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干法(稻盛和夫写给职场人的工作真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海尔集团主席张瑞敏、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联袂推荐!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内容推荐

当你还在将西方的管理理念奉为圭臬,“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却用完全相反的工作观,创建了三个“世界500强”。

当你还在为眼前的工作困境迷茫与挣扎,身边的同僚纷纷跳槽至高薪的公司……谁来拯救我们的工作?让叱咤商界70余年的稻盛和夫向你讲述至真至诚的工作真谛!

目录

推荐序一 一本泄露天机的宝书

推荐序二 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

推荐序三 热爱的力量

中文版序 我的劳动观

前言 幸福“工作法”

第1章 磨练灵魂 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造就人格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要每天反省

第2章 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变“心态”

 “迷恋”工作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抱着产品睡”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成为“自燃型” 的人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第3章 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断树立“高目标”

 首先“必须得想”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始终“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第4章 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比昨天更进一步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已经不行了” 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严酷锻炼人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第5章 追求“完美主义”: 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制作“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第6章 “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扫地”改变人生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结语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试读章节

改变“心态”

我原本也像随处可见的小青年一样,兴趣多变,不善于将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那么,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为什么在50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能够一心一意专注于工作呢?

那是因为我付出了努力,我让自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只要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前面已经提及,对于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大学时我专攻的是当时最热门的有机化学,但我想去的公司不肯录用我,所以我不得已才就职于松风工业。这是一家生产绝缘瓷瓶、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而研究新型陶瓷也是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

刚进公司时,我所属的研究室一共只有五六个人,除我之外,其他研究人员都是从事绝缘瓷瓶材料的改良工作的,因为在当时,那才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只有我一个人被指定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后来我将它命名为新型陶瓷),理由则是“将来在电子领域一定会需要高频绝缘材料”。

这个领域当时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缺乏可靠的研究资料。另外,公司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设备,也没有上司或前辈可以指导我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容易。

但是辞职转行又没成功,我只好留在这里。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

“埋头到工作中去!”我努力说服自己。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我决定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

现在看来,这就是为了“喜欢工作”而做的努力吧,但是当时的我,对这一点也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因为几乎不具备与新型陶瓷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开始我先去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的文献资料。那时还没有复印机,我翻阅了过往的行业期刊和学术纪要,发现重要的内容就立即抄写在笔记本上。同时,虽然囊中羞涩,但我还是坚持购买研究所需的书籍。我还向美国陶瓷协会索要论文,那时总是辞典不离手,边看边译。总之,一切都是从获取最基础的知识着手的。

然后,我依据从这类资料中获得的信息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去寻求新的理论解释,然后再做实验——不断反复这种细致而踏实的过程,就是我当时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从何时起,我就深深地为新型陶瓷的魅力所吸引,而且渐渐明白,新型陶瓷中或许隐藏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美好的前景。

“这样的研究,恐怕大学里也不会有吧,或许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也显得熠熠生辉起来。

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而且喜欢上了这项研究。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层次,感觉到了这项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义。

“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迷恋”工作

热恋中的情人,在旁人看来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们却处之泰然。这一点有过恋爱经验的人都能理解。我年轻时虽说一心扑在工作上,但也不曾忽略过这样的感情。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

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

正因为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所以我就能长期坚持艰苦的工作,一以贯之,无怨无悔。

P43-47

序言

我的劳动观

本书的原著于2009年4月在日本出版以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连续占据排行榜前列。出版后不到一年,接连再版,获得年轻读者们广泛的支持。

我写这本书是出于对日本社会变质的深刻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废墟中奋起,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人们在赞叹物质富裕的同时,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观,而正是这种价值观才从根本上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价值观指的是劳动观,就是对工作的基本观念。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时间最多,人们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也最多。但是,现在许多人却找不出在工作这一尊贵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目的和意义。

因此,多年来,在日本的年轻人中逃避工作的倾向逐渐严重。比如,在年轻人中,不想认真干活,靠打零工糊口,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急速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泡沫经济的消极影响,在理应承担起当今社会责任的这一代年轻人中,将“流汗工作”视为美德的社会风气逐渐淡薄,而不劳而获,想靠投机赚大钱的恶劣风潮却在逐年增强。

这种劳动观、价值观的变化,伴随日本劳动人口的减少,再加上人们劳动热情的降低,不仅招致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而且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也投下了阴影。

“这样下去,日本将会国将不国。所以,就在今天,必须对劳动,对工作,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将劳动、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抱着这样的使命感我执笔直书。

我认为,上述观点对于取得惊人的经济发展的中国而言,也具有同样的参考意义。据说,中国在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急剧的社会变动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今后中国要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要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那么,如何在整个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将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巨大的课题。

本书的内容不过是从我粗浅的人生经验和思索中所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但同时,它又是从我70余年的切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可以说它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哲学”。

表述我“劳动观”的这本书,如果能成为肩负中国未来的年轻人前进的路标,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自古以来中国人一贯真挚地追求正确的为人之道,这是值得中国人高度自豪的。如果本书中的观点能为中国人广泛接受,也将是我的望外之喜。

最后,在《恸墨方》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本以“干法”为书名出版之际,请允许我对为本书的出版尽心尽力的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焱女士,对为本书做了精彩翻译的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岫云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我是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经想清楚了。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CEO 马云

稻盛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企业家,他的著作让我很受启发。

海尔集团主席兼CEO 张瑞敏

稻盛先生是在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企业家都能从中受益良多。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我曾自诩为稻盛哲学的研究者,直到拜读这本《干法》之后,我才真正感悟了稻盛先生的可敬、日本人的可怕。

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白立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干法(稻盛和夫写给职场人的工作真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稻盛和夫
译者 曹岫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1473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