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丘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由沈泓编著的这本《内丘年画之旅》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内丘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细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内容推荐

一颗痴心,十年寻访,百折不弃,千载绝唱,万里迢迢……倾心呈现独一无二的中国年画寻踪之旅。

本书是由沈泓编著的《内丘年画之旅》,为“中国濒危年画寻踪”系列丛书之一。在这本《内丘年画之旅》中,那些即将逝去的内丘年画,在民间草根力量的坚守中悄然还原……

目录

序(英)

第一章 内丘纸马的发现

第二章 纵横千年说纸马

第三章 魏家屯村魏进军

第四章 源远流长话渊源

第五章 题材单纯神像多

第六章 线条简约风格殊

第七章 人文气息孕纸马

第八章 七夕文化采集地

第九章 名胜古迹入画来

第十章 素雅的民俗之花

第十一章 保护抢救结硕果

后记

试读章节

魏进军家里的纸马

我提出想看看魏进军刻印的纸马,他在衣柜上取下一个鞋盒,拿到我的面前,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小纸马,通常一种画样有白色、红色和黄色三种颜色。

我翻看他的这些纸马,里面有天神、灶君、井神、仓官、土地神、土神、山神、火神、路神、花神、场神、车神、药王、田苗神等。

除了这些传统神像,还有一些创新的现代纸马,如拖拉机神、摩托车神等。

通过魏进军的介绍,我感到他的纸马不仅继承了祖上的技艺,而且还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创造了新题材,这些新的内容和题材已成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寄托,渐渐形成新的民俗,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魏进军的纸马要说特色,应该是艺术上的特色,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和云南纸马差不多,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是截决然不同的。在艺术表现上,魏进军的纸马多用直线,尽量减少用圆线,显得单纯朴实,清秀明朗。

魏进军对我说,以前印刷纸马和年画所用的颜料多为自然颜料,年画艺人们采用石榴花制红色,用槐米(槐花骨朵)制黄色,用烟灰和锅底黑制黑色。自然颜料是由年画人自己配制,原料易找易采,方便快捷。

现在魏进军的年画是在粗糙的白纸上用红、黄、黑、绿四色套版印刷,印制一张年画需要四块雕刻木版套印。当然,现在不可能用自然颜料了,都是商店购买的颜料,而线条通常是用墨汁印刷。

在纸马的制作工艺上,纸马和年画不尽相同,但主要都是过样、刻版、印刷和裁切四道工序。

魏进军是农民,平时以农耕为主,冬闲时才手工印刷纸马,进行批发零售,年印刷18万张到30万张,分为单色小纸马和套版印刷的大神码。

讲述着纸马,魏进军突然想到什么,拿出一封信,还有一个精制的包装盒,盒上写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下面落款是“河北省文化厅”。

魏进军珍惜地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一枚金灿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铜牌。

信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寄来的,里面是一个红头文件《关于报送代表性传承人文字图片资料的通知》。

对这两样东西,魏进军看得很重要,如同宝贝一样珍藏着。

魏进军的版

我提出要看看魏进军的版,魏进军爽陕地答应了,他将我带到厅堂对面、大门影壁后面的一间小房里。

这是他的纸马作坊,也是他的年画印刷车间。

只见里面墙脚处摆放着一张红色的木桌,桌上和桌下整齐地堆放着一沓沓雕版。

在我的要求下,魏进军将这些雕版从库房搬到院子里,铺在地上,一一让我拍摄照片。

每拍摄一块雕刻木版,我都要先细细欣赏一会儿。这些雕刻木版有纸马,也有年画,按魏进军的说法,小块的叫小神码,大块的叫大神码,魏进军指点着对我说:

“这是《天地三界》,也叫《天地全神》,版上有40多个神像。这是《千手观音神》,上面有十九个神像。”

只见上面的天地自然神嘻嘻笑着,簇拥在一块块长三+厘米、宽二十厘米的沉甸甸的杜梨木木版上。

“这些版是您刻的?还是您义父刻的?”  “以前的老版是义父刻的,现在的版都是俺刻的。”魏进军对我补充说:“刻印俺都会。”

在“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魏慎衡为了保护家传的技艺,将古刻版暗自藏在房梁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古版被毁。经过专家考证,幸存下来的古版最早的是清道光年间制作的。

魏进军说,他家七代人做木版年画,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无数次战乱和动乱,特别是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达十年的文化浩劫,魏进军和他的长辈们东躲西藏,才保存下来了二十八种、一百多块年画和纸马雕刻木版。

魏进军对我说:“纸马老版都被县上拿去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在魏进军这里,我看到的纸马雕版,都是魏进军后来自己刻的新版,他已经没有纸马老版了。

“这些纸马雕版我刻了一年多,现在基本快刻完了。”

后来,我打电话给内丘县文联,了解内丘纸马情况。县文联的工作人员高兴国是内丘纸马的收藏家和研究者,他对我说:“魏进军那里已经没有老版纸马,老版都被县里收藏保护起多《了。他现在的纸马都是新版印刷的。”这证实了魏进军对我说的话。

魏进军对我介绍,雕刻纸马版的工具,都是自己制造的。刻具多选用钢性好、刃薄、操作自如的刻刀、扁铲和凿子等。

刻版多选用本地产的梨木,这种木质板质硬、柔韧适度,便于雕刻而且耐磨。 尽管纸马的老版和部分年画老版县里拿走了,但魏进军还留下了几块年画老版,从秃秃的线条,破朽腐烂的木料上,我看出了老版的原味。

魏进军欣慰地指点着他的老版,告诉我说:“这块天地全神是清代的藏版,灶神年画是清道光十九年的木版,这块穗穗老母(即观音菩萨)年画是清末民初的木版,这块版俺祖父刻制的,这块版是俺义父雕刻的,还有这块,是我父亲刻的,这些是我自己雕刻的……”

我问魏进军在内丘还有哪里有老版,魏进军说南双流村有。在冯骥才写的考察文章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描述:“我们在南双流村房老黑家看到了二十块这样的小版木刻,在耿全增家看到了三十块这样的小版木刻,耿全增的媳妇说,这是她男人的爷爷们传下来的。”

P55-59

序言

这些年,我走遍了中国除台湾的各省市地区,寻访中国古代的各大年画产地,行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次走出了一条中国年画之旅。对于自由行的爱好者,这是一条全新的人文之旅。

年画之旅的结果,是这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的诞生。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我寻找各地年画的行程,包括在田野和深山的跋涉,对各地民间年画艺人的叩访,以及各地年画濒危告急的生存状况。

我的年画之旅中,最令我感到沮丧的是,很多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年画生产鼎盛一时的产地,如红船口、夹江、扬州、滕州、柳州、黄陂、北京、无锡、磁县、樟树等地,已经找不到一个民间木版年画艺人了!

现存的年画产地也仅十多处,其中大部分地区仅一两个老艺人在印制年画,如南通、凤翔、聊城等地。老艺人一走,年画就会断流,即使是现在宣传较热闹的绵竹年画、武强年画、开封年画、朱仙镇年画、平度年画,民间也只有两三家艺人在做年画。传统的年画艺术正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

在现代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民间木版年画已成为濒危艺术。在笔者开始寻访民间年画的十年问,很多年画产地第一次去的时候,尚能见到年画和艺人,第二次去,已物是人非。年画和艺人都已随风飘逝,渺无踪迹。那时尚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如今,民间木版年画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民间年画的工程已在各主要年画产地启动,关注和传承民间年画艺术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自命清高的人是不会喜欢民间年画的,他们会说它匠气和俗气。它真的俗气简单吗?在民间年画中,耐人寻味的寓意表象随处可见,每一幅画都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有意味的形式、象征、隐喻、谐音、寓意,这些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核心元素,我们朝圣般虔诚膜拜的元素,我们苦苦跋涉了~圈也只抓到皮毛的东西,重新回到中国民间年画中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元素原来早已存在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年画中,遗憾的是我们却视而不见!

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这难道不是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吗?西方人对此感到神奇而神秘。神往不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博大神奇而求索别人表象的神秘呢?

正如在中国年画最初级最原始形态的纸马收藏中,不断有人惊呼“我发现了毕加索”“我又发现了凡·高”一样,在民间年画这一最成熟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师的完美,还有灵感的源泉。因为它原本就源自泥土啊!而任何大师都离不开泥土!现代人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泥土。最简单的,才是最丰富的;最俗气的,或许是最典雅的;同一个圆上,终点就是起点。

那么,让我们顺着圆的轨迹,循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精髓,终结我们每日每时此时此刻各种徒劳无益的疲于奔命,回归起点,背起行囊,去寻找散落在各地的即将逝去的民间年画吧!

沈泓

后记

民间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话”,现今我们过年说的新年祝福“年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出门见喜大发财”等,几乎都可以在年画中找到。

年话年复一年地繁衍在新年的见面问候中,在邮递的信函中,在电话里,在手机短信上,在电子邮件里,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年画——却渐渐消逝。

年画表达了民间美好的愿望。在武强年画产地,一个老艺人对我讲述“关帝赐画”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间,武强城南宋家村有个叫宋良的穷书生,家贫如洗,却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获得关帝赐画,治好了老母亲的病。从此,就有了“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花开落谁家”的传说。如今,武强年画和其他年画一样上了邮票,《鹤鹿同春》《五福临门》《步步吉祥》《吉庆有余》《五路进财》等都是吉利的年画。

在杨柳青也有年画年年鼓,一年鼓一张的说法,还有“金驹送宝”“黑驴拉磨”“美人就亲”“春牛耕作”等年画传说。如最常见的年画《莲年有鱼》,就有一个故事:

清乾隆年间,河北胜芳镇有个叫薛富贵的财主,他从卫里(天津市里)回来,船过杨柳青,他登岸游画乡,买了一幅神笔妙手白俊英的《莲年有鱼》。

这张年画往家里一贴,就见那画上的胖小子跳了下来,说:“想吃鱼,您老拿个木盆来。”薛富贵心里一亮,赶忙找来一大木盆。第二天早上,木盆里果真有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天天这样。薛富贵天天卖鱼,赚的钱越多越贪婪,掐着指头盘算整个胜芳都要姓薛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抬头一看,那张画变成了一张纸。他“啊”的一声,活活气死了。那画上的大胖小儿怕被钱玷污了自己的灵性,张起荷叶帆,架起莲花船,抱着大鲤鱼,沿着大清河,又回到了杨柳青。

《莲年有鱼》的谐音“年年有余”,年话寓意为生活富裕美好。

民间年画来自民间沃土,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具有“从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教育功能。关公、岳飞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为门神,年画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崇忠良、赞美勇武的主题,为劳动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奋发的作用。可以说,在没有电视和报刊的古代,民间年画是传播最广的寓教于乐的媒体,是儿童成长的教材,也是影响最大的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每当春节将至,在我们给亲朋好友互相拜年说年话的时候,何不送上一幅民间木版年画?体味传统文化意蕴的同时,最丰富最深情的新年祝福也尽在年画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内丘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4942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8.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