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家园共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近百个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家长教育孩子的生动案例。

本书是农村幼儿教育新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来自农村的创造集锦,也是“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后续之作,其醇厚的乡土气息令人耳目清新,相信本书会受到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喜爱。

内容推荐

本书是编者们在河北沧州、承德地区以及贵州农村长达十余年的农村幼儿教育项目基础上,通过三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的。这本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内含近百个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家长教育孩子的生动案例。编者们在收集整理、反复学习与解读这些教育案例的过程中,对它们作了系统的归纳,分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处处有教育”“养成生活好习惯,一生健康又平安”“孩子天性爱游戏,玩中有乐又有学”“劳动是个宝,动手又动脑”“亲近大自然,和谐共发展”“体验乡土亲情,学习关爱和做人”以及共创家中的“儿童小天地”八个部分。

目录

序言

编者的话

教育资源就在你身边——致家长读者们

第一单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1 子不成龙又何妨

 2 为涂鸦叫好

 3 为孩子搭台,让孩子唱戏

 4 两次系鞋的启示

 5 莫欺童心

 6 向孩子学习

 7 遇事而诲 

 8 孩子挨打有点冤

 9 我要做好孩子

 10 学会交朋友

 11 打架以后

 12 为孩子选择朋友

 13 您教孩子学会什么

第二单元 生活处处有教育

 1 知居家环境,懂人情世故

 2 宝宝嘴巧的诀窍

 3 让孩子觉得“我能干”

 4 让孩子练练胆

 5 女儿变坚强了

 6 私自拿钱有原因

 7 扬起自信的风帆

 8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9 算一算母牛产犊日

 10 找不同

 11 睡前一个小故事

第三单元 养成生活好习惯 一生健隶又平安

 1 刷牙保健康

 2 饭前便后洗洗手

 3 指甲长了剪一剪

 4 应让孩子单独睡觉 

 5 穿好鞋,走好路

 6 小小纽扣有学问

 7 哪种做法好,你来选一选

 8 家里整洁,孩子利索

 9 “三分饥寒”一席谈

 10 我的孩子养得壮

 11 让孩子吃好很重要

 12 奶奶的安全经

 13 让孩子远离烫伤

 14 遇到危险怎么做

第四单元 孩子天性爱游戏 玩中有乐又有学

 1 学做交通协管员

 2 野菜家种

 3 家养蚂蚱

 4 游戏中的科学

 5 打电话

 6 艺术垫

 7 玩赛车和编草鞋

 8 拉筋

 9 滑冰

 10新裤子

第五单元 劳动是个宝动手又动脑

 1 摘黄瓜

 2 栽树方知爱护树

 3 练出心灵手巧来

 4 挖野菜

 5 摘豆角

 6 搓玉米

 7 拧小蒲墩

 8 挑豆子

 9 三夹篱笆墙

 10 小华不再掏鸟窝了

 11 让孩子受些磨难

第六单元 亲近大自然和谐共发展

 1 麻雀救子

 2 小壁虎

 3 孩子们的《棉花图》 

 4 女儿和麻雀

 5 与小羊一起成长

 6 爱鸟不要伤害鸟

 7 鹊巢鸠占

 8 水缸出汗

 9 畏蚂蚁

 10 小小萤火虫

 11 捉小鱼

 12 小白鸽

 13 采蘑菇

 14 经风雨,见世面

第七单元 体验乡土亲情学习关爱和做人

 1 吃鱼

 2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3 行路不能闯红灯

 4 这窝小鸡怎么办

 5 惹了麻烦自己扛

 6 鸟妈妈不饿吗

 7 女儿包饺子

 8 人之初,性本善

 9 尊老爱幼从小做起

 10 别吵了

 11 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第八单元 家中的“儿童小天地”

 1 跑跑颠颠玩个够

 2 女儿的快乐角

 3 为孩子留下半畦田

 4 新新的木匠屋

 5 小星星伴我行

 6 一堆沙子

 7 蒙蒙的饲养角

 8 花草种植角

 9 给孩子一个创新的空间

小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1 子不成龙又何妨

如今的农村,教育已是家庭资金的重要投向。孩子学习好不好,会不会有出息,已成为家长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一些“神童”的消息,刺激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成了他们的心愿。

我家大嫂就是这样,她说:“我就不信‘神童’能办到的事,我家孩子就办不到。只要舍得花钱,花工夫,我们的孩子一定也能赢在起跑线上。”

于是,她买来了《唐诗三百首》,每天晚上多忙多累也教孩子背诵。她信心十足,孩子却很懒散,背起来丢三落四,学得越多越“串锣”。此招不成,她又买来了电子琴,请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侄子教孩子弹琴。还用金钱和物质鼓励孩子,“要像哥哥一样争气,把琴弹好,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但是半个月下来,侄子打了退堂鼓,孩子也有了抵触情绪。她着急了,生气了。对孩子打过骂过,哄过劝过,奖过罚过,孩子和她都失去了快乐。

她静思了自己的做法,发现以上行动,只是一厢情愿,硬逼孩子去学,“牛不喝水强摁头”,事实证明行不通。学的都是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强打鸭子上架,越打越不上”。她又想:“孩子不能个个是‘神童’,花钱买不来神童,硬逼也逼不出神童。与其让孩子和自己痛苦,不如让孩子顺其自然,快乐地成长。子不成龙又何妨?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想学点儿什么就学什么,即使愿意学种地,只要把地种好、种得科学,我看也不错。”

从此之后,她开始关心孩子喜欢什么。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孩子对动物极感兴趣,于是她就买了一群雏鸡,从架棚、支架、稳槽到小鸡的开食、饮水、配料、防疫等等,样样都让孩子参与。孩子兴趣十足,问这问那,十分认真,并有不错的表现:学会了配料,喂食,还会通过观察发现小鸡的异常现象。

现在大嫂高兴了,孩子也如释重负。她说:“只要他不懒,做事有恒心,脚踏实地,踏实地学习,诚实地做人,发挥其所长,成才的道路宽着呢!”

(杨植正)

点评1

成龙和成才是两回事。一个人只要诚实做人,对自已所承担的工作负责任,能胜任,就能成才。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摆在孩子面前成才的路千万条,不必非挤那独木桥,家长们要放下“神童教育”的思想包袱,让孩子顺乎自然,充分发挥其潜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点评2

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坚持了学习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原则,第一个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动物感兴趣,就鼓励并帮助孩子学习养鸡,而不是强迫他学习家长所感兴趣的东西,或家长认为他应该学习的东西;第二个是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边学边干,积极参与养鸡的实践。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条件,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或许这个孩子通过养鸡对动物的习性产生了兴趣,立志长大当一个研究动物习性的科学家;或许他对家禽家畜的饲养感兴趣,将来能找到一条致富的路;或许过了一段时间,他不再对动物感兴趣,他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的兴趣经常会变化,这是很常见的。但是,由于家长保护并鼓励了他探究动物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以迁移到探究一切事物上,只要这种热情不减,他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对探索和发现感兴趣,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 为涂鸦叫好

小叶子家搬进了新居,红砖卧顶,青砖起脊,白墙落地,非常漂亮。叶子的爸妈也为自己辛苦了半辈子盖起的新房兴奋不已。妈妈本是个利索人,搬入新居后,更爱干净了。可是没过多久,小叶子在墙上、门窗上画了好多画,妈妈生气了:“这好好的新房,叫小叶子糟蹋了。”爸爸却说:“这没什么。什么事都得正反看,权衡利弊,孩子爱画不是好事吗?”爸爸还说:“人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恶性的、悲观的,看什么都糟;一种是良性的、乐观的,看什么都好。你知道有个张老太的故事吗?她有两个儿子,都做买卖。大儿子卖遮阳草帽,二儿子卖雨伞,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张老太天天哭。邻居问她,您为什么天天哭?张老太说:‘下雨天,大儿子的草帽卖不出,我为他发愁难过而哭;大晴天,二儿子的伞卖不出,我又为他悲伤着急而哭,难道我哭得不对吗?’邻居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应该天天乐才对,下雨天二儿子卖伞是好买卖,你应该为他赚钱高兴而笑;大晴天大儿子卖草帽生意好,你应该为他买卖兴隆而开心。’张老太想了想,说:‘也是呀,我怎么就想不起笑来呢?’”接着爸爸说:“你可不能学张老太,孩子画画弄脏了墙,咱可以再粉刷,弄脏了门窗,咱可以再油漆,不让孩子画画,影响了孩子发展可没法弥补,孰轻孰重,不是明摆着吗?何必为眼前小事而想不开呢?你应该笑才对。”说得妈妈也笑了。爸爸又说:“这事也怪我,为什么不给小叶子创造一个画画的小天地呢,明天我就在院墙上抹一片涂鸦墙,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画。”

几天后,涂鸦墙做好了,爸爸又为小叶子捡来了硬土坷垃,有黑的、红的、黄的和白的,供孩子们当笔用,同时还为他们准备了五彩粉笔。孩子们这里画画,那里画画,妈妈也高兴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爸爸为孩子们画的画都打了红色的对钩。妈妈悄悄地问爸爸:“所有的画都打了钩,不是跟都没打钩一样吗?”“绝对不一样,都打了钩就是都认可,都予以鼓励,孩子们不是更高兴了吗?都不打钩,就是都不好,那不是泼冷水了吗?你的想法是成人所想,你应该返老还童,想孩子所想呀!”

(杨植正)

点评1

孩子的涂鸦中蕴含着独特的天赋神韵,这种天赋神韵在童年时期有着自然而有激情的释放。在涂鸦中,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表现、学会表态。小叶子的爸爸能读懂孩子,欣赏孩子,一个好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

点评2

小叶子的爸爸不仅是一个朴素的哲学家,懂得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道理,他对于人际沟通也颇有心得,懂得如何与妻子沟通。他不是生硬地批评妻子,而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妻子讲道理,并作了自我批评“这事也怪我……”,而且建了一堵涂鸦墙,解决了妻子担心弄脏房间墙壁的问题。他也懂得如何与女儿沟通,并提供条件,让女儿在涂鸦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小叶子的爸爸对儿童心理学也有心得,懂得孩子的学习热情需要父母精心呵护并鼓励,他“为孩子们画的画都打了红色的对勾”。

P2-7

序言

我国13亿人口,9亿是农民。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培养一代有文化、懂科学的新农民的任务,农民的教育程度将影响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的发展变化,农民期望子女早受教育、受到良好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20世纪80年代初,本书主编沈芝莲女士和中央教科所的其他研究人员对我国农村的幼儿教育作了系统调查研究。当时,农村专设的幼儿教育机构几乎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师资极其匮乏,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孩子们没有玩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严重。一方面是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一方面是基础极其薄弱,举步维艰。他们开始酝酿,要走出一条农村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1987年,中央教科所得到荷兰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的支持,与河北省教委合作,开始“河北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研究。项目的目标是走出一条农村幼儿教育的新路,建立一套新的农村幼教体系,使农村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使更多的农村儿童获得早期教育,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实验,形成了富有鲜明改革理念的“河北农村幼儿教育实验纲要”,编出了供师生使用的教学材料,实施了多种方式的师资培训与培养,建成了三级培训网络和四级管理模式,当地的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取得初步成果后,项目的经验又迅速向贵州省等贫困地区扩展。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荷兰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它是农村幼儿教育的百科全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华机构把项目经验引进儿基会的在华项目,向西部贫困地区推广。

研究项目虽已结束,但项目的生命并未终止,项目的经验还在各地农村蔓延。因地制宜,始终注意广泛利用与开发当地资源是项目的生命之源。农村这片广阔大地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在农村,自然界四季的生动变化,孩子身边存在的事与物,经过有心人的创造,都能变成可以利用的材料。中国人重视儿童的教育,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就要养成好品行、好习惯,就让孩子用心学事,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朴素地根植于农民的心目中,成为幼儿教育的文化资源。在农村提倡家园共育,提倡把教育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提倡充分、合理地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将会使农村幼儿教育持续而迅速地发展。《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是农村幼儿教育新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来自农村的创造集锦,也是“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后续之作,其醇厚的乡土气息令人耳目清新,相信本书会受到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喜爱。

本书的主编和编者,当初都是“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参与者,他们在完成项目的研究与实验的同时,也培植了一颗亲近农民、关心农村儿童的真诚的心。他们总想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多做点事。本书的出版会有益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增添力量。

潘仲茗

2007年2月18日

后记

“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是当年荷兰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资助我们在河北和贵州农村进行“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研究”的宗旨,因此在这个项目中,让家长参与以及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家庭教育是我们项目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92年春,以家庭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面临毕业的何大慧老师,来到我们课题组,开始了从事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历时三年有余。她深入乡村,依靠幼儿园老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与郑瑶老师一起编写家长读物,发给实验点(乡、村)的家长们,对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改变乡村的精神文化面貌起了很大作用。一些乡镇干部说,依靠行政手段很难做到的事,幼儿园(班)发动家长做到了。她们编写的家教材料,时隔十余年,在今天看起来仍然很有新意,因此我们选了其中一部分放在本书的“小资料”里。

收集整理家庭教育案例的杜玉瑞、杨树芬、王淑云是我们项目实验工作的骨干教师,在项目期间,她们在各自实验点为农村幼儿园(班)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做过突出贡献。十几年来,她们不断进修提高,结合工作实际钻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自己不仅具有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表现出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现在她们都已为人妻、为人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了切身体验,这也是她们能够以案例形式成功总结农村人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的原因所在。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杨植正老师,他是我们项目农村幼教培训和资源中心的教导主任,项目结束后为青县幼儿师范学校的副校长。他多才多艺,始终坚持实地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关心农村家庭教育,在1998年项目结题时,曾撰写“认真总结,发扬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农民家长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经验谈,,等8篇论文。在临近退休,行政和教学工作退居二线后,他更加积极地为乡镇村服务,并专心于农村家庭教育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本书的编写工作中起了带头和中坚作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幼儿教育课题组的同仁们一直关心和支持着本书的诞生,经常为我们出谋划策,在行将完成之际,廖贻副研究员特为本书作了文字加工和案例的点评工作。由于她参加过多项国际项目以及我国的国家级的教育科研项目,又有从事城乡幼儿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她那深入浅出的点评,指出案例的教育价值,定将有助于农村幼儿家长领悟其教育思想,获得教育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行使家长教育子女的义务与职责,对孩子进行适宜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

还必须提到,在本书形成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前副所长、荷兰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资助的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领导委员会主任潘仲茗研究员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并对全书进行了审阅。

本书面世前曾特邀《百味家长书系:育儿风格》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石绍华副研究员进行通读,她不但对全书作了文字校订,还对某些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点评,使本书因此增添了不少科普教育的特色,在此向她深表谢意!

另外,为开拓家长们的眼界和帮助他们进一步领悟教育理念,我们在书中附有“小资料”。但是由于小资料中一些摘文的出处或者作者难以查找,使得有些摘文未署作者姓名或者未能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恳请作者谅解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想,当看到您的作品能为提高广大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教育素质而进一步发挥作用时,您一定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就感!在此,我们谨代表农村幼儿家长对您表示衷心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本书编者虽有以优秀的精品献给广大农民家长们的愿望,惜因水平所限,只能心向往之。至于疏漏之处,尚祈广大读者,尤其是农民朋友与同行专家惠予批评指正。

沈芝莲

2007年2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家园共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芝莲//杨植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203404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