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楚天空阔歌声长
内容
内容推荐
《楚天空阔歌声长》是一部讲解研读《楚辞》的书。《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辑录成书,刘向是文学家,有中国目录学鼻祖之称,他悉心辑录屈原作品16卷,成为《楚辞》最早版本,之后至东汉,文学家王逸加上自己的一篇作品《九思》,使得《楚辞》愈加完善,17卷本成为传世通行版本。本书解读了《离骚》《九歌》《天问》以及《九章》部分内容,言语妙趣横生,引经据典,博古通今,不仅仅是固有印象中释义楚国方言、地名、植物、服饰等楚国特有文化,它以一条相对连贯的线,用诗歌穿起了屈原不俗的一生,书中用典无数,都讲评得非常有趣,比如部落领袖有穷国国君羿与臣属寒浞的角力;占卜师灵氛为屈原占卜探讨君臣遇合;比如王子乔修仙成仙,却抗不过人间武器一击,最后阳气离身化作大鸟飞去;还有《封神榜》中的几位大神,天子与诸侯间的林林总总,一遍遍上演着人间的剧目。所有这一切,都是屈原的一生,他用一部诗歌集亲历历史,审视历史,君君臣臣,何时可以无障无碍携手,虽蜂蛾微命,九死不悔,共牧九州,苍生之幸。全书近二十万字,涉及资料详实,一切精神苦痛走过的路,到汨罗终结。诗篇短暂,历史长存。楚辞之歌吟唱不多久,楚无,秦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家国兴亡的上空,屈原清澈疏离的目光永恒停留,楚天空阔,歌声终成绝响。
目录
序言:关于楚国流行歌的乱弹
一、《离骚》
《离骚》是什么
屈原到底姓什么
名字可不能含糊
爱漂亮的诗人
时间是一把刀
过去、现在和将来
忠心的代价
种草养花的修行
利字当头
好名声的树立
饮食习惯与道德水准
诗人的决心
最厉害的杀手锏
生与死的选择
回到从前
无法抛弃的国家
女人的看法
帝王留下的教训
路曼曼其修远兮
何处求得美人归
占卜的作用
永远的心痛
一切都在变,只有我不变
出发,奔向远方
不能生气
二、《九歌》
一个业余创作者的超级巫歌
九歌的性质:与巫师巫婆共舞
巫术家家玩儿
《东皇太一》——天下第一神
《湘君》——水边的爱情故事
《湘君》——爱打扮的男神仙
《湘君》——神仙姐姐发脾气了
《湘君》正解——忠臣曲折的心思
《湘夫人》——美女素描
《云中君》——其实你懂我的心
《大司命》——人的命天注定
《少司命》——敬上不敬下与管下不管上
《河伯》——爱捣蛋的神仙
《山鬼》——人鬼情未了
《国殇》——愿为鬼雄
三、《天问》
哪里来的蛋?
天的问题
“大禹治水”疑案
关于中国地图的设想
神话不是用来相信的
历史与神话的纠缠
失败的英雄
成仙的故事
远古的复仇者
帝王间的比较
创生神话
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那两个人是谁
一塌糊涂的遗传学
到底是谁捣的鬼
墙倒众人推
倒霉的天子
忠臣的舞台,小人的天地
让老爹又恨又爱的孩子
背了千年黑锅的“惑妇”
历史上最精明的广告商
死也要感天动地
皇帝轮流做
吃饭与长寿
管制政策与共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是狗儿惹的祸
最后的感慨
涉江
奇装异服与个性
走过的路
无怨无悔
结论
橘颂
橘子的优秀品质
表面工作也要做
改了的志向就不是志向
序言
序言:关于楚国流行歌的乱弹
中国是一个爱好音乐爱好唱歌的国度,如果不是我
们的祖先对于音乐的狂热追求和爱好,中国历史上早期
许多精美的文学作品很可能就荡然无存了。比如《诗经
》,称之为“经”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此前它不过是
“诗”而已。然而它和我们今天所讲的诗,最大的差别
在于它不仅仅是诗,更重要的是它是“歌”。《墨子》
当中曾提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
百”,说的就是《诗经》。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这
不就有一千二百首诗了吗?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点,墨子
说来说去不是一千二百首诗,而是《诗经》那三百篇既
可以诵读,也可以演奏,还可以引吭高歌,又可以伴舞
,完全是全套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见到这
三百首诗,可以肯定地说,绝不是因为它们是当时流传
的诗歌当中写得最好的,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
是“歌”。要知道,西周到春秋比起战国来还不算乱得
一塌糊涂,但全民受教育的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当这
些作品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悠悠扬扬地飘荡在中原大地上
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是好言
语”的事,不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就可以把它记住了。
楚国在当时虽然是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国家,但它却
是一个蛮荒大国。当时的中国人是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
人的,因为他们说话、办事有很多不符合规矩的地方。
武王伐纣大获成功,楚国的先辈们也曾不辞劳苦地大老
远奔去效力,不过大概是路途遥远,到得晚了一点儿,
没能赶上大伙赤膊上阵的时刻,最后封赏也没答理他们
。到周成王时,才给楚国封了一个小小的子爵。当时的
高级干部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前三个似
乎后来都成了名正言顺分疆裂土割据一方的大户,而子
爵和男爵在高干队伍中显然是不怎么被大伙瞧得起的。
所以,我们看春秋战国那个火并的时代,这个是“公”
,那个是“侯”或者“伯”,很少见到“子”啊“男”
啊的。当然,孔子、孟子之类的“子”是教书先生,和
干部身份完全没有关系。
楚国著名的流行歌曲作家屈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已经到了战国后期,早已经没有了在周代建国初年围
绕在老大周围吃团圆饭的和气场面,一个个都斗鸡似的
你看着我家的菜地眼红,我看着你家的后院垂涎,朝秦
暮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等等在和平年代为人所不齿
的行径都成了家常便饭。对屈原来说,幸运的一点在于
楚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之一,当时坊间流行的说法是“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也就是说如果秦国与山东各国
之一联盟成功去攻打其他国家,即连横成功的话,秦国
就可以一统天下。但如果从南边的楚国到北方的燕国形
成合纵之势的话,一起对付西方的秦国,楚国将会统一
天下。一句话,在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后,笑得最
甜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然而,屈原的不幸之处也在于
他生在了楚国,如果楚国从来就没有强大过,屈原可能
就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皇亲国戚的身份让他在过着安
稳日子的同时可能会考虑如何让国家能维持下去。不过
,他的脾气的确不大好,那么大的楚国,满朝的文武大
臣,居然没有一个与他合拍的,难怪他会感叹“世人皆
醉我独醒”。虽说一般有才气的人都这样,可是这样的
气质实在不适合在官场里混,所以他只能出局了。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屈
原本来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记忆力超群,且在楚国
担任的是外交官兼内阁总理的职务,能言善辩,天生具
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楚国上层抛弃他的时候,艺
术便成了他唯一可以抒发情感的方式。于是,在行吟泽
畔的时候,屈原就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新的诗体—
—楚辞。可以说,没有屈原就没有楚辞,而没有楚辞,
屈原的伟大终归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正是二者的结合
,奠定了《楚辞》继《诗经》之后的文学经典地位。
《楚辞》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楚”,这一点似乎还
带有《诗经》十五国风的特色,也就是说它不过是一种
地方民歌而已。然而它与国风不同之处却在于它那鲜明
的地域特色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不只是运用了楚国方言
,更融合进了中原文化的元素,是一个文化杂交的品种
,所以它也就体现了一种生物学上的杂交优势,有着旺
盛的生命力。另外,一种地方音乐能红遍全国,很可能
与它的经济地位有关,就像粤语歌曲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一样,楚国较发达的经济可能也为楚歌成为流行歌曲奠
定了基础。
楚辞专用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文学样式、
方言声韵,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这个特点很
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宋代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就说过楚辞
是“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校定楚
辞序》)。西汉末年,皇家图书馆馆长刘向在整理图书
时,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
品,书名就是《楚辞》。东汉的王逸发现《楚辞》当中
楚国的方言、地名、植物名、服饰太多了,很多人看不
懂,就不惜劳心费神地为这本书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名
为《楚辞章句》。
导语
国家不幸诗家幸,楚国著名的流行乐曲作家屈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是战国后期,国与国之间朝秦暮楚、乘人之危,各种不齿行径成了家常便饭。对于屈原来说,生于强大的楚国,幸。当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统一霸业天下英雄,非你即我,春风得意。由此,诗人、政客屈原有了远大理想。然而,这位大才他不合群,世人皆醉我独醒,难以真正适应官场政治氛围,当国之上层逐渐冷落他时,艺术便成了他唯一抒发情感的方式。行吟泽畔,这位旷世之才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全新的诗体,楚辞。没有楚辞,屈原的伟大终归会成为一个缥缈的传说,但是有了楚辞,有了无可替代的文学经典地位,他便由空灵的云端,脚踏实地屹立在了天地间。屈原和楚辞,一起成为了华夏瑰宝。后人用伟大,用美好,用惊涛拍岸,用什么词汇形容他都不为过。楚辞,完善于西汉,无论十六篇本,十七篇本,节选本,有译文无译文,读者都应该读一读,它香氛四溢,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叠加沧桑句工的忧伤心境,“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是好言好语”,更何况,还有学者将之细细解读,悉心讲给你听。
精彩页
爱漂亮的诗人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很自豪地宣称:我已经有了这样多的内在美德,同时还非常注重自己的外部装扮。身上佩带着清雅淡香的江蓠和白芷,用扭结的秋兰作为佩饰。也就是说,他对美的要求不仅是心灵美,而且外表也要美。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诗人的形象:一个清瘦儒雅的年轻人(我们还是不要把他想象得太老,要真像某些画中那个头发胡子全白了的干瘦老者,实在和我们心目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不大吻合),他的衣着华丽而不奢靡,眉目清秀,神色深沉,举止优雅,独自漫步在汨罗江边。夕阳西下,一个人走着,那显得愈发瘦长的身影孤零零地拖在他的身后。
对美的敏感和追求无疑是成为一个优秀诗人的潜质。所以,诗人大都爱美,他们爱美丽的大自然,壮丽的锦秀河山,奔腾的长河大川,高峻的山峦危岩,都是他们眼中的美;他们也爱美丽的女性,健壮的生育能手,丽质天生体态婀娜的淑女,含羞带怯温婉可人的小家碧玉,同样也是他们眼中的美。
然而,对于男性的外表美,似乎是一个不大提得上台面的问题。尽管男性的外表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作用,但以貌取人总是不大好,用之于女性,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冠之以“好色”的恶名,也就是令老夫子们很遗憾的“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幸而还有《诗经》中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用来做借口抵挡。如果用之于男性,上自帝王,下至百姓,怕没有人会公然宣称以外貌作为选择的标准。想想连孔夫子都发出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谁还愿意去犯这样的错误。
特别在后世,如果不是像屈原那样伟大,而又特别注意自己外表,恐怕会引来不少非议。
三国时候有位叫何晏的玄学家,他的出身也不错,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的孙子,被曹操收养为义子。何晏是一个很漂亮很有才华的小伙子,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的皮肤白嫩得如同抹了粉一般,当时的皇帝就觉得男人怎么可能长成这个样子,认定他是抹了粉,于是特意在大热天请他吃火锅,看他汗流浃背时脸上会不会流成泥汤。没承想,汗是流下来了,可何帅哥的小白脸上不但没有粉泥,倒是白里透红愈加动人。丑人如果太关心自己会落得一个丑人多作怪的话柄,如果长得帅那就有了为所欲为的通行证。何晏对自己的外貌的关心简直可以和屈原媲美,据说他走路时会不时地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多美,以至于留下一个“顾影何郎”的说法。但这个人显然不是一个大家可以效仿的人物,事实上要不是他活在魏晋时期,要不是他有很高的玄学成就,他的这个行为估计会被人作为反面教材使用。
屈原是大家眼中的一个“美人”,他爱美,但他对美的追求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正如很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香花香草都不是纯粹的植物,是有精神内涵、寓有深意的代表。屈原的体形是偏瘦的,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生活中,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孤军奋战,长期的流放生涯,营养不良的生活条件,他一定有着瘦削的身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屈原的画像,无论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都是一个瘦弱的身躯,行走在汨罗江畔。
没有人想过屈原的身高,但考虑到屈原任过楚国外交官的事实,能够代表国家斡旋于列国之间的人,一定不会是“三寸丁谷树皮”,因为那不只是个人形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晏子在出使楚国时曾被楚王嘲笑个子矮小,弄了个狗洞让他进。晏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以貌取人的楚王大大地尴尬了一次。由此也可见屈原这位外交官应该是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的才俊。
不过,在屈原伟大的人格精神照耀下,形象的高大远远胜过了身材高大的意义。
时间是一把刀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时间的问题,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时间是一把锋利的刀,无论多么坚硬的东西,它都可以将其化为乌有。
孔子看着湍急的水流,不由得为时间的流逝大发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恰好也在水边的屈原,流水的一去不复返让他忧心如焚:“时光飞逝,不可追赶,岁月悠悠,不为我留。晨登高坡,摘枝木兰,夕临沙洲,佩戴宿莽。日月轮转,春秋代序。”时间就这样从自己的身边眼睁睁地流走了,功业无成是诗人最大的心病,眼看着国家形势在一天天恶化,小人得志,君王被蒙蔽,心里的那份焦急却只能是难言之隐。没有地方诉说,没有人可以诉说,自己也只能是无所作为地空耗时日。想到这里,屈原的内心就无法遏制地痛起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草木凋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是年去年来春秋代序过程中的典型象征。
对生命逝去的恐惧在战乱的年代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生命本来就会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楚天空阔歌声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0097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0032120
中图分类号 I207.22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黑龙江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