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热门图书!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重磅刊文解读。
《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一生推荐,千古完人王阳明传世经典!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铮的导师!中国王阳明研究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月亮教授王阳明20年心血之作,研究高峰!
《王阳明传》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全面系统讲述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和知行合一理念!
图书 | 王阳明传(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热门图书!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重磅刊文解读。 《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一生推荐,千古完人王阳明传世经典!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铮的导师!中国王阳明研究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月亮教授王阳明20年心血之作,研究高峰! 《王阳明传》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全面系统讲述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和知行合一理念! 内容推荐 史上写透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的标杆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阳明研究人周月亮数十载学术成果。《王阳明传》无论是从王阳明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心学研究的精深程度,还是写作的严谨程度上都比其他版本更胜一筹。 本书凝聚了作者批阅数十载、增删数次的心血。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并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解开了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生平细节和思想谜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的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 目录 导读 修心炼胆吐光芒(○○六) 小引 缀着驼铃的鞋(○○九) 第一回 姚江夜航船(○一一) 夜之光(○一二) 夜中正是用功时(○一五) 超拔的家风(○一六) 古越姚江(○一九) 启蒙大师(○二四) 第二回 内圣外王起脚处(○二七) 亲佛近道学养生(○二八) 侠客梦(○三二) 圣人必可学而至(○三三) 纸上谈兵(○三七) 第三回 英雄心性奴才命(○四一) 八股文中的心学端倪(○四二) 跨界发声(○四三) 不做空头文学家(○四五) 刑部里的名士(○四八) 筑室阳明洞(○五二) 宰相经(○五三) 师友之道(○五六) 第四回 北风送南雁 有情觉悟难 (○五九) 流氓(○六○) 大墙国子监:习忍达无所伤(○六二) 追杀造神话(○六六) 情牵返尘寰(○七○) 第五回 临崖一跳悟心宗(○七七) 若转不得虽活犹死(○七八) 撒手悬崖自肯承当(○八○) 阳明学诞生(○八二)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八六) 生活艺术化(○八八) 太极功夫(○九○) 第六回 以行求知身心好(○九三) 坐起咏歌俱实学(○九四)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九九)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一○四) 以《易》终吾身(一○七) 为学着力处在出感觉(一○九) 建立新感性的意术(一一二) 第七回 圣学即心学(一一五) 毫厘须遣认教真(一一六) 静生明(一一八) 政事皆学问(一二一) 破蔽解缠 实处用功(一二五) 打通朱陆 合和而三(一二八) 或语或默 无我方能自得(一三二) 心外无善(一三四) 第八回 正意功夫《传习录》(一三七) 《传习录》的第一篇导读(一三八) 心即理(一四二) 意识形态纯洁法(一四五) 主一提住心(一四八) 立志如种树(一五二) 心体虚灵不昧(一五六)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一五九) 未发之中(一六二) 悔悟是去病的药(一六八) 不动于气 不着意思(一七一) 动静一机 体用一源(一七四) 第九回 文人用兵的意术(一七九) 踏上征途(一八○) 连续出其不意(一八二) 百战自知非旧学(一八五) 制度养育心中贼(一八七) 像情书的檄文(一八九) 上善若水(一九二) 真诚的权术(一九四) 学用一体(一九七) 大学中的小(一九八) 教典问世(二○一) 第十回 智的直觉(二○五) 宁王起事(二○六) 行间用诈(二○七) 不动心才能神机运变(二○九) 心法气机(二一○) 这边讲学 那边宁王被擒(二一一) 圣贤功夫 俗世智慧(二一三) 江山如戏院(二一五) 忠而被谤最窝囊(二一六) 心血凝冰六月寒(二一九) 我仍爱山亦恋官(二二一) 两个真学做圣人的学生(二二五) 第十一回 功夫不能断 良知成良能(二三一) 致良知工夫的诀窍(二三二) 本体要虚 功夫要实(二三六) 良知应世:两难而两可(二三八) 念头功夫 心地法门(二四二) 诗意地栖居 圣学艺术化(二四七) 文火炼现量(二五○) 夜航灯塔(二五三) 几则“语案”(二五七) 第十二回 煮沙为盐 此心光明(二六三) 曲成万物(二六四) 天泉证道(二六六) 权道合一(二七○) 重建伦理合理的社会(二七四) 兵声寒带暮江雄(二七五) 镜里觅头(二七九) 书院传心灯(二八二) 良知化成息壤(二八六) 画外音 王阳明: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二九一) 心学关键词(二九七) 附录 传主年表(三一二) 简述阳明学在东亚的影响(三一五) 参考文献(三二二) 试读章节 古越姚江 王阳明为人作序记,落款常是“古越阳明子”“阳明山人”“余姚王阳明”,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亥时王阳明出生于余姚。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状元及第后思恋山阴山水佳丽,又搬回山阴。余姚遂成为王阳明的“老家’’,现在两地都留有遗迹,两地在明代都属于绍兴府。绍兴是大禹时代的“大越”,越地越人的特色要从大禹说起。鲁迅视大禹为“中国脊梁”的原型样板,既是平实之论,亦包含着同乡的自豪之情。大禹治水,功铸九鼎;王阳明治心,鲁迅改造国民性,也都功不在禹下。 大禹治水告成于这三苗古地。《越绝书》载:这片泥泞积水的沼泽地,本是荒服之国,人民水行而山居、刀耕火种,还流行着断发文身的习俗,巫风颇甚。有越语(隶属吴方言系统)、越歌、“鸟虫书”(文字),古老的越文化则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越传》载,“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日会稽’’。现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即为禹之葬地。夏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奉守禹祠,国号为“于越”。秦始皇时期改名为“山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仇复国的精神最见越人的脾气和心性。绍兴的越城区是范蠡帮助勾践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规划设计的。绍兴城也因此又称作‘‘蠡城”。勾践灭吴的次年将国都从蠡城迁到琅琊(今山东胶南县附近)。王阳明的远祖即琅琊人,王氏族谱上的“始祖”是晋光禄大夫王览。有人说王阳明是王导一系的,有人说是王羲之一系的。 山阴习称为越,还因为隋朝时在此建越州。改称为绍兴,则是南宋赵构避金兵跑到这里,两次把越州当成临时都城,越州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公元1131年,改年号为绍兴,并将越州改为绍兴府。于是,于越、会稽、山阴等名称一统为绍兴。 王阳明出生的余姚是个山岭丛集的古朴闭塞的城镇,多亏了一条姚江沟通了与域外的联系,更多亏王阳明创立了姚江之学,从而使之成为浙东文化重镇。 姚江,又叫舜水,全称为余姚江。余姚江源出四明山支脉太平山,蜿蜒东流经余姚于宁波汇奉化江后成为甬江。关心郡国利病的大儒黄宗羲写有一篇《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历任地方官想改革舟渡办法都是治此彼起,改变不了舟子迹同杀人的摆渡状况,改变不了候渡甚难的情况。“是故吾邑风气朴略,较之三吴,截然不同。无他,地使之然也。”王阳明在《送绍兴佟太守序》中说,“吾郡繁丽不及苏,而敦朴或过;财赋不若嘉(兴),而淳善则逾。是亦论之通于吴、越之间者。” 余姚县境中最大的山是龙泉山,为四明山的支脉,又名龙山,在余姚西边。南坡山腰有泉,虽微不竭,名龙泉,以泉名山。其北麓半腰处有栋小阁子楼,本属于莫家,王华还没中状元时租用为书房,并家居于此。但因生了王阳明而成了文物。王阳明高弟钱德洪撰有《瑞云楼记》详细记述了“神人送子”的神话:王阳明的奶奶岑氏梦见五彩云中,神人在鼓乐声中抱一婴儿交付岑氏。岑氏说,我已有子,我媳妇对我极孝敬,愿得个好孙子。神人答应,然后,怀孕14个月的郑氏生下王阳明。等王阳明大贵之后,乡人便把那个小楼叫作“瑞云楼”。有趣的是,24年后王阳明的高足钱德洪也生于这个楼中。 《明史》写得清灵精练,相当讲究,但依然信服神秘灵异的话头,好像大人物就是天纵之圣似的,说王阳明是神人自云中送来,因而初名“云”,也因此而5岁尚不能说话,经异人抚摸后,更名“守仁’,才会说话。因为“云”在古汉语中是说话的意思,道破了天机。守仁,用的是《论语》语典:‘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P19-21 书评(媒体评论)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阳明传(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月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904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9 |
出版时间 | 2016-11-01 |
首版时间 | 2016-11-01 |
印刷时间 | 201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2 |
CIP核字 | 2016189936 |
中图分类号 | B248.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8 |
宽 | 18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