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采用刑法教义学的方法,撷取真实案例,围绕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热点案件和“两高”指导案例展开研究。本书共分为十章,分别针对十个案件展开较为细致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刑法教义学的方法,但个别章节采用了社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除了涉及刑法适用问题,还涉及证据问题、程序问题,以及刑民交叉问题;在研究类型上,区分为针对案例的研究和关于案例的研究。全书以案例为引线,理论为支撑,充分展示了刑法教义学实践功能,同时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是一部独具一格的案例研究作品。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江歌案:侵害生命权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对“劝阻报警”的分析 第三节 对“未告知恐吓信息”的分析 第四节 对“入室后锁门”的分析 第五节 对“先行入室”和“未出门救助”的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二章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在公共场所暴打他人的罪与罚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对一审判决结果的解读 第三节 罪数、竞合与法定刑的选择 第四节 两种可能的解释方案 第三章 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强制猥亵罪的处罚边界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对“没有强制说”的分析 第三节 对“显著轻微说”的分析 第四节 同意的效力与强制猥亵的故意 第五节 启示与教训 第四章 余金平案: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 第一节 逃逸的分类 第二节 刑法逃逸的成立前提 第三节 刑法逃逸的本质 第四节 刑法逃逸的客观要件 第五节 刑法逃逸的主观要件 第六节 对余金平案的评析 第五章 赵春华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司法偏差与立法缺陷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定罪问题上的司法偏差 第三节 量刑问题上的司法偏差 第四节 立法缺陷及其修正 第五节 对《“两高”批复》的评析 第六章 李昌奎案:死刑适用的两种方案 第一节 李昌奎案始末 第二节 学界观点述评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个体正义的博弈 第四节 对“杀人偿命”观念的反思 第七章 于欢案:防卫过当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 第三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内涵 第四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判断视角 第五节 对于欢案的评析 第六节 对《正当防卫指导意见》的评析 第八章 臧进泉案: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体系位置与内容构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财产处分行为的体系位置 第三节 财产处分意识的必要性 第四节 财产处分意识的程度要求 第五节 对臧进泉案的评析 第九章 杨延虎案: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立法沿革与体系对照 第三节 司法解释与学理讨论 第四节 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实质内涵 第五节 对杨延虎案的评析 第十章 施某某案:聚众斗殴案的三维解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聚众斗殴罪:情节犯?动机犯? 第三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困境与出路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分离抑或融合 附录 网络时代的热点案件与刑法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邹兵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473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79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24 |
CIP核字 | 2024003055 |
中图分类号 | D924.04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