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活水,滋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我们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徜徉,真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
数千年来,我们有幸拥有了这些最宝贵的民族财富,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艾琳编著的《元曲故事》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更好更早地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体悟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打好人生的“精神底子”。
图书 | 元曲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活水,滋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我们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徜徉,真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 数千年来,我们有幸拥有了这些最宝贵的民族财富,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艾琳编著的《元曲故事》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更好更早地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体悟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打好人生的“精神底子”。 内容推荐 这套“中华经典故事”系列包括《诸子百家故事》《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元曲故事》《唐宋传奇故事》《明清传奇故事》六册,《诸子百家故事》选编了各家代表人物的故事,传达了历史人物的深刻见解和智慧;《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元曲故事》则向读者呈现了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文化精髓,兼具学术性、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唐宋传奇故事》《明清传奇故事》品类丰富,情节优美。 这套作品展现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伟大中华民族文化。读者可以在阅读精彩的故事中,尽享中华文学的魅力,打好人生的“精神底子”。 艾琳编著的《元曲故事》为该系列的其中一册。 目录 编者前言 窦娥冤 蝴蝶梦 救风尘(上) 救风尘(中) 救风尘(下) 单刀会 潇湘夜雨 墙头马上 东墙记 西厢记(上) 西厢记(下) 破窑记(上) 破窑记(下) 丽春堂 汉宫秋 黄粱梦 青衫泪 赵氏孤儿 襄阳会 双献功(上) 双献功(下) 柳毅传书 冤家债主 虎头牌(上) 虎头牌(下) 秋胡戏妻 衣锦还乡 张生煮海 灰阑记(上) 灰阑记(中) 灰阑记(下) 李逵负荆 倩女离魂 三战吕布 琵琶记(上) 琵琶记(下) 金钱记 荆钗记 黄鹤楼 【越调】小桃红 【南吕】干荷叶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双调】清江引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正宫】叨叨令·悲秋 【中吕】朝天曲 附录 中国戏曲文化小知识 试读章节 可是张驴儿拿起绳子,露出一副无赖相说:“看来你是不想答应了。那好,赛卢医的绳子还在这里,不答应就勒死你!”无助的蔡婆婆只好把他们带到家里。见了窦娥,蔡婆婆嗫嗫嚅嚅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窦娥当然非常气愤,不但不肯应允张驴儿父子的非分要求,还把婆婆数落了一番:“要嫁您自己嫁好了,我是决不会答应这个无赖的要求的!” 厚颜无耻的张驴儿上前拉扯窦娥,遭到刚强自尊的窦娥的严厉痛斥:“就是活守寡,我也不会嫁给你这种无赖的!”说完就把死皮赖脸的张驴儿狠狠地推倒在地上。 蔡婆婆胆小怕事,又有点优柔寡断,也顾不得羞耻,竟然让张驴儿父子住进了家中,供他们吃喝。不久,蔡婆婆病了,张驴儿想出了一个诡计,想趁机把她毒死,好尽早把窦娥弄到手。 这天,他从赛卢医那里弄到了毒药,找机会把毒药放进了蔡婆婆要喝的羊肚汤里。不料,这碗汤被嘴馋的张老头一口喝下。只听咕咚一声,张老头倒在地上,一命呜呼了。 “好啊,窦娥!你敢毒死我老子!”无耻的张驴儿见死错了人,便趁机嫁祸于人,威逼窦娥顺从自己:“你从还是不从?公了还是私了?若是不从,我就带你去见官!” “我又没有毒死你老子,见官就见官!”窦娥理直气壮地表示,情愿和他去见官。 楚州太守桃杌是个贪官和昏官,他暗中收了张驴儿的贿赂,便让差役严刑拷打窦娥,想让窦娥承认是她毒死了张老头。可是窦娥宁死不从,忍痛申辩,坚决不肯招认。 桃杌又下令拷打年老的蔡婆婆。窦娥不忍心白发斑斑的婆婆也遭受这样的酷刑,为了救出婆婆,便只好违心地招认了:“不要!不要再打我婆婆了!我招认就是了!” 桃杌当即判了窦娥死罪,并且明天就要押赴刑场。 当时正是炎热的六月天,可怜的窦娥戴着枷锁,被押到了刑场上。一路上她喊冤叫屈,惊天动地。想起自己悲苦的身世和遭受的不白之冤,她的内心像有万丈愤怒的波涛在翻滚。她这样想道:“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受苦受穷、生命短暂?而作恶的人却在享受富贵,而且还能益寿延年?难道说,天和地也失去了公道,也是怕硬欺软的吗?唉!大地啊,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啊!苍天哪,你难识贤愚也枉做天啊!” “时辰已到。窦娥,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在刑场上,监斩官问窦娥说。 “给我一块干净的席子和一幅白色帘布。若是我窦娥确实是冤枉的,刀过头落时,我的一腔热血会飞在这幅丈二白帘布上;不仅如此,这三伏天也会降下三尺瑞雪遮掩住我的尸首;而且,老天还会叫这楚州大旱三年,证明我的冤情是真!” 果然,刽子手准备行刑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冷风飕飕,叫人的心打起冷战;等刽子手手起刀落的时候,窦娥的鲜血果然直直地溅上白色帘布,一滴也没有落到地上,而且顷刻间大雪纷飞,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窦娥悲泣。监斩官也惊异地说,死者必有天大的冤情。而且从这天开始,楚州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水,整整大旱了三年。 再说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自从进京应考后,一举及第,如今已经是一个掌管狱政的官员了。十几年来,他日夜惦念自己的女儿,也曾派人到楚州打听女儿的下落,不料蔡婆婆早已搬家,音信全无。 窦天章为官清正廉明,作为两淮肃政廉访使,他正在到处巡查案件。这次他来到了楚州,听说这里已经三年没有下过一滴雨水,他感到十分诧异。 这天深夜,他正在披阅案卷,无意中看见一宗文卷上写着:“犯人窦娥毒死公公……”他想,姓窦的人家里竟然也会有人干出这等十恶不赦的事情来!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端云已经改了名字。因为这个案子是结了案的,所以他不想再看下去,就顺手将文卷压在底下。由于鞍马劳顿,他一会儿就伏在书案上睡着了。 这时,窦娥的鬼魂前来托梦给他,他一下子就惊醒了。醒来后,他看见眼前的灯火忽明忽暗的,不禁大感奇怪。他拿起一宗文卷一看,仍是那个窦娥的,于是又压在底下。灯火还是又忽明忽暗的,他剔了剔灯芯再拿文卷一看,还是窦娥的!这时候他心中不禁大为吃惊,疑心有鬼。 果然,窦娥的鬼魂上前一拜,向他细说了自己的遭遇。窦天章听着听着,早已心如刀绞,泣不成声了。他表示一定要为她做主。 第二天,窦天章升堂坐衙,命人将张驴儿、赛卢医、蔡婆婆和桃杌都叫来审问。就在张驴儿狡辩抵赖的时候,窦娥的鬼魂出现,与他当面对质。赛卢医也吓得赶紧讲出了真相。窦娥悲痛地说道:“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她希望父亲“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案情终于水落石出。窦天章判处了张驴儿死刑;赛卢医充军边关;已升任太守的贪官桃杌被判罚一百大板,终身免职;窦天章还依照窦娥的要求,将蔡婆婆收养。 就这样,窦娥的冤情终于昭雪,作恶的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P3-5 序言 老一辈戏迷常说的一句话是:看戏要看门道,不要光看热闹。然而对于今天的戏曲观众来说,我觉得就不妨先从“热闹”看起。没有了热闹,哪来的门道?即以近些年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领衔整编和倾情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来看,虽然它为中华传统戏曲拉回了不少好奇的观众,但是如果想要求这些观众都能真正懂得昆曲的“门道”,恐怕还是有点强人所难了。“他们不仅仅是在看戏,《牡丹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化想念。” 看这些千古不朽的经典剧作,我们也许就会产生这么一种神往与牵念。 《窦娥冤》(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最有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瑰宝。这部传奇性的戏剧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孤苦、自尊和刚强的小女子的形象,她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具有不屈不挠的节操。为了使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她甚至宁愿自我牺牲。含冤而死。临死前她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以及对自己所蒙受的冤屈的抗议,真是感天动地、令人惊叹!戏曲家关汉卿用这部戏剧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普通老百姓渴望公平与正义的心声。这部戏剧在20世纪被介绍到了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一部表现古代青楼女子命运遭遇的著名喜剧。在剧作家眼里,像赵盼儿这样的女性,也同样会有自己美好的爱情梦想,在寻找着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人,等待着自己美好的前程。赵盼儿是关汉卿倾情塑造的一个既给予了同情,又十分理想化的、有如污泥中的明珠一样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关汉卿对这类女性的欣赏、理解和赞美。相比之下,那个同样出身的宋引章,看中的只是周舍的财产和外表,又为周的花言巧语、虚情假意所迷惑,宁愿毁弃与安秀才的婚约。这个形象更加映衬出赵盼儿的生动个性。这出戏曲故事也充分显示了关汉卿戏剧作品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夸张和一波三折的曲折性等特点。 《墙头马上》这部戏剧,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后人合称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这部戏剧表现了少女李千金对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执着追求,对“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念与制度的大胆反抗。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千金小姐敢做敢当,面对重重压力和苦难,仍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她在屈辱和困苦面前,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尊严;在有着冷酷的门阀观念的封建家长和礼教势力面前,敢于理直气壮地申诉和争取爱情的地位。正是因为剧作家塑造了李千金这样一个闪烁着人格光彩的少女形象,所以这部作品在元代戏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元稹写的《莺莺传》。后来除了王实甫外,还有许多作家和戏剧家用这个题材写过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情节略有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这个题材里写得最好、流传得最广的一部戏剧。《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作品。光看它的篇幅,也是元杂剧中最长和最特别的一部作品了。一般的元杂剧只有四折,最多五折,而《西厢记》却有五本,每本再各分四折。只有这样的篇幅,才足以把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那么一波三折、曲折动人。在剧本里,无论是莺莺、张生,还是丫鬟红娘和老夫人的形象,都被剧作家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热心肠的小红娘的一举一动,给全剧增添了很多俏皮、活跃和灵动的气氛。而且整个剧情一波接着一波,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此外,这部戏剧的剧本语言,包括对白、唱词等,都非常优美、华丽,值得细细阅读和欣赏。尤其是在十里长亭,莺莺送别张生进京赶考时,那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唱词,更是常常被人说起,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唱词。 …… 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对自己的意中人过于痴情,忍受不了分别后的相思之苦,她的灵魂竟离开自己的身体,追随那人而去,目夜伴随在他的身边……直到有一天,那人从外面回来,女子的灵魂和身体才重新合为一体。像这样离奇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倩女离魂》这出戏剧,却把这样一个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这出戏剧也正因为它那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和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而成为一部经典性质的戏曲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倩女的“魂”当然不能看作一般的鬼魂,而是一种思念和爱情的升华与结晶,一种痴情与真情的化身。在这个美丽的化身之中,还蕴含着人性中不受礼教的束缚,敢于叛逆,敢于去追寻自己的至爱真情的力量。 如果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找出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和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在中国戏曲文化里,已经有了一百多年历史的京剧,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的代表”,所以,人们又把中国京剧艺术称为“国粹”。身为华夏子孙,假如我们对古老、丰富而优美的中国戏曲文化缺少最基本的了解,那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上的缺失,而且也实在是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文化宝藏的忽视和失敬。 其实,不论你看没看过或喜欢不喜欢中国戏曲,在我们今天的言语和行为里,一直都有中国戏曲文化的因子在闪烁。中国戏曲舞台上经常反映的人性与人情:忠与奸、爱与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以及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侠义心肠、助人为乐、嫉恶如仇、匡扶正义、扬善惩恶等等精神和道德观念,都在有意无意中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完善和校正着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是非观念。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元曲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艾琳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3921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4-01 |
首版时间 | 2016-04-01 |
印刷时间 | 201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6 |
CIP核字 | 2013183423 |
中图分类号 | I22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