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听大师讲心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经》是世界上最短的佛经,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心经》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经虽然只有二百六十字,却在佛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获得人生解脱的真谛。

本书汇集了近现代十位高僧大德的《心经》讲义,全面、细致、透彻地对《心经》进行讲解。

内容推荐

《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都设于此经,故其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本书汇集了近现代十位高僧大德的《心经》讲义,全面、细致、透彻地对《心经》进行讲解。

本书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将十位高僧大德的真知灼见汇集一册,各家对比,前后参照,便于读者更为便捷、轻松地了解《心经》,领悟《心经》,达到工作、生活中的圆满境界,并由此获得人生解脱的真谛。

目录

引子 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

前言

《心经》的由来

《心经》白话浅释

弘一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应慈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说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太虚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圣严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净空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圣一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梦参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述

印顺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济群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生智慧

试读章节

今天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一部经,在中国曾经翻译过九次。最早的一部,便是东晋十六国姚秦的时候,鸠摩罗什译的。第二部是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唐朝除了玄奘法师所译的一种之外,一共还有五种译本,就是法成、般若利言、法月、智慧轮、不空,五人所译的。此外宋朝施护译了一种,慈贤译了一种。并上面一共九种。

在这九种里面,唐朝不空所译的一种,同宋朝慈贤所译的一种,都已经失传了,所以现在只存七种。在这七种里面,其最普通最流行的,便要算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了。今天我所讲的,便是用唐朝玄奘法师的译本。

这一部经,是《大般若经》里面的一部分,《大般若经》有六百卷,而这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只不过二百六十个字。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一部经虽然只不过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它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它包括了无穷无尽的义理,它叙述了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观心证果的修行法门,它指示了我们凡夫观心修行的一条大路,使我们各各证真断妄,离苦得乐。

这部经又叫做《心经》,又叫做《般若心经》。有人说,这部经是《大般若经》的心,能总持一切法门,所以叫做《心经》。又有人说,三藏十二部,经籍甚多,唯有这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经籍的核心,所以叫做《心经》。在我们看起来,这两种解释,都是对的。

此外又常有人叫做“多心经”,这是很不对的。因为这部经名字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字应该连上面读,不应该连下读。为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照中国意思翻译起来,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翻智慧而仍用印度的原音?因为中文所谓智慧,是指普通的聪明知识而言。这种普通所说的聪明知识,往往是不正确的,虚妄的,染污的,非普遍的。至于梵文般若的意思,是指那正确的、真实的.清净的、普遍的智慧而言,所以大不相同。而且在中国一时也找不出一个相当的名词,所以只好仍用它的原音,以免同普通的所谓智慧相混。现在我们把它翻作“智慧”乃是不得已的办法。

般若有三种:第一种是文字般若,第两种是观照般若,第三种是实相般若。

所谓文字般若,文字不单是指普通的语言文字。凡是眼前的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有形无形,种种境界,在吾人一念之中,炳然显现的,都是叫做文字般若。

所谓观照般若,是吾人一念之心,对于山河大地,形形色色,一切有为无为,都能够虚灵洞彻,观照无遗,这种智慧,便叫做观照般若。

所谓实相般若,就是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所有知觉之性,同一切境界之性,无分彼此,无分内外,无是无非,统统是一个法界性,这种智慧,便是实相般若。

这三种般若,总不离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初由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最后便可得到实相般若。

“般若”两个字的意思,已经说明了。现在我再把“波罗蜜多”四个字的意思来说一说。 “波罗蜜多”四个字也是梵文,翻成中国话便是“到彼岸”的意思。有人说“波罗”就是“彼岸”的意思, “蜜多”就是“到”字的意思。又有人说“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多”字含有“定”字的意思。此外还有把“波罗蜜”翻作“事究竟”或“度无极”的,其实都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

为什么叫做“到彼岸”?“彼岸”是对“此岸”而言的。我们凡夫所住的,生死轮回的境界,便是此岸,又可以叫做“生死岸”。那边没有生死轮回的境界,便是“彼岸”,又可以叫做“涅槃岸”。如果我们由生死轮回的“此岸”,度到那没有生死轮回的涅槃岸,那就是叫做“到彼岸”了。  为什么又叫做“事究竟”呢?因为我们所住的此岸,一切的希望,一切的事业,都是不彻底的,都是空虚不实的,所以有成则必有毁,有盈必有亏,无一事得究竟圆满。唯有那涅粲彼岸,没有生也没有灭,一切一切,都究竟圆满。所以到了彼岸,便可以说是“事究竟”,又叫做“到究竟”。

至于“度无极”,也同“到彼岸”一样的意旨。不过是新旧译地不同。旧译叫做“度无极”,新译叫做“到彼岸”。

还有把“多”字译做“定”字的,也可以说得通。因为修行法门“定”与“慧”是一样重要的。无“定”则不能生智慧,所以吾人修行之时,当用“智慧”来观照,用“寂定”来摄持。定、慧两轮,同时并进,然后才可以出生死而到彼岸。

上面把“般若波罗蜜多”六个字都解释过了,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六个字合拢来说,便是“智慧到彼岸”或“智慧到究竟”的意思。

现在我再把“心经”两字来解释一番。虽然我在前面已经把这部经的名义约略地说过了,但是意思还不充分,所以现在有补充几句的必要。

“心”字的解释,可以分做好几种:

第一种是指“肉团心”而言的,也就指我们五脏里面的心脏而言。心脏本来是主持人身上血液循环的机关。从前人人以为它是主持思想的,但是现在的科学家,同我们研究佛学的都不承认这种说法。科学家以为主持思想的,是“脑”不是“心”。但是这部《般若心经》的“心”字,不是指心脏,也不是指脑髓。

第两种是指“思虑心”而言的。思虑心在梵文为“末那”,为八识中第七识,是“意”字之意。也不是心经的“心”字。

第三种是指“集起心”而言的。所谓“集起心”者,以其能集积许多种子,而生诸现行法,所以叫做集起心,其实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法相宗所说的万法唯识,就是指它而言。但是还不能说是心经的“心”字。

第四种是“真实心”,就是“常住不变的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心”,也就是真如本体。这个心“不在心,不在脑”,不在中间及其内外,其实又无所不在。佛家说“一切唯心”, “万法唯心”,就是这个“心”。《楞严经》说“七处征心不得”,《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过、现、未三世不可得“心”,二祖慧可觅心不得之“心”,《起信论》“一心二门”之“心”,都是指这个心而言。这个心是万化的根本,所以佛经说: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世界上万事万物,小到吾人之“思虑心”所思所虑之法, “集起心”所集所起之法,乃至山河大地,虚空人物,无一而非此真实心所显现者。所以说“一切唯心”,要明白这一个“心”,才可以说是“明心”。要洞见这一个心的体性,然后才可以说是“见性”,然后才可以渡生死流的“此岸”,而到涅桀的“彼岸”了。

至于讲到“经”字,这是很容易明白的。照儒教的说法,“经”是“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常道”。佛经的“经”字也是同它一样的意思。又这“经”字,是经纬线的“经线”,因为圣人所说的话能直贯一切的道理,所以他的书便叫做“经”。又有人说,经就是径路的意思,就是吾人由凡夫而成佛的一条路径,所以叫做经。这几种解释,可以说是都对。

P17-19

序言

《心经》是世界上最短的佛经,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心经》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经虽然只有二百六十字,却在佛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获得人生解脱的真谛。

《心经》自流传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此经文约而义深,除非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

世俗的网罗遮覆了许多美好的人性,商业性的繁忙带来灵性的消蚀。而那些开悟的禅师,在灵性与现实的撞击中闪耀出光照千古的机锋。他们超拔于红尘之上,在对人间万象的徐疾指点之间,足具警醒世人的法力。他们以禅者之身顺性而为_,躬体力行,大智大勇,洒脱神奇。

禅者以自身的修为开拓着心灵的家园,生命的净土。他们的世界,深邃广袤,灵动空明。其言其行所蕴涵的般若智慧,阐发的顿悟思维,使人契入宇宙真谛,理解自然之道,融于天地之间,由此直指生命的本真,人生的奥义。

今人为事业奔忙,无一日休息,身心俱疲,岁月流逝,茫然若失.遂发川上之叹。偶读《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方悟心灵中蕴藏的大智慧,对生命倍感珍惜。万事纷纭,事过心清,心达明,觉正圆,参悟内心空灵之境界。始觉十位大德原来是人生智慧的传播者,吾侪之良师益友。

按佛门的理解,佛经只是佛祖宣讲无上佛法所行的方便法门。因此.众生读经不应执著于佛经的文字。所以,《心经》虽只有二百六十字,但不同的大德对它的断句、标点,往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讲法,望读者在阅读时予以留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谨祈愿本书的出版护佑中华苍生,启迪人类善根,襄助世界和平。

空了居士

书评(媒体评论)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胸怀;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气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星云大师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 圣严法师

在平常心中拥有安详,在生活中实现法的力量,就能实现自我升华,得大智慧,得大自在。

—— 耕耘先生

路边有一个垃圾桶,被人扔进很多垃圾。时间久了,垃圾桶以为这些垃圾是自己本来就有的。佛大声说:你错了,这些垃圾不是你的,你本来干干净净,空空如也。

——空了居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听大师讲心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31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2.1-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