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兵临险境(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战争事典
内容
内容推荐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苏联城市斯大林格勒一度被德军占领,但不久后又被苏军包围,而德军突围未果。这个过程中,苏德双方都陷入了非常痛苦的消耗战。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得不投降,苏联取得关键性进展。
但战斗仍未结束,本书集中讲述1942年冬至1943年春,德军再次反扑的凶险。此时东线的德军部队已被严重削弱,德军名将曼施泰因率领德国国防军使出浑身解数,以避免全线的溃败;而苏联红军曾试图快速扩大战果,又因冒进而损失惨重。双方都拖着残躯进行殊死较量,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再燃战火。
本书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穿插丰富的轶事和背景故事,生动地还原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目录
书中主要人物
序言
第一章 通往危机之路
第二章 铁锤落下:“天王星行动”
第三章 薄弱的防线
第四章 12月:“冬季风暴行动”
第五章 12月:“小土星行动”
第六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七章 绝望的圣诞节
第八章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
第九章 力挽危局
第十章 2月:撤离顿河
第十一章 2月:运动战
第十二章 2月:钟摆摆动
第十三章 哈尔科夫
第十四章 喘息之机
导语
本书基于一手资料,以惊人的细节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德军反攻危局,并仔细分析了德军为防止整个轴心国前线崩溃而使出的各种战术与作战技巧。此外,作者以犀利的眼光,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客观地评价了苏德双方的将领。
精彩页
1941年年初,希特勒告诉他那些将领:“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整个世界都会屏住呼吸。”1941年6月22日,145个德国师在德国空军主力和芬兰、罗马尼亚大批兵力支援下,跨过边界攻入苏联,总兵力可能多达300万人。“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的首要目标莫斯科,位于600英里(1英里约合1.61千米,600英里约合966千米)外,而德国军队与苏联首都之间,是苏联欧洲地区的广袤空间,缺乏公路和铁路,遍布庞大的森林和沼泽,红军还在这里部署了191个步兵师和37个机械化旅。
迅速击败波兰和法国后,德国军队信心十足,虽说这一次的作战范围更广,可他们坚信己方同样能在此次战争中大获全胜—快速挺进的装甲师可分割红军,德国空军能控制天空,一切都不在话下。尽管红军兵力众多,尽管苏联地域辽阔,但德国人觉得自己能迅速赢得胜利。实际上,虽然戈林大肆吹嘘,并自诩为军备生产负责人,可德国的工业根本没有被组织起来,无法维系旷日持久的战事。因此,对德国人而言,这场战争必须速战速决。一旦击败苏联,德国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彻底确保千年帝国的未来。
在随之而来的交战中,德国国防军打得相当成功,多兵种合成的德国装甲师战斗力确实很强大,但他们迄今为止取得的胜利,绝不仅仅是快速兵团集中使用装甲战车的结果,地面部队与空军的紧密协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德国军官把决策权交给下属的做法也同样重要,这让他们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能够即兴发挥,从而保持作战速度,始终让敌人处于慌乱无措的境地。
红军的固有理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俄国军队顽强从事防御作战的传统”,以及他们的兵力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皇军队一再击败俄军的作战方式,极大地鼓舞了今天的德国国防军。但和那个时代的任何一支军队一样,红军也有些指挥员颇具远见卓识,撰写过许多关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的文章。实际上,除了德国,苏联军事思想家就机械化时代的交战方式所撰写的著作,远远多于其他任何国家的专业人士。许多具有远见者在苏联总参军事学院任职,把他们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员。和其他国家的同行一样,他们明确阐述了准确性不一的多种理念,但20世纪30年代席卷苏联红军的大清洗,给新理念的发展、测试和应用造成巨大的破坏。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可能是红军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937年遭逮捕,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饱受酷刑,被迫承认自己参与了推翻斯大林的阴谋—法庭剥夺了他请辩护律师的权利,宣判他有罪,并于宣判当天就匆匆处决了他。清洗持续不断,参与审判图哈切夫斯基的五名法官很快也被逮捕并遭处决。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同样惨遭不幸,他曾撰写过许多文章,竭力提倡新的交战方式。
图哈切夫斯基和另一些人死于非命,可他们从事多兵种合成大纵深战役的理念,依然是苏联军事学说的组成部分。格奥尔吉·朱可夫出色地运用了这种理念,于1939年在哈拉欣河边界交战中,以机械化力量对日军发动反攻。重新评估所有军事思想,弄清这些思想在实际情况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可是,红军没能完全消化他们对付日军的经验,也没能吸取西班牙内战的教训。1939年—1940年,红军与实力相对较弱的芬兰军队开战,面对作战顽强、意志坚定的敌人,苏联红军呆板地恪守既有的“军事教义”,结果死伤惨重,战果甚微。后来,红军实施了变革。曾于1939年—1940年在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并于战争期间在总参作战部任职的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后来写道:
最高统帅部从刚刚结束的战争中得出的结论,对总参军事学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课程里删除了一切陈旧过时的东西,特别强调野外演练,强调研究复杂的战役和战斗方式……教学工作做出改进,以便把学员培养成有能力应对各种情况的指挥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兵临险境(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战争事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普里特·巴塔
译者 译者:小小冰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37832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8
出版时间 2024-03-01
首版时间 2024-03-01
印刷时间 202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90
CIP核字 2024026534
中图分类号 E512.9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