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清大儒王闿运
内容
内容推荐
《晚清大儒王闿运》为人物传记。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著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湘军志》《湘绮楼诗集》等。本书从王闿运的立身、交友、授徒,乃至于为夫、为父、为邻等方面,以传主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历史记忆为主线,将个人的道路选择置于时代大潮下,采取众声喧哗的复调叙事方式,异常丰富地勾勒出王闿运“时过境迁心不移”极其不平凡而多维的一生,以及其在政治、经学、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作者简介
微雨江南,湖南湘潭人,文学硕士,先后供职于大型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及媒体。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著《诗通》、独译《尘封的王朝:古代中国》、合译《华尔街之子:摩根》等,作品入选《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诗作、散文见于《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
目录
序言 以悲悯情怀书写晚清历史风云
前言
第一章 异兆降奇才,清词隽句露头角
一、流星坠地,奇才降生
二、孤儿易成人,有父恒骄痴
三、励志向学,昕夕不辍
四、少年负才名,佳句结良朋
第二章 平生帝王学,游说“诸侯”成割据
一、虽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二、将回已灰心,吁谟待君验
第三章 直笔书汗青,鱼龙喷沫鬼神惊
一、敛雄才于方纪,纳万变于小篇
二、讥评时势《独行谣》,苦心孤诣著史诗
三、国语一篇新出手,近世良史《湘军志》
第四章 谁解素秋心,苍茫自写平生意
一、风情绵邈骨坚苍,一时诗思落湖南
二、惟古于文必己出,千古文章忧患心
三、妙语说诗传南北,只眼独具论古今
四、一年一度七夕祭,耄耋不渝少年情
第五章 桃李满天下,于今吟诵留佳处
一、曾经入蜀振人文,杏坛播芳满川湘
二、细识奇才于草莽,欣纳三匠于门下
三、经世致用传衣钵,可惜高足“愧师承”
第六章 闲谈笑红顶,蓑衣耦耕自逍遥
一、烈士无心说豹皮,而立之年绝宦意
二、浮名少味同鸡肋,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隐居山林未肯闲,总为乡邻鸣不平
第七章 浮生信舟楫,九州在眼几席宽
一、巴山蜀水几度行,文坛魁首遗萍踪
二、吴越风光添秀色,湖山盛处留佳吟
三、岱宗烟霏来望眼,豪情逸兴满诗心
第八章 离心共摇曳,与子乐为琴瑟吟
一、室中有贤妇,高莱妻之节
二、琵琶弦上说相思,莫姬哀词诉衷情
三、课子教女慈父心,含饴弄孙天伦乐
第九章 岁岁良朋绻,流水高山万里心
一、梦里行吟怀故人,感泣高谊世所无
二、当时意气论交人,丞相高情薄流俗
三、兰泽馨香难相悦,江南芳芷日已远
第十章 纵横志不就,空流高咏满江山
一、世人皆讥“莽大夫”,谁怜耆宿惜旧恩
二、战火烽烟惊晚岁,离乱更兼丧女悲
三、悠悠万事随流水,白鹿山头栖诗魂
序言
以悲悯情怀书写晚清历
史风云
聂茂
给历史人物立传,特别
是像王闿运这样对后世影响
深远且争议颇多的“狂人”不
好写啊。
我写过王夫之的传记,
对王闿运有些许了解。当年
,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时
,作为乡党的王闿运希望郭
嵩焘到达伦敦后,尽可能用
儒家文化去教化那里的野蛮
洋人。他认为圣贤之光无法
照到英伦这样的区区小岛,
它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不
过是通了些“鬼怪之气”,这
是何等的“文化自信”啊。曾
国藩十分器重王闿运的才华
,给了他“不做清臣,不受
清事,来去自如”的特殊待
遇。王闿运得之,心安理得
,后来受了点气,便怒怼曾
国藩,拂袖而去。连同为“
狂人”的左宗棠都看不下去
,说他不过是个“狂悖之徒”
。王闿运闻此大怒,直接写
一长信给左宗棠,让他用镜
子照照自己。但这个“狂人”
不仅有血性和个性,而且做
事很靠谱,答应的事,一定
办好。比方,他对王夫之的
学问有些不以为然,曾在王
夫之墓前撰联:“前朝干净
土,高节大罗山。”郭嵩焘
欲请王夫之入祠,王闿运并
不热心。彭玉麟去世后,船
山书院无人主持,王闿运应
郭嵩焘之托,前往衡阳,这
一去,就是25年。他曾多次
造访湘西草堂,在东洲岛上
重建船山书院,力倡船山学
说。郭嵩焘去世后,作为船
山书院山长的王闿运揽下了
一年一度祭祀王夫之的重任
,在他治下,一时“学在船
山”,名重一时,大批弟子
如杨度、刘光第、齐白石等
,都在此求学问道。
就是这样一个集经学家
、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于身的“晚清大儒”王闿运,
章太炎却对其多有鄙夷之姿
,反讽其“能近雅”,意思是
他刻意求雅却雅不起来。钱
基博对他的评价则是“名满
天下、谤满天下”,也暗示
了王闿运是一个饱含诸多争
议的人物。某种意义上,争
议越多,动笔越难,行文越
谨。因为,历史早已为王闿
运做了太多的铺垫,也做了
太多的注脚,甚至是太多的
隐喻,而这些铺垫、注脚或
隐喻都需要作者去聚焦、切
入、还原并阐释,既不能戏
说,又不能虚构,既要吃透
史料、依凭史料,又要跳出
史料、寄寓个人的臧否。作
者要用一个又一个事件、一
个又一个场景、一个又一个
细节,将传主塑造成尽可能
接近历史真实的有血有肉之
复杂性格的人物,这是一个
极其折磨人的创作过程。作
者有此识力、辨力、韧力和
才力做好吗?
读完这本传记,我发现
作者压根没有我想象的那么
复杂,写得那么痛苦。相反
,她写得很从容,很淡定,
牢牢抓住“大事不虚、小事
不拘”的写作宗旨,从王闿
运的立身、交友、授徒,乃
至于为夫、为父、为邻等方
面,以传主的个人经历、生
命体验和历史记忆为主线,
将个人的道路选择置于时代
大潮下,采取众声喧哗的复
调叙事方式,异常丰富地勾
勒出王闿运“时过境迁心不
移”极其不平凡而多维的一
生。
优秀的传记等同于优秀
的历史叙述。历史人物的传
记可以视为从个体视角观照
历史的一种方式。晚清波澜
诡谲的时代赋予了王闿运太
多的神奇色彩。作为政治家
、思想家的王闿运因其倡导
的“帝王之学”以及晚年与袁
世凯的一些来往让其背负了
太多负面的声音,其私生活
更是成为后人戏谑调侃的谈
资。作者跳出了这些杂音,
从整体上审视传主,将笔墨
投向更值得后人关注和研究
的“大儒”身份。跨越两个世
纪的王闿运,他所见证的是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所面临
的民族危机与时局艰难的生
存处境。时运动荡、小家飘
摇、世人讥语给王闿运带来
了各种各样的心灵冲击,这
就使得王闿运在不同时期著
书立说、所言所诗不仅是观
其性灵和内心世界的窗口,
更是反映一代学人在国危民
乱中“穷年忧黎元”心路历程
之缩影。
王闿运对“知”与“行”有着
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
它贯穿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
朽情结。世风日变,王闿运
历经大风大浪的变迁,不变
的始终是他身上一直存留的
文人风骨与少年气概:穷不
失义,达不离道,得不为喜
,去不留恨。王闿运的治学
、交友、论道等,无不透露
出他作为文化大儒所具有的
浩然之气、君子之道,他正
身直行,众邪自息,谦逊而
不傲慢,博大而又深沉,温
柔且有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传
记并没有以王闿运的生命轨
迹作为全书的叙事红线,而
是抽取他生命中重要的时间
节点,紧紧抓住“雅”“儒”做
文章。首先是王闿运学术上
的“风雅”。该书用了充分的
内容来表现王闿运在史学、
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例如,
书中提到王闿运在编纂《桂
阳州志》《湘军志》等志书
时,他使用班马笔法针砭时
弊,虽非史学家但仍坚持秉
笔直书的史家个性。在研学
治学上,王闿运提出“一代
之语,不可仿古,要须择其
雅言也”。他在学术上对“风
雅”的追求,彰显了“儒”的
底色。其次是王闿运生活上
的“淳雅”,“蓑衣耦耕自逍
遥”“与子乐为琴瑟吟”“流水
高山万里心”,书中这几个
章节从归隐、与妻处、与友
交来表现其怡然自得的生活
雅趣。他在生活上的“淳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清大儒王闿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微雨江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3400746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2306722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