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的烦恼(彩图珍藏版无障碍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不过我们也无力完全控制自己的感情呀,”牧师太太说,“肉体的影响太大了,一个人身体要是不舒服,他到哪儿也会感到不对劲儿的!”

我承认她讲得对,但继续说:

“那我们就把性情乖僻也看成一种疾病,并且问是不是有办法治它呢?”

“这话不假,”绿蒂说,“我至少相信,我们自己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有切身的体会:每当什么事使我厌烦,使我生气,我便跑出去,在花园里来回走走,哼几遍乡村舞曲,烦恼就全没了。”

“这正是我想讲的,”我接过话头道,“乖僻就跟惰性一样,要知道它本来就是一种惰性啊。我们生来都是有此惰性的,可是,只要我们能有一次鼓起勇气克服了它,接下去便会顺顺当当,并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愉快。”

弗莉德里克听得入了神。年轻人却反驳我说,人无法掌握自己,更不用说控制自己的感情(这句话道出了人性的真理)。

“现在说的是令人不快的感情,”我回敬他,“这种感情可是人人乐于摆脱的哩,何况在不曾尝试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可不是吗,谁生了病都会四处求医,再多的禁忌,再苦的汤药,他都不会拒绝,为的是得到所希望的健康。”我发现诚实的老人也竖起耳朵,努力在听我们谈话,便提高嗓门,转过脸去冲着他接着往下讲。“教士们在布道时谴责过那么多种罪过,”我说,“我却从来不曾听到有谁从布道坛上谴责过坏脾气。”

“这事得由城里的牧师去做,”老人说,“乡下人没有坏脾气。当然,偶尔在这儿讲讲也无妨,至少对村长先生和他夫人是有好处的。”

在场的人全笑了,他自己也笑得咳嗽起来,使谈话中断了好一阵。后来,是年轻人又开了口。

“您称乖僻是罪过,我想未免太过分吧。”

“一点不过分,”我回答,“既然害己又损人,就该称作罪过。难道我们不能让彼此幸福还不够,还必须相互夺去各人心中偶尔产生的一点点快乐吗?请您告诉我有哪一个人,他性子很坏,同时却有本领藏而不露,仅仅自苦,而不破坏周围人们的快乐呢!或者您能够说,这坏脾气不正表现了我们对自己的卑微的懊丧,表现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满,而且其中还掺杂着某种由愚蠢的虚荣刺激起来的嫉妒吗?要知道,看见一些幸福的人而这些人的幸福又不仰赖于我们,是够难受的啊。”

见我们争得这么激动,绿蒂冲我微微一笑,可弗莉德里克眼里却噙着泪水,使我讲得更来劲儿了:

“有种人利用自己对另一颗心的控制力,去破坏人家心里自行产生的单纯的快乐,这种人真可恨(这是维特与绿蒂交谈时对“嫉妒”这种行为的评价,表现了他为人的正直和开放)。要知道世间的所有礼物,所有的甜言蜜语,也补偿不了我们顷刻间失去的快乐,补偿不了被我们的暴君的嫉妒所破坏了的快乐哟。”

说到此,我的心一下子整个充满了感慨,往事一桩桩掠过脑际,热泪涌进眼眶,不禁高呼起来:

“我们应该每天对自己讲:你只能对朋友做一件事,即让他们获得快乐,使他们更加幸福,并同他们一起分享这幸福。当他们的灵魂受着忧愁的折磨,为苦闷所扰乱的时候,你能给他们以点滴的慰藉吗?

P31-32

书评(媒体评论)

歌德完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勃兰克斯

后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最近看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我的心里有了一些感想。《少年维特的烦恼》以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书信的形式把维特内心的高低起伏描写得淋漓尽致,内容颇为真实、感人。《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霭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维特。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可在那个腐败的社会,他处处碰壁,心灵再次承受着痛苦和失落,他又再次回到原先的山村,却已物是人非!绿蒂结了婚,善良的村民也一个个惨遭不幸,他绝望了,在奥西思的悲歌中,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

歌德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很同情维特,也很理解他为何如此烦恼。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绝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在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吗?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苦恼与悲观之中;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其实,死亡解决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只有努力战胜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即使最后我们还没有成功,但至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所以在困难面前我们应选择坚持奋斗,永不言弃,努力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目录

第一章 逃避烦恼及美丽的大自然

第二章 天使绿蒂

第三章 阿尔伯特归来

第四章 公使馆的日子

第五章 重回瓦尔海姆

第六章 编者致读者

附录一 浮士德(节选)

附录二

序言

认识作者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当今世人公认他为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之一,恩格斯称赞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是真正的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是“最伟大的德国人”。

他一生辛勤写作,在六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完成了各类题材和各种体裁的大量作品,代表作诗剧《浮士德》被视为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三百年历史的总结”,人类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光明灿烂前景的壮丽颂歌,“德国人世俗的圣经”,欧洲“现代诗歌的皇冠”。歌德的作品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梗概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他迷上了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虽然绿蒂早已订婚,但她对维特非常倾心。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看到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杀死了一个农夫,维特很同情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

关于评价

这部小说激起了批评家和支持者们极为热烈的反应。其中的原因在于,歌德以维特作为他小说的中心人物,而这个人物完全违背了市民社会的规则。市民大众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观念完全相悖。并且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的自杀告终的——这不符合市民的价值观念。但这部小说充满了优美的抒情主人公的格调,文字洁净明快,很值得称道。

维特和绿蒂这两个人物,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郭沫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把这本书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所译的版本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短短的十三四年中,由各个书店先后再版重印,共达三十七版之多。一本薄薄的外国文学作品,再版次数如此之多,这在中国出版界是绝无仅有的事。

内容推荐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是德国文学“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锋人物,当今世人公认他为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歌德一生辛勤写作,著有包括小说、剧本、诗歌、科学论文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主要代表作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等。歌德的作品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少年维特的烦恼(彩图珍藏版无障碍阅读)(精)》写于歌德25岁时,是他早期重要的作品,全书采用书信体形式,篇幅很短,情节十分简单:主人公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绿蒂已和他人订婚。爱情上的不幸使维特悲痛欲绝,性格上又与当时的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他感到前途无望而悲愤自杀。《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批判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编辑推荐

《少年维特的烦恼(彩图珍藏版无障碍阅读)(精)》是德国一代文豪歌德的成名之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同时代的人阅读最多的一本,它的出版,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本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批判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的烦恼(彩图珍藏版无障碍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歌德
译者 赵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45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5280482
中图分类号 I516.44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