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食物是最好的药(细说国家卫生部推荐的87种药食两用食物)
内容
编辑推荐

300余种家用美食谱,近千种治病良方,告诉你不生病的养生智慧。细说国家卫生部推荐的87种药食两用食物。

好医生不是能为病人治病的医生,而是能告诉百姓如何不生病的医生。本书正是这样的好“医生”,详细介绍了国家卫生部推荐的87种药食两用食物,能让大众通过简单、家常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全书文笔生动,浅近易懂,基本做到“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而且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百姓,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性。

内容推荐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人类通过试用、口尝,然后相互分享经验,累积数代人的实践和智慧,渐渐认识了自然界的食物和药物。

药物与食物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却天天都离不了。

2002年2月,国家下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其中涉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87种。这些物品,常被人们作为食物食用,又兼具很高的药用价值。

如果您能粗略地掌握它们的功能,并加以运用,相信这些原本有着峻烈外衣的药食两用之品,会像润物的春雨一样给人的身心无穷的能量和营养,滋养我们的身体。

目录

第一篇 话说药食同源

 话说药食同源

 话说饮食调理

 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话说药食两用

 学会药食两用,呵护美好人生

第二篇 细说国家卫生部推荐的87种药食两用食物

 植物类(花、果实、根茎、全草、皮、叶、种子、其他)

1 花类(共7种)

 白扁豆花——消暑化湿功同扁豆

 代代花——三世同堂的香花

 丁香——古代的口香糖

 槐花(附:槐米)_凉血要药

 金银花——药铺小神仙

 菊花——药中圣贤

2 果实类(共23种)

 八角茴香——能治冷气及诸疝痛的调味料

 大枣(附:酸枣、黑枣)——天然的维生素丸

 佛手——形异香清的果中仙品

 覆盆子——风靡全球的黄金水果

 枸杞子——轻身却老的上品

 黑胡椒——在黑色时尚中大行其道

 花椒——涂壁凝香汉宫中

 罗汉果——凉茶铺里的甜中药

 麦茅——女性乳房的“益友”

 木瓜——强筋壮骨之要药

 青果——肺胃之果

 桑椹——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沙棘——维生素宝库

 砂仁——醒脾调胃又安胎

 山楂——解酸消食有兼功

 乌梅——有“五止”之功的良药

 香橼——可药可香的橘品

 小茴香——能治寒疝的香料

 益智仁——温脾肾的良药

 余甘子——减肥美容的南方奇果

 栀子——形似酒杯的清热药

 枳椇子——解酒良药

 紫苏籽——消痰顺气之良剂

3 叶类(共3种)

 荷叶——减肥消暑荷香馔

 桑叶——健身益寿的“至宝丹”

 紫苏——善解鱼蟹毒

4 种子类(共19种)

 白扁吾——健脾化湿消暑良药

 白果——公孙树结银杏果

 赤小吾——擅消水肿的“心之谷”

 刀豆——温中止呃胜于柿蒂

 榧子——天然驱虫美食

 黑萝麻——平民的滋补佳品

 黄芥子——辛辣的调味酱料

 火麻仁——延年益寿的佳品

 决明子——明目通便千里光

 莱菔子——三钱换个红顶子

 莲子——清香可口入莲馔

 胖大海——润肺通便的护嗓药

 芡实——水中的珍馐佳蔬

 肉豆蔻——脾家瑞气

 酸枣仁——养心安神治失眠

 桃仁——活血祛瘀又止咳

 杏仁(甜、苦)——美容、抗癌的平喘要药

 薏苡仁——抗癌治疣的“粮药”

 郁李仁——润燥滑肠治便秘

5 根茎类(共13种)

 白芷——古代的美容药

 百合——益肺抗癌解秋燥

 甘草——能调和诸药的“国老”

 高良姜——温中散寒止胃痛

 葛根——补益丰胸的药材

 黄精——仙人之余粮

 生姜(附:干姜)——常食生姜御百邪

 桔梗——著名的“狗宝咸菜”

 山药——平补佳品

 鲜白茅根——止血良药

 鲜芦根——不花钱的退热药

 薤白——能治胸痹的野蒜

 玉竹——滋阴润肺善养生

6 全草类(共9种)

 薄荷——清凉美食

 淡竹叶——清心除烦的治暑良药

 藿香——除湿而能醒脾

 菊苣——走入大众餐桌的时尚特菜

 马齿苋——天然抗生素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香薷——夏月麻黄,治暑首药

 小蓟——止血良药

 鱼腥草——风味独特的大路野菜

7 皮类(共4种)

 橘皮(附:橘红)——脾胃之圣药

 龙眼肉——养血安神荔枝奴

 肉桂——能引火归元的天然香料

8 其他类(共3种)

 淡豆豉——药食兼宜的调味佳品

 茯苓——美容延年之上品

 昆布——海产良药

 动物类(共6种)

 阿胶——善补女人血

 蜂蜜——养颜益寿的滋补品

 鸡内金一消积除胀的灵药

 牡蛎——海底牛奶

 乌梢蛇(附:蝮蛇)——“一溜黑”的美味无毒蛇

附录

1.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

2.药食两用小词条解读

3.涉及医书简介

索引

1.常见病食疗验方索引

2.身体机能保健食谱索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话说药食同源

对于生活在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其丰富的社会的人们来说,古老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几乎淡出视野。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崇尚和回归,传统的中医学,尤其是中医的饮食养生理论再一次焕发出它不可掩盖的光芒。人们对食物的关注,也从亘古蛮荒、茹毛饮血时代的果腹充饥,上升到当下既追求食物的色、香、味、美,更注重食之有益。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上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知避就,就是懂得百草的基本性能及有毒无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因此,很多学者也把这看作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思想——“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自燧人氏之后,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进入熟食时代,烹调加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食物与药物开始有了分化。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它创立了食物五味的概念、与五脏相关的理论、食物五类的划分原则以及药食配制的原则与禁忌。《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这里主要指食物。食物也和药物一样,具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它们与五脏有着相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五谷(麦、黍、稷、稻、豆)与五畜(鸡、羊、牛、马、彘)均有其性味特点,分别与五脏功能相关,比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味酸……其畜鸡,其谷麦。”中医理论认为,相应性味的畜谷对脏腑具有促进和维护作用。

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五味合于五脏,也就可能损伤、损害五脏。《素问·五脏生成篇》具体论述了“五味之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伤心);“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伤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伤肝);“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伤脾);“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伤肾)。由于五脏与五味的相应,又可以通过五味之间的生克制化来治疗调整病态,所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等。而五味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所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运用时当扬长避短,以免贻害。《黄帝内经》还特别提到,治病要“调食和药”,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在《黄帝内经》诞生的时代,帝王宫廷中也出现了文字记载最早的医官——“食医”,《周礼·天官志》明确规定了食医的职责是调配帝王的“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可见,食医既是掌管食物的医官,也要懂得运用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膳食为帝王调摄健康。从《周礼》强调的“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知药与食结合是当时治病养生的重要流派。《礼记》中提到的药食调配的四时运用原则,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是对“药食同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记载了一些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山海经》中则有一些更加详尽的描述,比如“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柑,食之不劳”;“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幼鸟,其状如凫,赤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这些描述说明当时将膳食用于预防保健、改善体质已取得了很多实际经验。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依药物功用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可见,《神农本草经》所列的上品药材既是药物又是食物。而汉代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其中很多方剂,比如白虎汤用粳米、百合鸡子黄汤用鸡蛋、黄芪建中汤用饴糖等,都是药食同用的范例。

生于晋唐时代的药王孙思邈,针对当时炼丹流弊的危害,力主食养。在他所著《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中专门论述食养食治,共涉及食治原料162种。他创制了很多食治名方,提出了很多食养食治原则,认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怡神养性以资四气”,“君父有病,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集药学之大成的明代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几乎记载了所有人们作为食物的谷肉瓜果蔬菜种类,并列举了它们的功能作用。同时,也论述了其他多种本草的养生食用功能。

综上所述,所谓的“药食同源”,即传统中医的饮食养生理念中,食物不仅有提供能量、提供营养的作用,而且对维持身体健康,调整身体状态,纠正机体非正常情况,有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与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药物和食物,没有截然的界限,因此,只有合理饮食,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食物是最好的药(细说国家卫生部推荐的87种药食两用食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蔓荻//靳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2658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7.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