严谨的治学,深度、广度

13.体育的重要,身心健康

14.人格的培养,自然魅力

15.成熟的心态,积极、稳定

(三)大学毕业新阶段

16.脸皮厚新解,勇敢、自信

17.优秀的导师,一生幸运

18.运气的降临,长期准备

19.整合的聪明,成功必然

20.目标的选择,清晰、实际

21.成功的境界,优化自我

(四)职业道路

22.高远的目标,持之以恒

23.成功的共性:远见、拼命

24.成功的素质,个性、共性

(五)教授的见解

25.中意的学生,能力全面

26.创新的勇气,敢担风险

27.创意的激发,宽松气氛

28.天才或普通,多彩人生

总结语

后记

附录 采访取材背景

关于杨培东

关于崔屹

关于纳米科技

试读章节

崔屹的故事:

我父母都是教师,爸爸是高中化学老师,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我小时候随他们下放到农村,四岁之后才从农村搬回城镇。我们住的镇子是广西柳州来宾镇,我爸爸在镇里的一个中学教书,我们家就住在镇中学里面,环境比较好,没有外面那么杂。在一起玩的都是教工子弟,比较单纯。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正好改革开放,社会上比较浮躁,住在校园里面父母不用怎么管,小孩也不容易学坏。当时我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差,养四个孩子呢!我排行老三。爸爸妈妈的工资加起来就刚刚够我们吃饭,所以穿得很朴素。

我上小学时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根本管不过来。晚上回家保证把作业做了,出去玩别惹祸就行了。我爸爸妈妈很少骂孩子,但会过问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好时会问你为什么不好。现在的孩子都学这学那的,压力挺大。我小的时候没有这些压力,玩得比较多,但是有自尊心和上进心,这跟家庭有关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父母从来不对我们讲具体要怎样怎样,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所以我是在一个很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不像现在的家长比孩子还紧张。现在回想一下,像我们家的模式,不要求你一定要怎样,而是培养了一些一辈子都有用的东西,比如有上进心。

有那么一件事特别说明问题,因为我们家是外地人,就必须要自强才行。我爷爷是解放军四野的,打仗打到南方,就留在那里建设南方,我爸爸也在那里,学会了当地话。后来因为我们家是外地人,被人家欺负,我爸爸感受很深。比如我爸爸工作做得非常好,但还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师,晋升机会很少。因为这些影响,我们家小孩都挺有上进心的。另外我爸爸妈妈从不让自己的孩子有自卑感。我们家孩子那么多,经济上赶不上别人家。有人问过我爸爸妈妈,你们家有多少钱?我爸爸就说,我们没有一分钱,但是我们有四个存折,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当时别人家也有说我们家孩子特淘气的,但是我们学习特别好。我爸爸妈妈就说:别人家生活条件好,吃得好穿得好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孩子学习好,比他们强。自信心、自尊心都体现在这里边了。这样,孩子不会有自卑感。现在看来,虽然家里子女多,经济状况不好,但是家庭宽松的环境,注重自尊自信,使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上了大学,健康成长起来了。我们的思考:

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对于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往事会不断在脑中清晰闪现,这实际上也说明童年时期的生活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的是人生基本的色调,与遗传基因一道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性格和习惯取向。

我们大多数人都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各人的父母在政治背景上、家庭经济上、工作职业上和社会地位上肯定存在着千差万别。这一时期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人父母,不论背景如何,从事何种工作,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而又有目标的环境,培养孩子崇尚知识的意识。这种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会贯穿孩子的一生,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P5-8

序言

想写一本书,通过它向青年朋友们表达一种看法,那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则是有迹可循的,是很具体的。如果我们明确了成功的基本法则,有意识地对照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改变我们的意识和行为,弥补性格和生活中的缺陷,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到最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成功。

“能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2005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校园频道针对“中国大学成功与否”,在大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联合调查中被85%的投票者明确表示是他们看待大学成败的首要标准。优秀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是使人成功的关键基础,而这些素质很多都是需要有目的地、一点一滴地培养的。探讨这些素质和人格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们是在中国出生、长大、接受大学教育,然后留学国外的一代,屈指算来在国外生活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和在国内的时间一样长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科技精英和名牌大学云集的硅谷地区,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成功或不成功的人们,听他们说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的个人素质,琢磨着他们为什么成功或为什么不成功。久而久之,便发现了一些成功者都具有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观察、交流和思索使我们更加坚信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真正基础在于健康、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国外是如此,相信在不断进步的中国也必会如此。然而我们也同读者一样,不会满足于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想和读者一道去进一步探索成功者的这些共同特征是怎样培养和发展出来的,深入观察和采访成功者,总结他们的素质精华当然就是最直接的方式了。于是我们选择了两位很年轻的科技、教育界精英(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作为对象进行采访,使得我们得来的宝贵资料和我们的思考能够作为国内年轻人个人素质修养的直接借鉴。而受访者们在国内的成长轨迹和上学阶段的种种心得,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和辛勤育人的老师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参考。

后记

其实本书的写作过程对于作者来讲也是一次思考和升华的过程。在采访和思考的过程中,每位作者和参与者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感叹书写得太晚了。如果能早写10年,早意识到许多后来才明白的道理,或许自己的人生成就会更高于现在的水平。这本书中所谈的问题看似平常,但却是对自我成长和人才培养的最简明的总结与诠释。然而年轻时局限于生活阅历、工作经历和社会活动范围,有些道理很难在那时无师自通。即便是到了“三十而立”或者是“四十而不惑”之年,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反省的意识,没有深处精英群体之中的便利,没有长期用心地观察和心得交流,仍然不足以使人对于综合素质和成功的要素产生清晰的认识。那么现在写下此书,除了使作者有机会对于所见所想有一个系统整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让年轻一代和各位家长及子女们不再有我们的遗憾。只要您或您的子女或学生现在还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都会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一些小小的经验或思考精华,帮助您及早准备,更快成为素质优良的社会精英。

承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宋成斌编辑的热心、负责,使本书得以与读者见面,在此谨向清华大学出版社、宋成斌编辑及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出版社其他工作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四川教育出版社的钟丽曦编辑在本书策划和文字整理方面给予的热情帮助,也感谢夏青和张慧认真阅读书稿并且提出宝贵建议。作者还要特别感谢秦民民和蒋娟对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大力支持。希望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喜欢本书,如果本书中的某些论题和思考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帮助读者培养优秀素质并拥有令自己满意的人生,那将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美国加州一方国际文化公司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偶然的哈佛必然的成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锦萍//章效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39706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181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