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雕花马鞍/红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晓枫,出版过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斑纹——兽皮上的地图》、《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和笔记体小说《醉花打人爱谁谁》。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本书为她的散文集《雕花马鞍》,主要收录了《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聋天使》、《海平线》、《墓衣》、《铅笔》等作品。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雕花马鞍》是一首蒙古长调。作者的文风总是不急于行至目的,却缓慢于过程中的修饰性,像雕花马鞍并不服务于速度。收录在这个辑子里的作品包括《夏至》、《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聋天使》、《海平线》、《黑夜书》、《墓衣》、《铅笔》、《夜蛾之舞》以及《琥珀》,都是形式感相对一致的长文,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目录

夏至

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聋天使

海平线

黑夜书

墓衣

铅笔

夜蛾之舞

琥珀

试读章节

清晨,善者

近来奇怪,很早就醒,两个星期来时间总是固定在清晨四点五十七分,有几次甚至准确到了秒针。睁开眼睛,就感觉清醒已久,并且心里弥散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痛,据说此乃忧郁症的典型征兆——梦境的床单撤空,我瞬间跌回现实的马厩,并被粗糙的草梗刺痛脸颊。把头埋进枕席,我挣扎了一会儿,试图摆脱坏情绪。快四十岁,以为自己不惑,可我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体内的化学。是啊,情绪问题往往能具体到化学配方,如同爱情也是多巴胺、加压素和醋酸催产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今天的伤感可以找到仿佛中的理由。看日历,今天夏至。昼夜交替,岁月中的音乐家弹奏黑白琴键;现在节奏慢下来,他在白色的钢琴键上用力敲出一个音符并等待长长的回音……这便是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似乎并不重要的节气,但它让我想起亡友:苇岸,优秀的散文作家,过世之前,他正在写作《二十四节气》。

选择一个固定的地点观察节气的变化,他注意昼夜的长短、日影的高低、土壤里的水汽和庄稼长势。开篇他这样描写立春:“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种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于可能的季节降临了。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物体的影子清晰起来,它们投在空阔的地面上,让我一时想到附庸或追随者并未完全泯灭的意欲独立心理。天空已经微微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但旷野的色调依旧是单一的,在这里显然你可以认定,那过早的蕴含着美好诺言的召唤,此时并未得到像回声一样信任的响应。”

大地的律动如此细微,唯专注而敏感的心才能聆听。苇岸的散文让浮躁如我者自惭形秽。他倾注那么多的耐心和深情,缓慢酝酿文字,可惜《二十四节气》并未完成,他写了五个节气,止笔于“谷雨”——因为,没有来得及为“夏至”做好时间和素材上的准备。苇岸走的时候三十九岁,拿节气作比,恐怕相当于人生的夏至,从春到冬、从纯真到沧桑的中途,他活到最漫长的明亮白昼。正好,也是我此时的年纪。

比之曾经,我能否更贴切地体会他当时的心境?年长十岁的兄长,我目睹他告别世界的坚强、挣扎和渐渐的无助,目睹他怀疑之后依然深怀的感恩。苇岸善良而执拗,他有羊一样狭长的脸和向悲剧倾斜的命运,骨灰也归宿于青草。清贫,孤单,谨慎,勤奋,自我克制,他一生都保持着穷孩子的好品德;这个素食者、完美主义者、倡导环保与热爱读书的人,他还有那么多的怀恋与愿望,临终却是无妻无子,肝癌带来的剧痛使他躺在床上都不能获得任何一个角度稍感舒适的睡姿。生活,总是让人带着模糊的动力去爱、去憧憬、去创造……所谓理想,明明是和天堂签好的合同,但又为什么,转眼却作为一张卖身契把人变卖到地狱?

苇岸的自律几近苛求,他很容易自我责惩;作为素食主义者,他在道德反刍里咀嚼和消化,以使自我塑造更趋近完美。在一种纪律性的人生里,遭遇的奇迹是否非常有限,自由从而也失去所向披靡的内力?他让自己像指南针一样信仰坚定,也像干净的动物标本一样告别腥膻……品德清凉的苇岸啊,这是繁盛之夏,你却带来一种令我生寒的深秋预警。因为,我看到一个人如何被自己的美德所滋养,又如何终生被自己的美德所剥削。

我总觉得,过分严格地区分美与丑、善与恶,易于形成审美上的局限——当然它们之问泾渭分明,混淆两者,我们就会丧失基础的衡量标准;但同时,两者存在秘密的交集,对这个交集的发现和承认,是对世界更高的认识境界,也是我们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宽容。比如爱的美好和恨的丑陋之外,我们或许可以持有更大勇气,看到某些情境下,爱使人平庸且无助,恨却捍卫着必要的个性与力量。邪恶中也有智慧,只不过这是一种分外危险的能量,需要以非凡的胆识去提取。我愿意达成妥协,放弃剑走偏锋的杀伤力,去维护品德亮度与处世和谐,但这不意味着排斥所有阴影,似乎一丝一毫的灰尘都会严重地妨碍纯洁——纯洁,这个词,暗示着容易失去质地的稳定性。以我的个人偏见看来,苇岸的严格多少有些绝对化,他是自己的戒尺,带着不容修改的刻度和准则。为了维护正向的精神价值,他透支自己身体上能够支付的成本。

其实,生命的悖论无所不在,远比二元论复杂多变。一缕明亮的光线,既照耀我们,又映衬出周围更为广阔的黑暗。毒药可能不仅仅包着糖衣而已,或许它本身就是让人无法割舍的糖。太多东西,不能绝对依靠理念和理性,来简洁地判断、干净地分割、方便地取舍。但我又深深钦佩苇岸的坚持,感动于他内在与自愿的牺牲倾向,那也是一种安静的勇气。是啊,那些诱惑,那些向往,那些闪耀光斑的理想,即使会变成突然的毒药,谁又能忍住不去饮鸩止渴?即使幸福索要昂贵的代价,即使许诺有时会变成一场恶毒的玩笑,也总有什么,值得,甚至永远值得我们悲剧性地付出代价。

的确,一些方面我与苇岸的观念理解不同,我们曾相对认真地讨论过。苇岸明朗、积极、直朴、慈悲,我和他相比,是不安分的,藏匿着更多坏的因子。恶,何用之有?在绝对要求善的上帝面前,恶,近于一种证明,证明我们能够自我操控的一种能力上的象征。苇岸对我的价值取向质疑,并给予过委婉的批评。其实我了解自身的胆怯,了解自己如何时刻受制于来自宗教的震慑。所谓邪念,至少对我来说并非真正恶意,更像小小的挑衅,或是天性中对于即兴戏剧的某种需要;并且,伴生邪念,我立即就会掠过信徒生理反应般的道德惊恐。这种潜在的惊恐,在于我不由自控地做出了条件反射式的肉体忏悔。本雅明曾说:所谓幸福,就是不受自我恐吓而进入内心的深处——这种感触我体会不多,或许说明,因为部分承认魔鬼的权力,包括承认魔鬼权利的合理性,我在接受不动声色的日常陛惩罚。

与苇岸的分歧起自定义上的偏差,或许也是我的问题所在。虽然认定善是人性中最值得称颂的品质,但我也习惯于把它理解为无能为力的被动的美德善本身的自重,难免使携带者体质虚弱……那害羞到怯懦的柔情。苇岸看到的,是善含而不露、耻于张扬的坚韧,正是这种内蕴力,当面对黑暗,善者因无畏而不屑;在他的信念里,恶的尖锐必输于菩的宽广,像铁在水的作用下生锈。也正是由于苇岸以及和他一样的人们,固执的坚守形成一种无形中的感召,使我反叛的离心力始终弱于吸力,不至陷于虚妄。

善者有其隐蔽的获赠方式。我们发现,一个因爱意而显得柔弱的人,的确易于受到伤害,遇挫中他也难以体会什么积累;但是当磨难结束,他突然得到的意外遗产,远比那些处心积虑的投机者所赢得的更为丰厚。……漫游在他所适宜的天国里,青鸟就在苇岸的肩头歌唱和睡眠。P2-6

序言

有一天我梦见月亮,压在地平线上不远的高度:沉实,圆润,斑影神秘。我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摆放,于是对朋友说:“最好要月亮那么大的一张桌子。”我们默契地同时伸出手,就把月亮从天际搬到手里……我感觉到它微妙的重量。

我发现,平放的月亮就是一张刷了黄油漆的金属桌子,只不过,有些部分漆皮斑驳甚至剥落下来,形成阴影。朋友神情失望,遗憾地看着我,于是我安慰他:“没关系,我们在掉漆皮的地方撒些金光闪闪的糖块儿就行啦。”

这个具有童话感的短暂梦境,隐喻了我与写作的关系。

月亮般悬隔的美,在黑暗中照耀着我,也吸引着我窃贼般的占有欲。它不仅令我仰望和迷醉,我还贪婪地想把它融入日常生活。我始终相信,美之所以成为最被向往的事物,是因为它的高贵中还包含着令人感动的朴素成分。我通过写作,表达对美的敬意、感恩和永无止境的渴望。语言的水中月,在我手指的触探下,变幻易碎,又魔法般弥合……难以捕捉,但这并不妨碍我感知它的清凉。

无可否认,按近美的过程有时会产生摧毁。一旦近切,烟灰色的月影原来并非优雅,不过残损而已。这种略带恶意的讽刺,无论是在我观察世界还是在我动手描摹它的时候都会发生。看来,无论上帝骄傲的伟力还是我薄弱的能量,都难以使美安然地贯彻到终点……漆皮剥落的月亮桌子,我该把它放在哪儿才不尴尬?在这张旧桌子上,月色如雪,我能否从容宴饮我的岁月?

也许,我应该把剥落的漆皮当作美的另外形式,既然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证明月亮古老的力量。自然之美,本身就包含必要的破损……如同寒冷,如同凋谢,如同废墟比新建筑更让令人震撼,因为它具有后者尚还缺乏的东西:时间的参与感。

面对自然之美,写作者习惯用人工标准去审视和裁切,那么多的污点和漏洞!连瑕疵都都令人难以容忍,他们要的是完美无缺,哪怕这种完美无缺是多么明显地失真。但是,美,如果仅仅体现为华丽的形容词属性,也意味着一种道德判断上的限制和脆弱。当酝酿着不驯服于人间伦理的力量与智慧,美往往冲突于我们继承下来的既定知识,变得不那么美,甚至看起来像是美的敌人。我想,最重要的是真相,只有在真相的基础上,美才能存活;即使它的观念和样貌受到威胁,我们依然能够重建关于美的信心。真相再残酷,也不会彻底悖离对美的养护……哪怕它所实施的,是火之于草原那种严厉意义的养护。成熟的写作者需要经过历练,哪怕是被驱使着,也要走出对美的浪漫化狭窄理解。融合了“真”的金属成分,美,不仅限饰品,也包括武器。

真善美,写作上三位一体的神——我曾经接受传统教育,把它们的属性不言自明地划归为形容词;今天我认为,把它们还原为初始状态的名词,还原为相对的零度立场,祛除褒义和荣誉里潜在的智力污染和法力限制,其实是在更大意义上对真善美和写作者自身的清洁与尊重。从形容词到名词的转化过程,有助于作家从附庸者破茧为品格独立者;真善美的概念并不因此遭到颠覆,而是更为宽广。尽管我浓重的阅读偏好一喜欢剧毒字词和边缘性真理,迷恋烈性却不失优雅的破坏方式等等,受到过某些质疑,但我坚信自己从未背叛过对美的信仰。我只是觉得,正是阴影,使月亮的美传神生动。

当然对写作者来说,现实,再丰盛的现实也是半成品。他必须创造自己的地理与历史,他必须发明自己的家族和故乡,他必须在写实意义的真相上加诸心理意义的真相。无论手法上写实或写意,作家都无法避开对现实的修补。有人采用在桌子上补漆,整旧如新虽无破绽,但我怀疑,这其实是在拒绝现实,因所谓的唯美理念而排斥带有困境的现实。我敏感于那种人工操作下的化学味儿。在接受破损的前提下,我任性地想用糖去努力弥补,希望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能够叠加。

糖纸的金色点缀在月亮的澄黄之中,既融为一体,又无法覆盖。我知道,这样的解决是孩子气的,不过现实加想象创造出的童话未来而已。它更美,更无效;更纯真,也更辛酸。残漆并不因糖块而消失踪迹,金光闪闪的刻意掩饰甚至是对受损面积的效果强调……但两者的对抗与融合,散发出唯有彼此伤害中所能焕发的美,以及,唯有彼此的美里所能映衬出的伤害。包裹糖纸的字词,闪烁着或许廉价的光芒,但它们也包裹了我内心深处不肯消散的固执的甜。这或许就是我的方式,我的纪念。

《雕花马鞍》是一首蒙古长调。我的文风总是不急于行至目的,却缓慢于过程中的修饰性,像雕花马鞍并不服务于速度。而且收在这个辑子里的,都是形式感相对一致的长文,所以我挪用这四个字的美妙组合。每当看到下弦月,觉得特别像一只夜色中的雕花马鞍一就这样,我以命名的方式再次偷取月亮,偷取它温和的照耀与跟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雕花马鞍/红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晓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0135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