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走出非洲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14年,丹麦女孩卡伦跟随新婚丈夫踏上非洲之行。在非洲,她遥望狮群,看斑马四散,等咖啡成熟。在非洲,她罹患疾病,历经离婚,惨遭破产……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悲剧与喜剧经常混淆不清。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但她终究找到了自己。今天的我们努力划桨,便能让未来的女孩们都有顺风送行。 作者简介 姚瑶,作家、翻译、摄影师,“ONE-一个”签约作者。著有《时光电影院》《天冷就回来》《失眠症患者的夜晚》《生活上瘾指南》等书,译有《不可能的堡垒》《心是孤独的猎手》《绿山墙的安妮》等书。 目录 第一卷 卡曼特和露露 第一章 恩贡农场 第二章 土著儿童 第三章 移民家里的野蛮人 第四章 一只薮羚 第二卷 农场里的枪击事件 第一章 枪击事故 第二章 策马于保留地 第三章 瓦麦 第四章 万严盖里 第五章 基库尤酋长 第三卷 农场来客 第一章 大型舞会 第二章 亚洲来客 第三章 索马里妇女 第四章 老克努德森 第五章 亡命徒在农场休息 第六章 友人来访 第七章 高贵的拓荒者 第八章 翅膀 第四卷 一个移民的笔记本摘抄 荒野女爵助荒野 萤火虫 生命之路 埃萨的故事 鬣蜥 法拉赫与威尼斯商人 博恩茅斯的精英 骄傲 牛群 两个种族 一次战时游猎 斯瓦希里数字系统 “你不给我祝福,我便不容你去” 月食 土著与诗歌 千禧年 基托斯奇的故事 一些非洲鸟类 潘尼亚 埃萨之死 土著人与历史 地震 乔治 凯吉克 长颈鹿去汉堡 在野生动物园 旅伴 博物学家与猴子 卡罗门亚 普兰·辛格 一桩怪事 鹦鹉 第五卷 告别农场 第一章 艰难时世 第二章 金安具之死 第三章 山中坟墓 第四章 我与法拉赫变卖家当 第五章 告别 译后记 请你书写自己 导语 《走出非洲》是丹麦著名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体自传性小说,也是20世纪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连同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奥斯卡奖影片一起,在世界各国读者和观影者群中影响深远。 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却仿佛是为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农场这段经历为背景,匠心独运地将众多的人、景、物融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后记 我有个习惯,翻译完一 本书后,会先放上一个月, 将书中事束之高阁,让书中 人远走,等待故事与情感的 洪流退潮,然后才会重读、 校对、修改。 在搁置初稿时,我去读 其他书,读到这样一个片段 。作者问年届九十的奶奶, 年轻时她的理想是什么,有 没有想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奶奶的答案是“成为母亲” 。 作者当然是像我们一样 错愕,于是问奶奶为什么。 奶奶回答,因为她完全 不知道身为一个女人,长大 后除了成为母亲,还能成为 什么,那时,没有任何女性 拥有职业身份。 读到这里,我才恍然, 那句话没有说错啊,人无法 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生活。 今天的我们,可以轻松 又果断地说出自己的理想, 可以理所当然地想要成为老 师、警察、学者或宇航员, 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 在书报中见过从事这些职业 的女性。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 房间》里感叹,当她埋首史 料,想看看18世纪的女人究 竟如何生活,她们吃什么, 穿什么,做什么来生活,拥 有怎样的才华与爱好,结果 一无所获。 所以书写自身是那么重 要。 如果没有任何女性将自 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生活写 下来,身为后来者的我们回 头望向漫长历史,除了成为 母亲,的确看不到任何可能 ,甚至分辨不出这个母亲与 另一个母亲有什么不同,她 们共用同一个头衔,拥有同 一张面孔。 那一刻,我又想起《走 出非洲》,幸好啊,幸好在 一个世纪前,只身面对莽荒 非洲的凯伦·布里克森在远 离故乡的东非高地,在那间 起居室的餐桌上,决定写下 这本书。 于是,我再度打开文档 ,开始重读。书中写道: 凯伦,布里克森(1885 —1962),笔名伊萨克·迪 内森,于1885年4月17日出 生在丹麦,她的家族繁荣兴 旺,是商人与地主的后裔。 其父是个闲不下来的旅行家 、作家、政治家,一度参军 ,在凯伦九岁时,他自杀了 。凯伦很小就开始写诗歌、 剧本和故事,并违抗家人的 意愿,于1903年起在哥本 哈根皇家学院学习艺术。青 年时期,她过着繁忙的社交 生活,周游英国、法国与意 大利。在发表了几篇短篇小 说后,她暂时放弃了写作。 1912年,她与二表哥巴 伦·布罗尔·布里克森-芬纳 克订婚,并于翌年同他一起 前往肯尼亚,经营咖啡种植 园。一到蒙巴萨,他们就结 婚了。几个月后,她发现自 己被丈夫传染了梅毒,于是 在1915年返回欧洲接受治 疗。她后来评论道:“在这 种情况下,你可以做两件事 ,射杀那个人,或者接受他 。”此后,她回到非洲,继 续和布罗尔一起生活,在内 罗毕附近一个全新的大农场 上住了数年。在这段时间里 ,她与丹尼斯·芬奇-哈顿展 开了一段恋情,哈顿是英国 士兵,也是种植园主;两人 断断续续地保持联系,直到 1929年,芬奇-哈顿死于一 场坠机事故。事实证明,布 罗尔是个不称职的农场经理 ,1921年他离开凯伦,并 诉请离婚。她在一封信中写 道:“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心 凄苦……我相信,只要我能 留下来,胜利完成我已承担 起来的任务,就一定能最终 恢复力量,尽管经历这一切 ,我依然感到自己的生活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光荣、富 足且幸福的。”尽管遭受干 旱和经济困难,凯伦仍然留 在了非洲,直到1931年, 农场的经济崩溃使她身无分 文,芬奇-哈顿的死令她深 受打击,于是她回到了丹麦 的家中。 晚年,凯伦深受梅毒折 磨。早期治疗虽然控制了病 情,但未能痊愈。1934年 ,她出版了《七个哥特故事 》,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大 约从八年前开始,她就在用 英文写这些故事。 谈及这些短篇小说,她 是这样说的:“不久之前, 现实以如此丑陋的方式与我 照面,我再也不想同它接触 了。我心中某处仍蛰伏着阴 暗的恐惧,我躲入奇幻世界 避难,如同苦恼的孩子躲在 神话故事书里一样。”在美 国,这本书被每月读书会选 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广泛 成功。 《走出非洲》写的是她 在肯尼亚的亲身经历,于 1937年出版。她后来的作 品包括《冬季故事》 (1942年),化名皮埃尔· 安德烈塞尔撰写的小说《天 使复仇者》(1944年), 《最后的故事》(1957年 ),《命运轶事》(1958 年),另著有一卷非洲回忆 录《草地上的阴影》 (1960年),以及一部在 她去世后出版的长篇小说《 埃伦加德》(1963年)。 1959年,尽管身体极为虚 弱,她还是享受了一次漫长 的美国之行。她于1962年 去世。 读毕,更为庆幸也更为 唏嘘,如果没有这本书,我 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曾经有 个妙龄少女,远离故土,落 脚东非高地,养过瞪羚,杀 过狮子,挖过湖泊,建过堤 坝,为战争运送物资,苦心 经营种植园,只身投入陌生 种族,勇敢地一次次搭飞机 鸟瞰非洲大陆,最终亲手将 挚爱埋葬在看得见风景的山 中,带着病痛之躯与满心遗 憾回到欧洲。 如果她不曾记录下那段 波澜壮阔的拓荒年代,百年 后的我们便无从知晓,原来 那时,一个年轻女子便能如 此强悍,如岿然礁石,无惧 风雨,独当一面。 非洲点燃了她的 精彩页 我曾在非洲拥有一座农场,就在恩贡山脚下。赤道距离北境一百英里,横跨这片高地,农场则坐落于海拔超过六千英尺处。白日里,你感到自己远离地面,高高升起,贴近太阳,但清晨和傍晚却清朗而闲适,夜晚则寒冷凛冽。这样的地理位置,再结合陆地高度,创造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景观。 这里没有肥沃之处,也毫无繁茂生机;它是经过六千英尺海拔蒸馏过的非洲,仿佛整片大陆强烈而高纯度的浓缩精华。色彩枯燥,火燎过一般,一如陶器的色泽。树木的叶子轻盈纤脆,与欧洲树叶的构造截然不同;树木并不长成弓形或圆顶状,而是水平铺开,这种构造使得彼此孤立的高耸树木看起来颇像棕榈树,或者说给了它们一种充满史诗感与浪漫气息的氛围,仿佛扯帆上桅的大型帆船,也使得树林边缘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外观,好像整个树林都在微微颤动。在广袤平坦的草地上,散落着虬曲光秃的老荆棘树,草地仿佛调了味,散发出百里香和香杨梅一般的气味;在某些地方,香气异常浓烈,甚至刺痛鼻腔。所有你在平原或原生林的蔓生与藤生植物上发现的花朵,都像丘陵地带的花朵一样小巧,只有在长雨季伊始,才会有大量硕大且香味浓烈的百合在平原上绽放。视野开阔极了。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无垠而自由,高贵无比。 这片地貌的主要特征在于空气。这也是你在这里的生活的特质。回顾在非洲高地的旅居生涯,你会感到自己在空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深受触动。天空的颜色最深也就是淡蓝色或紫罗兰色,一团团硕大无朋、轻若无物、千变万化的云朵高高耸起,在空中航行,但天空又蕴含一股蓝色的活力,在短距离内,把山脉与树林涂抹成鲜亮的深蓝色。正午时分,空气生机勃勃,笼罩大地,仿佛火焰熊熊燃烧;又如奔腾的水流般浪花飞溅、摇摆涌动、熠熠生辉,映照一切物体,让一切成双成对,并创造出美妙至极的海市蜃楼。在这样的高空中,你可以轻松呼吸,深深吸入生命的确凿与心灵的轻盈。在高原,你于晨间醒来,思忖:我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归宿。 恩贡山脉沿一条长长的山脊自北向南延伸,四座壮丽主峰宛如岿然不动的深蓝色海浪直指天际。它高出海平面八千英尺,东部高出周边国家两千英尺;但西边的落差却更深,也更陡峻,山丘垂直落入东非大裂谷。 高原上的风从东北偏北方向稳定吹来。这风和非洲及阿拉伯海岸的风同根同源,名为季风,或东风,也是所罗门王的爱马。爬升到这里,它仿佛只是地球将自身推向太空时的空气阻力。风直冲恩贡山脉,山坡是架设滑翔机的理想场所,气流能托举起机身,飞过山顶。随风飘移的云朵撞上山坡,将山丘环绕,或困于山巅,化作大雨而落。但那些选择了更高路线、驶出暗礁的云朵则消融在山脉西侧,弥散在大裂谷炎炎如炽的沙漠上方。有很多次,我都在屋里追随这些以队列行进的非凡云朵,惊奇地看到,一旦那骄傲飘浮的团块越过山脉,便消失在蓝色的空气中,不见踪影。 P2-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出非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丹)凯伦·布里克森 |
译者 | 译者:姚瑶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9445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2 |
CIP核字 | 2024010757 |
中图分类号 | I534.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