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去世二十多年后,却成为了一桩“丑闻”的焦点。他在工作考察期间所记的私人日记被遗孀公之于世之后,引发人类学领域“大地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位学术大师的惯常认识。

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日记,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时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无论读者是否了解马林诺夫斯基,是否对人类学感兴趣,《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都将会是一次有趣而丰富的阅读经历。

内容推荐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生前的日记在1967年出版后,引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争议: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山祖师式人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岛考察期间,所记日记与他在严肃著作中对于当地人的态度相去甚远、充满矛盾。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当地人的鄙夷和痛恨(甚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而且他还不断怀疑自己和工作的意义,并饱受情感、健康的困扰。

《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马林诺夫斯基在1914-1915年间和1917-1918年间的两本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一本从未打算发表的私人日记,他的记录简单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窥到新几内亚土著在当时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普通人较为阴暗的一面和他对于个人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思考。

现在,这本日记已经被广泛用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的伴侣读物,因为它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类学家在实际调查工作中的困惑与坚持,更将人类学家中的“人”回归到了其原原本本的含义,将人生的这种困惑与坚持扩大到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心有戚戚焉的层面上。

目录

前言

序言

补注

第一部分 1914年-1915年

第二部分 1917年-1918年

当地术语索引

译名对照表

手稿拓本

新几内亚东部和邻近岛屿示意图

迈鲁岛和邻近的巴布亚海岸示意图

库拉地区示意图

特罗布里恩德岛示意图

试读章节

1915年2月9日,星期二

很晚才起床——阿休亚去了嘎巴嘎巴。马嘎尼美若和其他几个朋友来了。我感到【筋疲力尽】。(早餐后)和阿休亚一起【寻觅】烟草,然后观察了一阵伊克洛(Ikoro)(附近的一个村子)来的一帮人,那里的居民说一种与辛那乌霍洛语不同的方言。他们的鼻子与贝宁(Benin)【一种西非文化】青铜人像的鼻子很相似,头发卷曲但不毛糙。阿休亚说,这种直发能在这些区域找到:胡拉阿、巴包(Babau)、卡瑞普鲁和内陆,但不是内陆深处。他们还将白色[织物或贝壳】制成的珠链弯曲成环状挂在脑后,从左耳挂到右耳。和马嘎尼美若聊了聊——但因为身体疲乏且谈话不停被打断而进行得很慢。午餐在斯坦利家吃的。然后打包行李(阿休亚打的包,我在一旁打盹儿还是读书来着)。然后kekeni(女孩)来了,我们派她们去取篮子。但话不投机;中间好几次因为他们思想狭隘或无法理解我,让我非常恼怒。我(在心里)跟里戈那些舒适、极其漂亮的房子道了别。——地平线上盖着一层厚实的植被。这让我想起锡兰的某些景色——虽然那里其他的景色更美丽,也更具有雕塑感。但是,就植被的整体特征而言,这里的景色可能在别处也能看到(比如英格兰等地):繁茂的森林之间,静躺着一片翡翠般的草地,四周被树木环绕……我觉得很兴奋,而且身强力壮,于是就徒步往村子走。不知道是因为砷化物的疗效,还是因为里戈宜人的气候,总之我异常神清气爽。(上一次注射砷化物是在1号或2号,我应该把日期都记下来,这样可以发现最佳规律。)我们摘柠檬的时候,我被蚂蚁咬了。(在里戈的时候,蚊子凶残无比,特别是傍晚时分,或者有几只钻进蚊帐的时候。)我疾步走向村落时……听见远处传来了bara的旋律,更确切地说是koalu的旋律。他们的舞蹈很蹩脚;下过雨后,凹凸不平的地上满是泥浆,他们在上面既不能Schwung【旋转】,也不能动作幅度太大。他们只是踏着泥浆扭动;Ioa既没有迈鲁式舞蹈的野性,也缺乏那种轻快。只是三四个女孩在围着男孩们跳。白天时的艺术效果——丝毫没有;夜晚,在火炬跳跃的光影中舞蹈,其魅力都差不多;不过这里街道宽阔,到处都是树木和eva柱子上投射出神秘阴影,这种魅力倒是被放大不少。我坐在警察家高高的门廊上,听马嘎尼美若和英格里希分别解释歌曲和舞蹈的含义。每只舞似乎都有自己的badina,只不过迈鲁人不知道而已。koalu舞最初源于卡瑞普鲁,现在流行于新几内亚的整个上流社会(beaumonde)。一个来自内陆(gunika)(gunikahaine)的妓女还是离异的女人吸引了我的注意——gagaiaura(想与她做爱)!我和狄克从村子出发去了嘎巴嘎巴。我再次感到身强力壮;有点厌倦这帮野蛮人了,渴望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我已经开始集中精力并放松自己!未来的计划……走在路上,我高大的影子落在路边的棕榈树和含羞草上,丛林的各种气味混杂成了一种特殊的味道——绿色keroro(一种树)花的微弱而细腻的香气,急剧生长的繁茂植物分泌的浓郁汁液;鸡蛋花——气味强烈如同熏香,轮廓雅致而清晰——一棵树姿态婀娜,绿色的树冠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般的繁花,微笑着挥洒下金色的花粉。腐烂的树木,散发出的气味时而如臭袜子或女人经血,时而又似正在“发酵”的佳酿一样令人迷醉。我试着勾勒出一幅全景:大海宽阔、明快而闪亮——礁石上方浸着一层翠绿的海水,青蓝的天空挂着几条细雪般的云丝。丛林中空气闷热,混杂着一种特殊的气味,像音乐一般渗入肌肤,浸润周身。远山的线条和群岛的轮廓看起来都姿色平平。快到嘎巴嘎巴之前,我们碰到了一群女孩,便与她们同行。我在漆黑的海边坐了会儿;在黑夜的侵蚀下,村子的轮廓很难分辨。我们的船穿梭在露出海面的一片桩子中,算是一种绕着房子的防护栅栏,我不禁为自己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湖上住宅建筑文化(Lakedwellingsculture)”而欣喜若狂。真情实感——在这太平洋上的威尼斯——海水拍打着木桩的声音……我和警察谈论了卡帕卡帕的习俗。隆比(Lombi)人和辛那乌霍洛人很相似。他们对内陆的友好态度可能正是源于他们对该地区袭击的有效防御。

10日,星期三

睡得很好:月华如水的冷夜。5点起床,阿休亚开始收拾。我大步跨过几个平台,就上路了。“普流利”号扬帆起航。彼此道别。在风吹船帆的猎猎声中,Mirigini(北风)渐渐停了(这一部分是我星期四下午坐在汤姆·麦克格兰的露台上写的)。上午,我感觉很好。ll点左右,刮起一阵guba(强风)——烈日炎炎,万里无云,狂风毫无阻碍地掠过海面,——不一会儿我就头晕目眩,几次想呕吐。

P121-P123

序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已经身在美国,并接受了耶鲁大学提供给他的人类学教授一职。这个职位最初只是暂时的,后来转为终身教职。可以想见,当时马林诺夫斯基需要大量自己的手稿、笔记和书籍,但这些材料在1938年末他出发去美国休假时留在了伦敦经济学院。在接受了耶鲁大学的任职后,他谨慎地在这些材料中拣选出了一部分,将它们寄到纽黑文,在整个战争期间,其余大部分书籍和论文都存放在伦敦经济学院。在纽黑文时,他的部分材料存放在家里,其他的材料都存放在耶鲁研究生院他自己的办公室内。

1942年5月,马林诺夫斯基由于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当时第一个听闻该噩耗后赶到纽黑文的是菲利克斯·格罗斯博士,他曾师从于马林诺夫斯基,后来二人成为挚友。在整理和分类马林诺夫斯基生前文章与书籍的过程中,格罗斯提供了很多帮助。整理工作从马林诺夫斯基的办公室材料开始。有一天格罗斯忽然从办公室打电话给我,说他刚刚发现了一本厚厚的黑色小笔记本,问我是否知晓。这本笔记里是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手稿,几乎全部用波兰语写成。格罗斯博士立马将笔记本送了过来,并随便给我翻译了几条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南部做田野调查的词条。马林诺夫斯基从未对我提起过这本日记的存在。此后我便小心翼翼地保管它,在1946年移居墨西哥的时候也将它随身携带。

战后不久,原来存放马林诺夫斯基文章和书籍的伦敦经济学院将他的手稿、笔记和书籍通通寄给了我,在1949年前后,这些数量巨大的文字资料到达墨西哥。在这些材料中,我发现了两个装着笔记本的信封:一个信封上写着“早期波兰语日记”;另一个写着“日记”。这些小本日记都用波兰语写成,我把它们和在耶鲁大学发现的那本笔记本放在一起,盼望着未来某天将它们翻译成英文,甚至对外出版。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它们小心保存起来,锁在一边,直到1960年末我去纽约。在纽约,我跟马林诺夫斯基的出版商提起了这些日记,我们最终决定将其出版。诺伯特‘加特曼(NorbertGuterman)先生欣然应允了将马林诺夫斯基日记从波兰语翻译成英语的工作。在校对过程中,我尽力遵循马林诺夫斯基个人应用英语词汇和短语的风格,毕竟这是一门他在晚年时期非常自如地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在出版的书中,我省略了一些过于私密的观察记录,并以省略号代替。最早期的波兰语日记也没有被包含在内,因为它写于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生涯之前。

我一直有一种愿望——甚至是一种需求——去了解那些令我感兴趣或打动我的作品的创作者,无论是画家、作家、作曲家还是科学家——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日记、书信和自传折射出的心理和情感的光芒不仅能让我洞悉某位作者其人:他或是写了一本书、提出了一种理论,或是创作了某一交响曲;并且,通过了解这个人如何生活及如何感受,我们可以更加接近他的作品,对作品的理解也随之加深。因此,当一名不同凡响的人物留下自己的日记或者自传时,我认为这些涉及他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思想的日记或自传“资料”应该加以出版,目的在于揭开这位名人神秘的面纱,并将这些知识与他去世后的工作联系起来。

我知道,一些人会出于对日记隐私性的考虑而不赞成公开它,这些人也很可能会严厉地批评我公开我丈夫日记的决定。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应该让现在和将来的学生、他的人类学著作的读者,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内在性格以及在他人类学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中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拥有一种直接的洞见,这样做比将这些简短的日记束之高阁更具意义。也正因此,对于出版本书的决定,我会负全部责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译者 卞思梅//何源远//余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53723
开本 32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4223730
中图分类号 K835.616.15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