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所未有的道路
内容
编辑推荐

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编著的《前所未有的道路》是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为庆祝经济特区创建三十周年编著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从经济特区开始,经济特区创办至今这三十年,是经济特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遵循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解放思想,不畏艰险,不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内容推荐

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编著的《前所未有的道路》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接,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三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计划经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此有任何怀疑都是大逆不道的。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就是用铁的事实批驳了社会主义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论,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决策都是成功的。

第二层意思。经济特区在三十年内完成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由于内地与港澳生活水平相差很大,经常有内地居民以偷渡方式到香港、澳门谋生,有的村不少劳动力都跑出去了,令与香港、澳门相邻的宝安和珠海两地干部十分头痛,有些村庄的干部每天派工前都得清点人数。经济特区以其巨大的向心力吸引港澳台侨胞回乡创业、各国企业前来投资,以其在最短时间内创造的辉煌成就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第三层意思,珠海经济特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也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很多人认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一对冤家,必须舍弃其一,才能有所作为。珠海经济特区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共生,而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根本上纠偏了本末倒置的“GDP至上”的错误理念。

《前所未有的道路》以上三层意思全部涵盖在珠海经济特区的创建过程中。因为是国家最早试办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在三条道路上同时先行先试,加上没有中央各部委办参与一个区一个区、一个片一个片的开发,珠海的道路也就特别具有典型性。

目录

耕耘在伶仃洋西岸 吴健民

“爬坡”阶段的接力跑 方苞

小平同志两次南巡捍卫并推动改革开放大业走向辉煌 梁广大

二十年的跨越 黄龙云

为实现珠海发展的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王顺生

在创新中诞生,在实干中兴旺——寄语珠海经济特区30年 邓维龙

坚定不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甘霖

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钟世坚

中央决策给珠海提供了广阔舞台 唐榕达

航展是珠海创造的中国传奇 宋华

珠海机场建设过程 陈义

崛起的航空工业园 洪汉波

国际汽车赛与特区的脉搏一起跳动

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办公室供稿

珠海港的建设与发展 王春平

高栏连岛大堤建筑追记 杜国志

第一个港口的诞生 陈翩翩

广珠铁路建设的回顾 黄贞山

伶仃洋大桥到港珠澳大桥的变迁路线图 宋华

珠海大道,连贯东西的主动脉 林琳

穿越时空的板障山隧道工程 李锦鹏 刘海波

珠海大学园区的历史机遇 黄惠强

聚焦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 曾平标

对外开放政策与本土历史文化的对接陶冶珠海

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办公室供稿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

珠海市委统战部办公室、珠海市侨务办公室、珠海市侨联联合供稿

被誉为“珠海模式”的土地管理模式解析 李南华

珠海特区创办前期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路子的举措 谢金雄

万山海洋经济起步四部曲 颜秋新

横琴新区发展纪实横琴新区党群部供稿

高新区二十年完成三级跳珠海高新区办公室供稿

珠海从香洲起步 香宣

新斗门新机遇新考验 陈国齐

斗门向工业化、现代化城区大步迈进 黎少雅

坐拥两港,金湾得天独厚珠海市金湾区党政办供稿

三灶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王定

南潮涌动声遏雷 黄春炳

界涌村向城镇化迈进 郑责红

科技重奖的背景和必然性 吴寿仁 许亚冰

情侣路——珠海人深爱的城标 林丹

高尔夫球运动凸显经济特区开放地位 张莹

以整个城市的品位托起旅游业 呼延婷

花园城市美誉天下 简文淦

现代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黄金河

珠海的低碳之路 杨雄邦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胡的清 颜秋新

改革开放催生珠海的文物考古事业 梁振兴

发掘珠海历史文化 唐榕达

静寂始知花更艳 王海玲

珠海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成瑜荣 程剑平

珠光三十年 蔡卓

格力电器:从无名小厂到全球第一 赵聪

免税集团的创业历程 卢卫平

珠海电厂成就珠海港珠海电厂

南方软件检测中心四两拨千斤 宋华

汉胜之光 曾平标

建筑理想家——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搜网记 老告

丽珠,因为专注而专业 卢卫平

金山软件的阳刚之美 宋华

珠海中燃石油有限公司的改革发展实况 刘鹏凯

“中华之最”话中富 唐榕达

广通客车出口意大利 宋华

为和谐珠海保驾护航珠海市公安局课题组供稿

鱼水情深心连心 陈诗荣 范志鹏

用好特区立法权 梁建国

先富带后富——来自扶贫办的报告 黄金河

爱心沐浴残联事业 李敏

构筑城乡一体的大医疗格局珠海市卫生局办公室供稿

一水情系珠澳两地 陈祝煌 卢丁聪

与咸潮抗争的故事 黄金河

后记

试读章节

耕耘在伶仃洋西岸

吴健民

也许是奇妙的命运的安排,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轮到我上边境去拓荒了。

这次的拓荒——参加创办珠海经济特区的工作,情况确有点特殊。这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邓小平说:“杀出一条血路来!”预示前途并不平坦。是的,创业艰辛啊!

当开荒牛,我是心甘情愿的。哪怕就是拖着耕具倒下了,最后埋葬在耕耘的这片热土上,也是一个心安理得的归宿。我入党宣誓时就许了愿的。 我这头开荒牛,在珠海一蹲,就是五年有多。酸、甜、苦、辣都尝过了。个中滋味,确是令人终生难忘。1978年气候的变化

早在1978年3月,国家计委和外贸部就考虑在拥有连接港澳的地理优势的宝安、珠海“兴办副食品基地”这个战略课题,并派人到广东进行初步研究。接着,又于4月组成一个经济贸易考察组赴香港、澳门访问考察。从4月10日至5月6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考察组提出,选择宝安和珠海作为出口贸易基地。要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把这两个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生产基地和对外加工基地,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据此拟订了一个“出口基地”的建设规划。这个建设规划中“建议把宝安、珠海两县改成两个省辖市(相当于地委),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力量”。还规定了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在最早的开放雷声中,开始闻到一点边境城市重大改革的信息。

到了7月,王全国访问欧洲五国回来,就作了_一次启发大家开放意识的报告。他说,对比之下,我国在技术上要比欧洲落后20年。还明确地提出引进外国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这年的11月,全国召开计划会议。开放的气息更是浓馥地弥漫大地。这时候,虽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从“产品经济”的圈子跳出来,“大干快上”的空洞口号仍未放弃,“三大革命一起抓”这种不符合实际的意识仍未得到清理,但是计划会议总结了28年来的经验,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从闭关自守搞起(经济发展)来的,要求从上而下,都要把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要求从小生产式落后的管理方法转到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上来;要求从不敢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转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国外资金、勇敢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来,从而确定了开放的经济建设方向。

这年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明确地提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珠海的建市和珠海经济特区的试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提出来的。澳门垃圾威胁着一个“渔村”

珠海是拥有陆地面积654平方公里、海域近6000平方公里(未包括斗门)的“百岛之县”。1987年,农业人口8万,渔业人口08万,城镇人口37万;还有流动渔民2万人。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包括流动渔民)为114%。

这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801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863万元,农业产值2556万元,渔业产值1599万元。珠海全县的财政收,&639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49元。这一年引进项目一宗,引进计划资金1604万美元。因为有通往澳门的拱北口岸和拥有一定数量的侨胞,这一年的外汇收入达17665万美元(包括供淡水到澳门的外汇收入)。大家都说珠海县城所在地香洲,酷似一个荒僻的渔村,这并不是恶意的贬语,而是对这一带经济滞后的真实写照。有一位同志对我说,70年代初,有一次他坐公共汽车上香洲,误点了,直至下午5时才到达,饭店已关门,找不到饭吃。

广州到珠海的交通条件很差,公路窄而且路面不平,还要过6次渡。珠海同香港的海上联系,没有直通船,只能到澳门搭人家的船。中国农村的贫困,当然会牵涉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某些失误,珠海也不例外。而珠海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贫困标志,却是这里属长期受澳门垃圾威胁的地方。

从香洲沿海边往南走7公里,即是拱北。这是一个通澳门的口岸。再往西南方向走,即到达军事禁区茂盛围。这里,隔着与海湾连接的一条小河和一片洼地,同澳门相望。在这洼地一侧,就是澳门堆放垃圾的地方。

几十年来,垃圾堆积如山,天天向珠海这边扩大。到80年代初,已经越入茂盛围河50多米了,形成长400米、宽100米、高20多米的一座山,占地足足5公顷以上。有人估计这堆垃圾超过80万吨。

垃圾堆的污染非常严重,堆沤发热,经常自行燃烧,黑烟滚滚,带着浓烈的臭味,飘进珠海,污染一大片。守卫在茂盛围的部队同志告诉我:“何止是空气污染!水质的污染更严重。茂盛围小河的水全变黑了,鱼虾绝迹。我们在河边种的这片水稻,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势不良,徒长叶子,结实不饱满。”

解放以来,珠海这一带,却是利用垃圾搞肥料,检废品换钱,作为生财之道。后来,珠海县因此成立一个“环境卫生处”,专营垃圾买卖。每天派船到澳门运回垃圾,然后分别处理,数量是200~300吨。但是,现在大家反映,垃圾可作肥料的不多了,多属塑料、金属边角料,碎玻璃、车辆残骸等;不时还发现有婴孩的尸体…一

将垃圾引入内地,必然造成第二次污染。从拱北到前山、翠微、湾仔以至香洲、唐家,路边到处都堆有垃圾。一片风景优美的地方,却搞成乌七八糟、臭气熏天,实在不像个样子。说是环卫处每年能赚到100万元,其实这是未考虑长远利益的一笔旧账。难道打开门路,发展经济,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就不能在别的方面赚到比这还丰厚的财富?

澳门这城市,数百年来,殖民统治当局连污水处理系统也没有搞,更没有建立垃圾处理工厂的计划。边境堆放垃圾和靠珠海一船一船地运走部分垃圾,这种转嫁污染毒害的情况,对于一个即将建立的边境城市和准备试办的中国经济特区,无疑是一个卑劣的特大污点,不可容忍。

经过市委常委会认真研究,统一了认识。我们断然拒绝了干部队伍中少数人的奇谈怪论:“从此,农村就断了肥源。”“大饭碗还没有捧上,好歹还有百万元收入的小饭碗就打烂了,弃之岂不可惜?”“承包处理垃圾,周围几个县都争着要,现在倒是我们自己放弃,真是傻瓜!”……当务之急还是通过正当途径,同澳门当局进行会谈。这件事,到1982年春才订了协议:确定澳门垃圾转移,原来茂盛围对面垃圾山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覆盖泥土,种花种树,辟成一个小公园。至此,垃圾污染的历史,才真正在珠海市结束。P1-3

序言

本书是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为庆祝经济特区创建三十周年编著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从经济特区开始,经济特区创办至今这三十年,是经济特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遵循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解放思想,不畏艰险,不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三十年前,谁也不可能想到,贫穷落后的珠海会成长为世界瞩目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新城。1998年10月5日,联合国第二届人居奖颁奖大会在风光旖旎的中东迪拜隆重举行,珠海市副市长余荣霭第一个登上领奖台,从王储手中接过金光灿灿的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奖杯及三万元美金。珠海从全世界47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在10个获奖城市中排名第一。与会各国代表特别肯定珠海城市规划、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控制城市人口容量的做法。据总部设在内罗毕的联合国人居中心1998年7月27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珠海经受住了人口迅速增长的考验,从一个贫穷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都得到全面提高的城市,成绩斐然,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建设树立了榜样,也是全球全面改善人居质量的模范城市。

国内也有批评者说,珠海过分强调保护环境,放弃“三来一补”,错失了第一桶金,经济总量扩容太慢,而且,珠海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债务太重,用了子孙的钱,挤压了产业发展的空间。这种批评显然是错误的。“快”与“慢”没有绝对标准,关键是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快,纠正错误的成本越高,浪费也越大,甚至在某些方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乡村到城市化,生产力的每一次解放似乎都伴随着滚滚浓烟、满目疮痍,珠海能独树一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留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功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人类与自然共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发展模式,人们的期望一度超过了经济特区的承载能力。事实上,经济特区的先锋使命早在头二十年就完成了,而且超出了最初的一些设想。在第一个十年里,珠海经济特区不但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展示了一个具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然替代计划经济的发展趋势。1988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战略性地修编部署了珠海全境7000多平方公里海陆区域,统一将全市规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功能区,先重点建设西区珠海港、临港工业区、珠海机场、铁路、大电厂、大水厂、五纵五横大道和东部连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桥等命运工程,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至1991年,珠海市政府已经拥有120万亩土地储备,加上前后兴建的一系列决定珠海前途命运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各类经济实体等,政府的固定资产达上万亿元。直至今天,这笔财富仍然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课题组2009年发布的对1993年全国188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显示:珠海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六位。在这项综合评价中,名列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66.5分)、上海(66.4分)、广州(66.3分)、杭州(65.4分)、深圳(65.2分)、珠海(64.5分)、佛山(64.3分)、大庆(64.1分)、无锡(63.8分)、南京(63.6分)。这项评价选择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1994年城市统计年鉴中32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将其归结为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四个子系统,通过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由于32个指标是以平均数、比例数、指数表示的相对指标,因此各市之间具有可比性,评价方法有科学性和公正性。从188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看,特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均在92位以前,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11个在前45位,4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珠海、厦门分别居5、6、18位,汕头居60位。这项评价始于1988年,已进行了五次,与1991年的评价结果相比较,在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佛山继续保持全国城市前列地位,珠海、大庆、无锡、南京上升至前十名。

在第二个十年里,珠海经济特区进一步完成了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珠海的城市影响力达到了三十年中的最高峰,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其示范意义向内延伸到祖国各地,向外由香港、澳门延续至整个世界。

尽管关于珠海的发展模式有过很多争论,但所有人都承认珠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之一。在经济特区建设的前二十年里,珠海和深圳一样,不但是小平同志两次南巡视察的重点,而且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党中央领导,中央军委各大部、各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党委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办领导和公务员,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区)等领导班子,摩肩接踵组织代表团到珠海经济特区参观考察学习,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更是一个区一个区分期分批地组团前往珠海考察取经。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杠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倚重城镇化带动。阅读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乃至于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是有所启迪和借鉴的。

后记

本书相当一部分文稿是由珠海经济特区刨办期间的当事人亲自撰写的,也有一些是记者采访当事人写成的,只有很少几篇例外。这些文章以亲身经历回忆珠海经济特区创办过程的各个方面,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值此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之际,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编集此书,旨在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责。

作者们的写作态度无疑都是严肃的。尽管外界对珠海经济特区创办过程中的诸多选择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作者都能排除干扰,真实地讲述历史。作为历史的当事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评价和选录,包括叙事的角度和立足点,都充分表明了他们的见解和态度。从宏观上看,本书收录的文章囊括了珠海经济特区创办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层面到经济、文化层面,从重大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转折到社会进步的细小变革,都有涉及,而且不乏生动。应该说,编者的选录重点是正确的。

历史是朴素的,但也错综复杂。对于珠海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新兴城市来说,30年虽然短暂,需要回忆和总结的历史内容却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珠海经济特区的认识和评价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回忆和撰稿都应科学而严谨。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应该注意到的。见仁见智,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历史的长河将往哪个方向流淌,都会记住珠海经济特区刚刚逝去的这30年。因为,人类历史上再也不可能出现类似的历史现象。阅读本书,也许不会找到心花怒放的感觉,甚至有走在砂石路上的刺痛感,但是有裨益,也会有启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所未有的道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7479
开本 16开
页数 5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