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苹果例外(韩少功中篇小说自选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红苹果例外(韩少功中篇小说自选集)(精)》是韩少功这些年的中篇小说精选,共六篇。这些作品中有韩少功寻根文化的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有具后现代风格的《暂行条例》《红苹果例外》,有极具悲悯情怀的《报告政府》,也有机趣的新作《赶马的老三》。分为玄幻体、卡通体、寓言体、章回体、常规体。

内容推荐

在韩少功的各种作品选集中,《红苹果例外(韩少功中篇小说自选集)(精)》这一套三本有所不同,是按照文体来分类选编的,比如小说分为“玄幻体”“卡通体”“缺略体”“散焦体”等,散文随笔分为“叙说体”“戏说体”“演说体”“论说体”等。诸如此类,无非是力图把读者眼光更多地引向文学的表现形式……

目录

玄幻体

红苹果例外

卡通体

暂行条例

寓言体

爸爸爸

章回体

赶马的老三

常规体

女女女

报告政府

试读章节

我早就应该离开这个餐馆。当时我浑然不觉,阿中把酒往我的杯里倒了一点,我又往他的杯里倒一点,他又往我的杯里倒一点,我又往他的杯里倒一点。百威牌啤酒滴滴洒洒,还是他多我少.他说你这个家伙就是不男子汉,就是酒风不正。

我在大祸临头之下还没话找话。为了旅行的愉快,我得讲点阿中爱听的,比方说名人逸闻,比方说足球黑幕,比方说男人变性和瞎子骗钱。记得我还说到一位老同学,他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被老婆截获了他一大堆婚外恋的情书。他老婆并不生气情书之多(已经见多不怪了),而是痛恨那些情书措辞完全一样,差不多成了复印件。老婆说你这样没文化不丢了我的人吗(她嫁的好歹是一个作家吧)?阿中一听,果然笑得大力展示他那一口参差不齐的老鼠牙,还让我瞥见熏黑了的牙龈内壁。

当时我没有发现他的笑声空洞可疑,也没注意到他上厕所的时间那样长。

我仔细回忆一下,还能想起危险到来之前的其他种种,它们本应该引起我警觉的。比方有一个老头发作心脏病,被家人扶走了。有一条狗突然闯进餐厅,人们好容易才把它赶出去了。内厅里几桌婚宴也出现骚动,新郎与一个人发生争论一一对方是一个提着提琴匣子的大汉,大胡子,脑后悬一小辫,下身是发白的牛仔裤,似乎是个什么流浪艺术家。他们居然在争论哲学问题,什么存在,什么时间,什么斯坦和斯基,真是让我惊讶万分:他们怎么不大像争论而像是生硬地对台词呢?怎么有一搭没一搭的断断续续?大胡子似乎没占到上风,气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宣布这里人人都能理解妓女,就是不愿理解哲学,因此他决不同这里的人碰杯,然后砰的一声掷杯于桌,拂袖而去,带走了提琴匣子。

照理说,他罢席就罢席,冲走就冲走,不干我什么事,奇怪的是,在做完这一切的时候,他朝我盯一眼,似乎已知道我的处境,要看我如何虎口脱险。

感谢陪酒女孩的警告,我总算及时离开了那里,一头冲人了门外明亮的大街。街上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有五光十色的广告牌,当然也就有一种什么都不曾发生而且永远不会发生什么的日常感。但我刚出店门就发现,街对面人群里掠过一个眼熟的人影一一刚才那个邻桌的大胖子。我迅速朝右边看去,发现刚才那戴眼镜的小白脸也出现在远处,守在黑色蓝鸟牌汽车旁,眼睛朝我这边打望。

“坏了,坏了,”我对阿中低声说,“我们被盯上了。”

“你是说刚才那几个鸟人?还真有这么回事?”

“就是他们。有一个就在街对面。你别朝那边看,别看。”

我拉拉阿中的衣袖,让他也同我一样,假装看路边的杂货摊,尽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以便麻痹对手和争取时间:“怎么办?怎么办?”  阿中也急了:“妈妈的,今天顶上了。这样吧,我们化整为零,你去百货公司,找一个后门进公园,在旱冰场售票处等我。我去找个公共电话,要廖鳖带点人来。”

他是指我们在武警的一个朋友一一那人曾夸口,他的兵就是我们的兵。

P8-9

序言

第一次看到韩少功的名字,是在一九八八年台北出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封面上。我说“看到”而非“注意”,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在台湾红透半天边,米兰昆德拉在一夕之间成为倍受崇拜与膜拜的东欧耀眼作家。在这样的热度底下,在书封上名列译者字段的韩少功,虽很认真诚恳地为此书中文译本写了一篇前言,但当时尚在读大学的我还没有能力,无法在昆德拉的光环之下,注意到韩少功这个名字。

当然我也可以大言不惭,甩开心虚,说我早在一九八八那年就知道韩少功是个能写能译的好手,知道他必然成为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但这样一来,就会掩埋掉那段对我来说颇值得怀念的“注意”韩少功经过。那是一九九七年,台湾首度出版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并且在年底同时被中时《开卷》与联合报《读书人》遴选为十大好书。不过,早在此书获奖前的某个秋夜,我的好友——已故小说家袁哲生,便捧着这本书来到我泡茶的和室。那时他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对我大谈《马桥词典》的好处,而我记得过去他只有在讲到沈从文与汪曾祺时,才会像这样激动忘形,口沫横飞,夸到连脏话都说出来了。他特别翻开《老表》那篇,要我看看韩少功怎么写那个从江西回马桥探亲的人,尤其是他与已改嫁的前妻分别的那一幕:走那天下着小雨,他走在前面,他原来的婆娘跟在后面,相隔约十来步,大概是送他一程。他们只有一把伞,拿在女人手里,却没有撑开。过一条沟的时候,他拉了女人一把,很快又分隔十来步远,一前一后冒着霏霏雨雾中往前走。没有撑开的伞,拉了一把又马上分开的动作,短短几句话,看似不声不响,却把男女之间的旧情写得淋漓尽致,张力十足。拜袁哲生之赐,我注意到了韩少功这位作家,自此变成书迷,甚至暗地期许自己也能做到像他一样的能写善译。

韩少功的小说,平心而论,无论是结构笔法、叙事的功力火候、情节的精彩性与思想的深度,都不亚于在台湾火红的莫言、余华与苏童等作家。我甚至敢说,在那些年少时代曾历经“文化大革命”下乡劳动,而后把此段经验化为写作养分的众多大陆作家中,韩少功的作品可能是最细腻与精致的。可惜的是,台湾读者对韩少功的接受度,始终无法与上述那几位小说家相比。韩少功在台湾只出版过《马桥词典》(1997)、《暗示》(2003)与《爸爸爸》(2005)三部作品,可是却换过三间出版社,尝尽每个作家所最不乐意见到的作品漂流滋味。有评者点出韩少功的小说“不是为读的人而写,而是为懂的人而写”,大有怪其排斥普通读者的意味。这句话固然有三分道理,但若我们翻开韩少功当年写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文版的前言,便可发现他早在创作生涯初期,就已意识到了与文学作品紧紧缠绕的“媚俗”问题。“媚俗是敌手也是我们自己”,“反对媚俗又无法根除媚俗”……媚俗与否的矛盾,看似永远在韩少功的小说里打转,但眼尖的读者大概早已发现,正是这种与媚俗问题正面相迎的态度,才使得韩少功的小说比起他人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说他排斥普通读者,严格说来只是一种主观评价,在声称其作品不够亲近读者的背后,可能带有对所谓“普通读者”阅读鉴赏力的严重低估。关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远近,再怎么说也总是见仁见智,脱离不了主观思维。不过这本新出版的韩少功中篇小说选集《红苹果例外》,倒是可让过去对韩少功存有疏离感的读者,有一个很好的重新接近的机会。中篇小说受到长篇与短篇小说左右夹击,似乎是个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文类,但我们可别忘了,有不少杰作都是在这样的篇幅中完成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史坦贝克的《人与鼠》、阿城的《棋王》、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台湾,中篇小说的发展并不算蓬勃,可是对岸的大陆却颇为兴盛。我们所熟悉的那些作家,包括莫言、王安忆、贾平凹、苏童、余华……几乎都出过好几本中篇小说集。这种介于长短篇之间,字数不多不少的小说空间,具有不少说故事上的优势与好处。它不像短篇小说那样在简短铺陈后便导入冲突,冲突过后便戛然而止急着收尾。它也没有长篇小说那种繁复结构,不会有太多记不住的人物、好几条叙事线路和层层纠缠的情节。中篇小说就是这样,作者可以好整以暇,不疾不徐,娓娓道出一个简单的复杂故事。在我看来,中篇小说无需负载大河小说的那种严肃使命,因此特别适合用来书写那些属于生活的、微细的、而情节上又有好几个转折的凡人小事。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正是如此。本书共收录韩少功的五个中篇小说(现内地版收录六篇),除了首篇《红苹果例外》,其余皆是他十年之内的作品。在这五个故事中,不见什么高贵的人物,主角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小城市里日子混得不怎么如意的低层白领阶层,另一类则是乡下地方不具知识教育水平却怀有奇才奇遇的农民村夫。对于前者,韩少功以第一人称叙事观点潜入他们的身体,透过他们的双眼和思想,贴近观看社会与群体中的各种奇形怪状。对于后者,韩少功则采第三人称的写法,不侵入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只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记录描述那些乡民的生活和言行。这样的叙事观点选择颇符合韩少功对城市与乡村的态度。他是城市人,每年却有一半的时间待在乡下。对他来说,城市和乡村人民的思维方式与逻辑观念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语言的使用上,农民之间的日常对谈,在他听来就像一场脱口秀。譬如说一个人懒,他们不会用“懒”这个字,而会说:“他从不知道家里的锄头、粪桶在哪,成天搬起屁股到处坐。”韩少功特别喜欢农民这神来一笔的“搬起屁股”,觉得这种语法充满味道与迷人的氛围。或许是出于这样的体悟与长期的观察,韩少功小说里的对白特别有味,尤其是以第三人称描写的乡野人物,个个充满了土味与地气,颇值得阅者细细玩味赏读。韩少功写过不少中篇小说,而编者或作者选择把这五篇作品辑成一册,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以虚构的马桥为原乡固然仍是韩少功写作上绵绵不断的养分来源,城乡村里中那些贩夫走卒之流也还是他小说舞台上的主要聚焦对象,但这五个中篇小说更让人惊艳的,是它们一致呈现出幽默的特质。用幽默形容可能还太含蓄,应该说这几篇作品彻头彻尾充满戏谑的元素,一个接着一个,从小说开场串连到最后,见不到任何冷场之处。

常见人用“谑而不虐”夸赞那些写得好玩,又不至于过份逾矩的作品。但对韩少功的这几篇小说,特别是《山歌天上来》与《赶马的老三》,我倒想说他根本是“以谑制虐”。这里的虐字不做逾矩解,而是凌虐、苛虐。韩少功的故事里都有个受到欺虐的角色,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弱势人物,而欺凌他们的是具有知识、力量与实权的那一方,两者之间的权力地位关系永远无法相提并论。但这些弱势人物自有其抵抗之道,无论遭受何种变故压力,他们那副事不关己、我行我素、永远处于状况之外的模样,虽惹出不少笑料,却也让那些压迫他们的人无可奈何,有时还被反将一军,甚至得对这些朴实到近乎天真的小人物求饶道歉。

这部分的情节韩少功写来特别精彩好看,表面上逞尽戏谑讽刺之能事,但聪明的读者一定知道,真正被戏谑的可不是那些到处闹笑话的乡巴佬,而是那些握有权力,自以为精明又有文化素养的可笑人物。贯穿本书的幽默与戏谑,竟成为这些弱势者与可怜虫抵抗命运与人为凌虐的最佳方式,此为这部中篇小说集之一大可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苹果例外(韩少功中篇小说自选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少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2130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201524041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