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潜能(名校长写给父母的教养方法)
内容
内容推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所谓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所谓蠢材,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本书作者都是在国内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名校长,他们根据几十年来积累的教育经验,结合工作、生活中接触的具体案例,写下了这本给每位父母的教养之书——发掘孩子的内在优势,激发他们成长的自驱力。
在孩子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参与者,而是要作为陪伴者,帮助孩子实现在跑完1万米后仍然不掉队,在20年后可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本书可以帮助你:
?\t改变固有观念,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t确定养育目标,培养健康幸福的孩子
?\t用高质量陪伴,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t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保持不断学习的兴趣
?\t读懂孩子,用平等的交流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t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面向未来培养孩子的品格与能力
?\t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学习力
目录
第一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
教育的奇迹,往往就诞生于父母“无限相信”的信念与努力之
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找到并帮助他们发掘内在
优势。
任何时候,都要弄清养育孩子的目标
有个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孩子
成才的孩子没有“齐步走”
补短教育压抑人,扬长教育塑造人
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哪有什么“第十名现象”
第二章 高质量陪伴: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父母不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成长的参与者,而是当成陪伴者。学
会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和专注点;用平等的交流、积极的引导和
耐心的陪伴来为孩子建立面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孩子需要有整体认知世界的机会
幸福的孩子,是有“精气神”的孩子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跟孩子拼持久力,而不是拼情绪爆发力
让孩子打开眼界与格局
第三章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生命动力,有成长的渴望,我们一定要相
信这样的内在力量。当孩子的内驱力真正被调动起来,孩子就
会想学习并主动去学习。
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孩子天生爱学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
尊重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第四章 能力培养:打牢孩子人生的基础
教育要培养什么?培养的应该是孩子的能力和品格。父母也要
改变自己的认知,不再把提高成绩作为孩子提升能力的唯一途
径。在一定意义上,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要站在未来培养孩子
美育给孩子另一种语言
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从生活中锻造能力和品格
保护叛逆,就是保护创新
在孩子心中播下“做君子”的种子
导语
他们长期浸润在基础教育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他们长期接触、观察的孩子数以万计,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特点了解甚深。
针对家长目前面临的难题,比如,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如何激发孩子自我驱动能力?怎么培养孩子自信心?本书从高质量陪伴、唤醒孩子内驱力、培养核心能力等方面帮助父母发现孩子的内在优势,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打牢人生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教育的奇迹,往往就诞生于父母“无限相信”的信念与努力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找到并帮助他们发掘内在优势。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帮助孩子实现在跑完一万米后仍然不掉队,在二十年后可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俞敏洪、彭凯平、李小萌重磅推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杨东平,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作序推荐
精彩页
任何时候,都要弄清养育孩子的目标
中国的家长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可能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对孩子有了各种各样的期盼,同时也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但恕我直言,其实,家长的很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的孩子,将来长大后都可能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成为普通人的可能性更大。
很多家长可能无法接受或很难接受这个观点,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这些家长倾尽全力地培养孩子,结果便导致今天的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不应有的现象:教育抢跑、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择校,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参与各种各样的考试竞争……我并不是反对一切择校,关键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择校。其实,不论孩子进入什么样的学校,家长都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过去北京四中每年招收的新生中,有一大部分都来自普通学校,甚至来自于所谓的薄弱学校。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兴趣和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影响。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起跑时站第几排并不重要。我平时在跟家长们交流时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问题上过于急躁和焦虑,是因为他们把现在社会看得过于竞争化了。竞争一定是同质化的比较,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开辟适合于孩子的新的赛道。但我们都习惯于把同一性质的东西进行比较,比如,一些学校为了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升学率,就过渡强化统一教学和考试训练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中,我们的生活渐渐窄化,教师的职业也失去了很多的幸福感,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丧失了许多快乐。
所以,我希望家长能够转变对孩子的评价和教育方式,与其焦虑,不如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你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应该有三点:
第一点,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我始终不认为高标准、高要求、高压力能培养出所谓“成功”的人,况且成功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无论对哪类人群进行统计分类,最后得出的结果都一定是呈正态分布的,一个优秀的厨师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亦然。而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也一定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最终走向平凡。平凡并不等于平庸。
但是,平凡的人就不幸福吗?
不少家长喜欢跟孩子说,现在让你好好上学,是为了你一生的幸福。其实在学校学习这段时光也是孩子人一生中的一部分,如果这段时光不幸福,你怎么能确定他以后就一定会幸福?或者说,即使他在这个阶段学习没那么优秀,你又怎么能确定他以后的人生就不会幸福?孩子的幸福感,应该来自于他对幸福的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如果孩子没有发展出这方面的能力,他将来能不能获得幸福,我认为这才是更加不确定的问题。
我在网上看到北大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分析,他说北大有超过30%的学生被“空心病”困扰,这些孩子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意义,有的孩子甚至认为人生都没有意义,最极端的甚至放弃自己。
这就是一种过度教育的后遗症,孩子虽然接受了很好的学科教育,却还是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从来不认同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观点。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幸福,让孩子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到爱与被爱,体验到创造、创新所带来的幸福感。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即使你把他逼成了人上人,也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第二点,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
现在的教育几乎已完全退化成为一种训练,并且是一种低层次、低效能的训练。很多人认为,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好不好要看升学率,其实学校升学率并不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训练的结果。但训练与教育是不能等同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孩子拿高的分数,而是要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我认为学校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从未来社会的发展、孩子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孩子自身资源和特点等方面,分析和规划一个最佳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与此同时,家长要做的是,与其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不如放平心态,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自我认知,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如何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引导孩子将不喜欢变为不讨厌,将喜欢变为非常喜欢。能够认知自我,拥有兴趣的孩子,才会选择好人生方向,体会到自己掌舵人生的快乐。
北京四中之前有一位女生,毕业后没有马上考大学,我就问她:“那你有什么打算?”她说:“我现在想创业,开了个餐馆,我想先积累一些创业的社会经验,然后再去上学。如果哪天您看我那个餐馆不营业了,就说明我又去上学了。”
一年多以后的一天,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潜能(名校长写给父母的教养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恩洪//刘长铭//詹大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54179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23033766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