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猪八戒是哪八戒/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猪八戒的“八戒”是什么意思?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还叫猪刚鬣的时候,在观音菩萨那里受戒,断了五荤三厌。“五荤”与佛教戒律有关,指五样有刺激性气味的菜,包括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吃了会让人气息变浑浊。佛教制定戒律的目的大多是让人神志清明,不要耽误修行,所以才不让吃。“三厌”则与道教规矩有关,指的是大雁、狗和乌鱼的肉,据说这三种动物都通晓人类的规矩,吃了它们,天地神明都会不高兴,所以吃不得。
唐僧师徒对应的五行分别是什么?
《西游记》原著里有很多细节暗合五行,其实唐僧师徒也与五行有对应。以孙悟空为例,孙悟空五行属金,《西游记》里多次用“金公”来描述悟空,“金”“公”合在一起就是“鈆”,是“铅”的古字。炼丹讲“真铅生庚”,庚(五行属金)是十天干之一,对应的地支是申(五行属金),申对应的生肖就是猴。而且五行说土生金,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金还代表刑杀,孙悟空脾气暴躁,杀伐之气也很重,种科特征都对应了五行中的金。
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为什么又在通天河?
《西游记》中的第八十一难叫作“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就是唐僧师徒又回到通天河,遇到当年驮着他们过河的那只老鼋,结果唐僧师徒忘记了此前老鼋的嘱托,老鼋怒而将他们连同经书一起扔进了通天河。观音菩萨要加上这一难,是为了“九九归真”。九九相叠,达到极致,又回到原点,也就是回归本真,表示一个人的修为到了至纯至净的境界。通天河的老奄代表本元,唐僧功德圆满之前的最后一难,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元、本真,这才算达到了九九归一。
翻开本书,读懂《西游记》中精深的儒释道文化!
目录
01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02 孙悟空的恩师菩提祖师到底是谁?
03 《西游记》里的妖,为什么比人更深情?
04 孙悟空的原型是谁?
05 齐天大圣的“大圣”是什么意思?
06 为什么二郎神叫“神”,赤脚大仙叫“仙”?
07 为什么如来是佛,观音是菩萨,济公是罗汉?
08 为什么黄袍怪叫“怪”,蜘蛛精叫“精”?
09 猪八戒姓什么?
10 玉兔精原来是只公兔子?
……
导语
1、一本书讲透《西游记》里精深的儒释道文化!
2、原视频内容抖音平台播放量近3000万,全网播放量达5000万。
3、唐僧师徒对应着哪“五行”?猪八戒究竟是哪“八戒”?西天取经为什么非得有“九九八十一难”?
4、从大家好奇的《西游记》的相关问题入手,一层层抽丝剥茧,解答读者多年来的疑问。
5、结合历史典故、社会文化,解读推理的部分有理有据,没有细说、胡说,不存在颠覆性解读。
精彩页
猪八戒的“八戒”是什么意思?
猪八戒的法号叫猪悟能,“八戒”是唐僧收他为徒时送他的别名。为什么猪八戒还得有个别名?因为猪八戒在历史上有个原型,叫“朱八戒”,只是他的姓氏是朱红的“朱”,不是猪猡的“猪”。这也很合逻辑,现实中姓“猪”的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
这位朱八戒是干什么的呢?历史上的朱八戒,其实是一代高僧,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受过戒的和尚。
朱八戒的本名叫朱士行,出生于东汉末年。他出生那年,曹操正在忙着平定河北,和袁绍的儿子们打仗。因为家境贫寒,朱士行小小年纪就出家为僧,但他一直没有受过戒,属于编外和尚。这倒不是因为他的问题,那个时候中华大地上就没有受过戒的和尚。当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还没有制定僧人受戒的仪式。于是朱士行这编外和尚,一当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四十八岁那年,才终于迎来受戒的机会。
这一年,洛阳来了一位印度高僧,在洛阳白马寺建造了第一座戒坛,朱士行成为第一位受戒的僧人,并获得了一个法号叫“八戒”。八戒是指八条戒律,具体内容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其中,第六戒是不戴花环,不在身上涂抹香料;第七戒是不要坐在或躺在宽大豪华的家具上,因为人这么一躺就浑身都软了,精神也涣散了(我们现代人应该都很有体会);第八戒是不要在不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具体来说就是所谓“过午不食”,即从日中正午到第二天清晨的这段时间就不再进食,只能喝一点儿流汁。所谓流汁还不能太稠,蜂蜜水和果汁这些是可以的,牛奶或者芝麻糊那种就不行了,因为这些约等于干饭。
朱士行受戒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他在洛阳钻研《小品般若经》,觉得有些地方说不通,于是决定去西域求取《大品般若经》,最后成功让这部经书传到中原。朱士行或者说朱八戒,是中国历史上西天取经的第一人。后来,朱士行的形象和其他神话形象结合,在《西游记》里被定型为我们熟悉的猪八戒。
但是请注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这个“八戒”的含义,却并不是前文说的八条戒律。原著里面说,猪八戒还叫猪刚鬣的时候,在观音菩萨那里受戒,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五荤三厌,加起来正好是八条戒律嘛。那么五荤三厌又是什么呢?
首先来看五荤。我们今天说的荤,一般是指肉食。但其实荤的本义,是有刺激性气味的菜。你看这个“荤”字,它有个草字头,说明它和草有关。肉食在古代其实叫“腥”,二者合起来叫“荤腥”。那五荤是哪五荤呢?按佛教最原始的说法,分别是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gé)葱。其中,兴渠比较不常见,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和伊朗等地方的蔬菜,可以长到两尺高,味道有点儿像蒜;慈葱就是葱;茖葱就是薤(xiè)。什么是薤呢?薤在中国某些地方又叫藠(jiào)头,是一种像葱又不是葱的蔬菜。湖北武汉的朋友可能知道舒安藠头,江西南昌的朋友可能吃过红谷滩的生米藠头。总之,五荤的共同特点,是吃了嘴里会有味道,气息会变得浑浊,所以才不让吃。你大概发现了,佛教的戒律大多目的都是让人神志清明,不要耽误修行。
那三厌又是什么呢?这其实是道教的规矩。三厌指的是三种肉:大雁、狗和乌鱼的肉。这三种肉为什么不让吃?药王孙思邈有一首《孙真人卫生歌》,里面有这么两句: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意思是说:大雁飞行有秩序,狗对人有情义,黑鲤(乌鱼)总是头朝北,知道君臣之礼。人们要是不顾礼义而吃了它们,天地神明都会不高兴。这里要解释一下:据说乌鱼能够感知地球磁场,休息时头总是朝向北边。而中国的君王讲究“坐北朝南”,臣子自然要坐南朝北。所以说乌鱼有臣子之礼。总之,大雁、狗、乌鱼这三种动物都通晓人类的规矩,所以吃不得。
关于“三厌”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乌鱼换成了乌龟,明代一本文人笔记《涌幢小品》里面就持这种说法。这本书的作者叫朱国祯,当过天启年间的内阁首辅。他说大雁有夫妇之伦,因为据说大雁一辈子只有一个配偶;狗有护主之情;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这可能是因为乌龟总是背着龟壳匍匐前行,很像臣子面向君王跪拜的姿态。总之,道家不让吃大雁、狗和乌龟这三种动物,合称“三厌”。
这里有个问题,猪八戒明明皈依的是佛家,为什么还要遵守道家的“三厌”呢?我在本书第二篇就说过,《西游记》当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五荤、三厌这里也给放在一块儿了。
总结一下,历史上的高僧朱八戒的“八戒”,是佛教的八条戒律。而猪八戒的“八戒”,却是五荤加上三厌。两者的意思,其实是不一样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猪八戒是哪八戒/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恒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40904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23128782
中图分类号 I207.41-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