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就出发吧直到世界尽头(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作者曾跟随极地考察队、深海科考队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到过南极、北极、珠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作者运用本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抓取富有特征的随队考察经历和细节,将所思、所感、所获凝练与文字和图片之中,让读者跟随科考队的脚步,从世界之南,到世界之北,再到世界之深,再到世界之巅,走进极地、高山和深海考察队员们的生活与工作,了解考察队员们对科学的赤诚与使命担当
导语
领略与“雪龙”号、“蛟龙”号、国测一大队一同抵达世界四极所经历的种种惊、险、奇、绝,动人心魄。
无论是风浪颠簸还是大雪漫漫,无论是攀登高峰还是下潜深海,随着作者的笔触感受科考队员的坚持与信念。
精彩页
登顶南极“冰盖之巅”
南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遥远、冰冷、神秘。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有一处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地方——Dome A。Dome A又称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海拔4000多米。南极冰穹气温极低,是地球最干燥、最寒冷的地方。这些恶劣的环境及气候条件,使人类直到21世纪,才在冰穹A踏上第一个脚印——中国人的脚印。
进入单位后,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南极科考,而南极内陆考察又是其中更为艰苦而光荣的工作。2012年,我有幸跟随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远渡重洋,跋涉万里,到达了南极“冰盖之巅”,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执行新闻报道任务。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房的采访,让我领教了什么叫极寒。深冰芯钻探房是昆仑站区最艰苦的地方。当时,昆仑站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而这里的温度比站区的平均温度还要低10至20摄氏度。在钻探槽中,我们用敏感温度计测量显示,气温已经降到零下49摄氏度,再加上高原缺氧的地理环境,大家在钻探槽里根本无法正常地呼吸。因此,深冰芯钻探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冷得受不了,就到室外零下30摄氏度的地方去暖和、暖和!”
队员在钻探槽里工作,吸进来的是逼人寒气,呼出来的气体在极低温的作用下,迅速凝华变成细小的颗粒弥散在狭小的空间中,使得钻探槽里能见度降得很低,即使面对面也看不清。有几次,我下到钻探槽里,仅仅几秒钟,全身就被冻得疼痛难忍,没过一会儿,眉毛和胡子上就挂满了冰碴,就连棉帽和衣服上也被冻起了一层白霜。
极寒风雪的考验、远离亲人的艰辛……只有亲历之人才能切身体会。50多天的南极内陆工作,156天的科考生活,让我品味了小说家茨威格笔下的“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我的所思、所感、所获全部凝聚在那些文稿、图片和视频之中。
北极生活多坎坷
2016年7月11日,我登上“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为期78天、航程1万多海里的北极科考之旅。航渡生活是寂寞枯燥的。北极科考难以看到雄壮的冰山、憨态可掬的动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天空、海水和望不到尽头的冰面为伴。偶尔有一只北极熊在冰面闪现,便能惊起我和同伴们的一片欢呼。
冰站作业是历次北极考察的重要任务。冰站作业期间,我每天背着相机和三脚架往返于“雪龙”号、冰站之间采访、摄像。进入北极圈后,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加上凛冽的寒风,吹到手上像刀割一般。由于拍照要经常调整相机旋钮,戴着厚重的羽绒手套十分不便。于是,我索性不戴手套,手冻僵了,就揣进袖子里暖一会儿,好些了后再继续拍照。
在冰站上,没有了一日三餐和正常作息的概念,相机也要随时在手。那时,我经常拿着手机,边采访边记下稿件提纲和细节,晚上回到船舱后,再串接成篇。虽然很辛苦,但是写稿时往往是一气呵成。究其原因,是因为深入一线,身临其境,掌握了更多来自实际的鲜活题材,如此才能捕捉住精彩的瞬间。
完成一天工作后,睡觉也并不容易。当时,北半球正值夏季,24小时的极昼,让我们难以有正常作息。虽然舱内配有遮光窗帘,但有时强烈的阳光还是会透过缝隙照亮整个房间。《天黑》成为船上最流行的歌曲,队员们经常哼唱着:“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只希望自己能睡个好觉。
北冰洋是北极熊的故乡,北极熊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气候变化使饥饿的北极熊越来越难觅食,冰站观测区域恰好是北极熊的“领地”。因此,冰站观测期间,为确保安全,考察队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防熊,探冰队、防熊队每天都是最早到达冰面,最晚撤到船上。
为了提防潜在威胁,船上的队员时刻保持警惕,并在驾驶台持续瞭望冰面,机组人员备机待命,随时起飞。有些画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挂在眉毛上的雪、冻在防风面罩上的鼻涕、开裂的嘴唇上挂着的血迹。我问一名防熊队员,冰面上折射出的阳光这么刺眼,一动不动盯着,能受得了吗?他端着望远镜,头也没回地说:“这活儿交给咱,就是信任咱,那就得把活儿干好。”看着他熬得通红的眼睛,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信任,仿佛找到了北极之行的答案。此后,我每天采访之余,都会帮着一起瞭望、警戒……那一刻,我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考察队员。
78个日夜、1.3万海里同舟,选择北极,是因为能够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友爱。在同风雨、共患难的境况下,感受珍贵的友情,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随着“蛟龙”探深海
马里亚纳海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地球上的最深之地,被称为世界“第四极”。
2012年6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从此,中国进入了载人深潜新时代。随后,“蛟龙”号步入了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阶段。2017年4月,在试验性应用航次收官之年,我登上了“向阳红09”船,随“蛟龙”号探访海底深渊。
大海是温柔的还是凶狠的?在科考队员心中,大海的浪花每天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就出发吧直到世界尽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50570
开本 32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2
CIP核字 202302565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