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归零
内容
试读章节

喧嚣与寂静

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每天疲惫地工作到深夜、需要应对最琐碎的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就是说,由于身份使然,我了解喧嚣,投入喧嚣,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杂乱刺耳的声响,我都能听到。同样与这大多数人相同,我没有任何假期与身体空闲,所感受到的身体和心理的疲惫,正如所有疲惫、烦躁和总有逃离之心的人所感受的那样。

但我清楚地知道,有一件事让我从这大多数人中跳脱出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种喧嚣,躲进某个寂静之处喘口气。我从来不咒骂生存的环境,或哀叹自己的苦刑。

尤其是,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搜集信息。11年来,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媒体人,我需要知道小地方和小人物的故事,也要知道大人物的秘密;有段时间我开始做国际新闻,所以每天生怕错过一些理所应当知道的(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琐事——比如美国的市长去脱衣舞厅当了保安。后来,我开始写微信公众号,这就更可怕了,互联网的海洋,我恨不得全部喝进肚子里。

我知道一些像我这样的人的秘密。比如,E。B。怀特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安静的随笔作家之一,他给浮华纽约的报纸和杂志写文章,却要住进郊区的农场里。不过,我知道他也是一个疲惫的喧嚣者。就算在农场里,他也时刻被噪音裹住,痛苦不已。“每逢我有点闲暇拿起报纸,都是为了搜寻关于电视的消息,因为我相信电视将成为当今世界的探测器,借助这次超越自身视野的新机会,我们将发现普遍和平是不是面对新的和难以承受的扰攘,或者天空中有没有一缕挽救危难的光照。”

E。B。怀特知道怎么描述这种痛苦。他清醒地指出“当今的竞赛是发生在喧嚣者与私语者之间"。似乎只有两种选择,接受喧嚣之苦,或者躲在一个远离世界的地方私语。我知道,和我一样忙碌疲惫不快乐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向往,以至于他们歌颂荒野,坐在地铁、汽车后座或者独立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隐居者的照片望眼欲穿。

并不是因为我有巨大的雄心支撑,或我有异于常人的体力与耐心。我要分享的经验其实苍白易得:我心里收集着一些寂静的记忆,并且不时钻进那些记忆里面,它们对我就像一瓶香水,打开盖子,那种寂静的香氛就能快速弥漫出来;再打一个比方,它们像是风干了的药引子,只要掰一小块儿,就能治疗焦躁的大病,而且一时半会儿也用不完。

每个人都有寂静的记忆。我说的是每个人,将生命历程作为一个缓慢延伸的整体来看,总有某些时刻是寂静的。对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某一次傍晚回家看到的风吹荒草,对城市的孩子可能是公园草坪上独自坐过一次,也可能并没有那么刻意,下过雪的早晨早早出门,晚风里头一个人走在街头,或者坐在办公室里直到人去楼空。

这些寂静时刻,假如你没有浪费掉,可以在破碎的忙碌中,随时让你得到休息。

对我来说,我记得许多对别人不值一提的时刻。

小时候,我曾经花过漫长的半个下午,坐在一只要生蛋的母鸡对面,一边看书,一边不敢吭声地守着它把蛋下出来。那时起我就明白,母鸡生蛋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安静的过程。大学刚毕业那年,我有幸还没有变得疲于奔命,有一次,我和几个时事评论员和网站记者一起去了北京西山的一处防火站,下山时,天即将黑了,剩下一些微微的蓝,没有人说话,大家急匆匆地对付脚下的山路,这时候路边升起了几只萤火虫,一飘就消失了。第三次是,刚结束了一场黑暗的、涉及官场争斗的采访(有些采访对象见面的过程就像地下交易一样紧张),我订了回北京的过夜火车,买了一本《呼啸山庄》,就着卧铺车厢里昏暗的阅读灯,听着车轮摩擦铁轨的低响,看完了一场激烈的生死爱恨,一抬头,天快亮了。

一段一段并不长的时间,到现在想起来真是受用无穷。就好像记忆把那段时间带来的感受完整地封存成一瓶可以取用的东西,只要花几分钟,就能重新经历一次,就像是请了一个短假,去了一次山林。

这是一种隐秘的经验,而且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每当我的头脑就要过载,所有的混乱、烦躁和焦急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或者,每当我只有20分钟时间,必须坐定在电脑边上敲出当天晚上的文章时,我会熟练地提醒自己母鸡的神态,火车跑过铁轨的声音,或者萤火虫一闪而过的样子。我心里时刻存储着至少三种寂静的记忆,并借助它一次次有效地压制喧嚣。我还对这种仪式一样的过程进行了命名:每次在写“世相”的文章时,我就像在找萤火虫。

我没有什么结束喧嚣的良方——既不能结束这个喧嚣的时代,也不能结束自己喧嚣的生活。但我知道如何跟喧嚣安然相处:有点像一只刺猬,假如一直拼命缩进自己的身体里,抵达那些记忆,就能感受到始终存在的寂静,短短暂暂地,重新经历一次小说里的生死,或者母鸡生蛋时的安静。P108-109

目录

Part1 行

 归零

 行走的力量五年纪事

 “与世隔绝”的240个小时

 从五到零

 走在香巴拉,行至理想国

 不怕走路的人

 上山

Part2 静

 音浪!音浪

 静心与冥想 梅里雪山的禅修课

 修行之地

 从一本书开始修行

 干净

 喧嚣与寂静

 我就是喜欢沉默

 专访 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

 在反复与静止之间,沉静地咏诵

 这是我最后一次写野孩子

Part3 零

 晨昏四季,在纸上不断重复

 专访 美浓和纸职人加纳武

 或许建筑师这个职业都是多余的

 专访 梁井宇的居住之道

 回宅:追求简居生活的家

 莫比乌斯圈

 简单,简单,再简单

 “物质主义者”的新生活启示录

 专访 Greta Taubert

 心归山林

 普通至极的避世小屋

 “桃花源”的人间试验

 专访 梁冠华和他的“家园计划”

Part4 青年梦想计划

 特别企划-Young Hero

 张傲月:知道我在跳舞就好了

 白举纲:写自己,哪怕再烂

 于杰:这绝不是什么文艺的行业

 大橘子:拿慢刀子戳心窝

 白莫媞:时间就是用来虚度的

内容推荐

这次参与“行走的力量”的志愿者们,以自然和内心变化为灵感,进行了文字、视觉类的创作。在这陈坤编著的《归零》中,你能看到他们微妙的变化、努力接近真实自我后的触动。我们还邀请到建筑师梁井宇、媒体人张伟、郭小寒、作家彭彭、“家园计划”的梁冠华、日本和纸职人加纳武、法国默剧大师比佐、美国极简主义生活家Minilist组合等,分享他们对于“归零”的体悟,以及行之有效的“归零”生活指导。大家在面对这一主题时,似乎变得更加坦诚和放松。

我们无法提供绝对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只希望你能安静地随着这本书同陈坤走完香格里拉与世隔绝的240个小时,感受行禅的安宁,体悟简单生活的美好,最终能够感受到“归零”的力量。因为无论从哪里出发,我们都需要找到内心的平静。

编辑推荐

行走,安静,归零——三步开始,梳理你的人生。

连续五年,陈坤都会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开始“行走的力量”项目,通过最本能的行走方式,在过程中止语静心,得以放下杂念,认清自我,为内心注入力量。杯子满了,无法注入新的水流;人也一样,走着走着,需要适时地放下,不管是成功,还是挫折。陈坤编著的《归零》从2015年“行走的力量”出发,以“归零”为概念,讲述行禅、静心和极简生活,展现“归零”的生活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归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坤主编
译者
编者 陈坤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010978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6000408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