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
内容
编辑推荐

不需读文言文,轻松看侯文咏再现《金瓶梅》的高潮迭起!华文史上最讥讽、最惊悚、最背德、最黑暗的人性故事……

进一步要赋予年纪和性别的想象的话,《水浒传》是父亲,《金瓶梅》是母亲,父亲和母亲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关系(性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而《红楼梦》就应该是他们的女儿──而且还是一个长得还像妈妈的大美女。

与其说《金瓶梅》谈的是性,还不如说是人性;读通《金瓶梅》,让我们在炎凉世态中多一份明澈从容,在险恶人情中少一份戒慎恐惧。

内容推荐

一般人的印象里,《金瓶梅》是本带着情色意味的“禁书”,但它却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列为中国四大奇书。到底这本“奇书”的价值何在?大家始终不甚明了。年少时的侯文咏也是这样,一直要到阅历增长的几十年后,他才读懂了《金瓶梅》的浩淼;震撼之余,侯文咏用浅白幽默的文字,将书中的精采情节用一个个角色串连起来,并剖析人物的复杂心态、故事的艺术价值,以及风月背后真正的意涵,带领读者轻松踏进这个“没有神的所在”,重新发掘《金瓶梅》更多层次、更多面向的阅读兴味,从而也看尽了人性的百样百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家都爱潘金莲

第二章 妻妾的争宠战争

第三章 李瓶儿登场

第四章 误入野兽丛林的小白兔──宋蕙莲

第五章 这些人,那些人……

第六章 潘金莲与李瓶儿的生死对决

第七章 香消玉殒李瓶儿

第八章 后李瓶儿时代

第九章 西门庆的钱脉、人脉

第十章 强弩之末西门庆

第十一章 末路狂花潘金莲

第十二章 如今俱是异乡人

试读章节

第六章 潘金莲与李瓶儿的生死对决

2

《金瓶梅》接下来并没有急着让潘金莲和李瓶儿的生死对决正式开打,它反而很细腻地描写了一场奴才之间精采的战争。

我们提过,书童曾收了应伯爵钱帮忙欺负王六儿的那些浮浪子弟关说。为此,他特别买酒菜讨好李瓶儿,希望李瓶儿从中协助。书童把没吃完的酒菜,拿出来前边铺子里请家人、伙计吃,偏偏忘了请平安……

同样那些酒菜,再怎么说也不差一双筷子。可想而知没请平安八成是无心的疏忽。不过事情在平安看来并非如此,众人都请了,独独漏掉自己,这分明是不给面子。事情就是这么开始的。

虽然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金瓶梅》的作者却耐心地把这个小小的心结一步一步铺陈,让它和家族中更大的矛盾交织连结起来。

我们看到,书童是继玳安之后,西门庆身边窜红最快的奴才。以平安受宠的程度,不爽归不爽,想对书童怎样恐怕也是有心无力。无巧不成书,偏偏西门庆和书童不可告人的秘密,让平安给撞见了:

那平安方拿了他(客人)的转帖(看过人签名的报事帖)入后边,打听西门庆在花园书房内,走到里面,转过松墙,只见画童儿在窗外台基上坐的,见了平安摆手儿。那平安就知西门庆与书童干那不急的事,悄悄走在窗下听觑。半日,听见里边气呼呼,跐的地平一片声响。西门庆叫道:“我的儿,把身子调正着,休要动。”就半日没听见动静。只见书童出来,与西门庆舀水洗手,看见平安儿、画童儿在窗子下站立,把脸飞红了,往后边拿去了。(第三十四回)

平安走到窗下听觑,其实什么都没有看见,只听见声音,末了还是“半日没听见动静”,可见发生了什么事情全凭想象。这段文字好看的地方还在用平安当作叙述的观点,使得故事产生了一种又诡谲又神秘的气氛。

画童坐在台基上,一直跟平安摇手,表示不要再过去了,老板在做不想让人家知道的事。画童什么都没说,平安立刻明白,可见西门庆和书童那“不急的事”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以书童从西门庆房间出来看见平安、画童脸红的表现来看,即使在“男风”鼎盛的明代,同性恋应该还是社会上的大禁忌才对。

以平安对书童的不满,一旦有了书童的把柄当然不可能到此为止。如何让这个把柄发挥应有的功效呢?平安想来想去,想到了潘金莲──只要看宋蕙莲的下场,就知道想修理像书童这样的宠幸,潘金莲绝对不做第二人想。

可是怎么让潘金莲也痛恨书童,甚至出手修理他呢?

(或是说怎么让自己的高层也痛恨自己痛恨的人呢?)

这个历史上最复杂的难题之一,作者借着平安怂恿潘金莲的对白,提供了我们有趣的解题公式。我们且来看:

(潘金莲省亲坐了轿子回来。)

平安儿于是径拿了灯笼来迎接潘金莲。迎到半路,只见来安儿跟着(潘金莲的)轿子从南来了……

(平安)走向前一把手拉住轿扛子,说道:“小的来接娘来了。”

金莲就叫平安儿问道:“是你爹使你来接我?谁使你来?”……

平安道:“……(西门庆)在六娘房里,吃的好酒儿。若不是姐(春梅)旋叫了小的进去,催逼着拿灯笼来接娘,还早哩!……”(第三十四回)

过去大户人家的妇女出门坐轿子,为了安全起见,出门通常都有自家小厮跟轿。由于天色已晚,跟轿的小厮来安年纪又小,因此春梅才会不放心地走进李瓶儿房间,要求西门庆再加派平安去接轿。平安能和潘金莲说上话的机会难得,时间更有限,因此字字句句都要把握。我们看到他把这件事做得恰到好处,头几句对话的重点是:

西门庆现在关心的是李瓶儿,早把你潘金莲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怎么让自己的高层也痛恨自己痛恨的人呢?这个解题公式的第一动就是:

挑动老板A(潘金莲)和老板B(李瓶儿)的新仇旧恨。

再往下看后面的对话:

平安道:“小的还有桩事对娘说……今早应二爹来和书童儿说话,想必受了几两银子,大包子拿到铺子里,就便凿了二三两使了。买了许多东西嗄饭,在来兴屋里,教他媳妇子整治了,掇到六娘(李瓶儿)屋里,又买了两瓶金华酒,先和六娘吃了。又走到前边铺子里,和傅二叔、贲四、姐夫、玳安、来兴众人打伙儿,直吃到爹来家时分才散了。”

金莲道:“他就不让你吃些?”

平安道:“他让小的?好不大胆的蛮奴才!把娘每还不放在心上。不该小的说,还是爹惯了他,爹先不先和他在书房里干的龌龊营生。况他在县里当过门子,什么事儿不知道?爹若不早把那蛮奴才打发了,到明日咱这一家子吃他弄的坏了。”

金莲问道:“在你六娘屋里吃酒,吃的多大回?”

平安儿道:“吃了好一日儿。小的看见他吃的脸儿通红才出来。”

金莲道:“你爹来家,就不说一句儿?”

平安道:“爹也打牙粘住了(因事有牵连,难以开口),说什么!”

金莲骂道:“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不划算的买卖),彼此腾倒(颠倒)着做!”嘱咐平安:“等他再和那蛮奴才在那里干这龌龊营生,你就来告我说。”

表面上听起来,平安说的话全是事实,但他指控的事情可完全无法分辨到底是真是假了。话又说回来了,像书童这样的奴才,买了酒到女主人房里一起喝──不是搞男女关系,还能有什么别的想象?

更夸张的是,平安还暗示潘金莲:西门庆也知道这事,只是因为搞同志的把柄落在书童手上,因此不方便多说。

尽管这个耸动的推论破绽不少(西门庆何许人也?怎么那么容易就被一个奴才胁迫?),然而,这样的话在曾经和奴才琴童偷过情,又与女婿陈敬济眉来眼去的潘金莲听来,再有说服力不过了。因此,怎么让自己的高层也痛恨自己痛恨的人呢?

解题公式的第二动是:

再把自己的敌人b(书童)和老板的敌人B(李瓶儿或同志关系)连结起来。

综合第一动和第二动,我们可以推论:由于潘金莲痛恨李瓶儿,而李瓶儿又和书童关系非比寻常,因此,潘金莲理所当然地也痛恨书童。

说得更简单明白一点:

在高层A痛恨高层B的前提下,只要在自己敌人b头上戴上一顶B的帽子,A自然会去打那顶帽子B──连带的,b也就遭殃了。

这个简单的公式,说明了人类的组织、群体中为什么永远存在着“派系”的理由。任何像a(平安)与b(书童)这样最底层的小冲突发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往上层去寻求高层的支持,并且依附在高层A(潘金莲)与B(李瓶儿或西门庆)的斗争之下。同样的,高层A与高层B的冲突,又会去寻求更高层的A’与B’奥援,依附在更高层的斗争之下……直到最后,形成了类似华沙公约组织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是明代东林党与宦官这类的大集团,没完没了地用彼此的正义,没完没了地继续争斗下去。

P239-243

序言

我很难形容阅读《金瓶梅》时那种被撼动的感觉。似乎随着年纪、眼界增长,内心撼动这种感觉愈来愈难。但在阅读《金瓶梅》的过程中,我却重新经历了一次年少初次读好小说时的震撼——着迷、赞叹、炫惑与不可自拔。一本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古书,竟带我重温青春年少的阅读悸动——甚至是更加剧烈的冲击,这种神奇的魔力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事实上,我在高中时代早就读过这本书了。那时班上有位同学带来了未删节版的《金瓶梅》,被同学当成香艳刺激的禁书私下传阅。可以想见,以当时十六七岁血气方刚的年纪,我的《金瓶梅》阅读除了性爱与背德这些耸动情节外,大部分的其它细节几乎是在囫囵吞枣的情况下消化完的,以至于在那以后的二三十年问,我对于《金瓶梅》的印象一直是带着情色意味的浮光掠影。

想起来,如果不是因缘际会,我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年少时肤浅的印象里吧。这个刻板印象,一直要到四十多岁重新细读《金瓶梅》,多出了一些阅历与新的平和之后,才有能力把阅读的注意力从性爱、背德这些情节中解脱出来,发现其间隐晦却又绵密的连结,于是才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及一波又一波随之而来的震撼。

不像中文世界里面其它的经典小说对“价值”的向往——诸如《水浒传》之于侠义情谊,《西游记》之于佛国的理想世界,《三国演义》之于天下一统,即使愤世嫉俗的《红楼梦》都追求至情至爱——《金瓶梅》描述的是一个不相信任何价值的世界。在这个位于运河旁商业鼎盛的清河县里,从主角西门庆到他的朋友、亲戚、妻妾、佣人……每一个人活着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理想,也没有人在乎什么生命的意义,大家追求的无非只是吃吃喝喝、性爱玩乐、发财赚钱、争宠斗妍这些世俗欲望。《金瓶梅》提出了“个很简单、根本,但却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什么?

从传统的文化观点来看,那样的人生或许沉沦、堕落,可是在《金瓶梅》的世界里,逻辑恰好相反。兰陵笑笑生先带我们进入一个理性热闹的表象世界,再用人心深处的钱欲、权欲以及性欲,把那个看似秩序井然世界里的所有意义与价值——不管是伦理、道德、义气、友情、爱情,都一一‘解体,让我们看穿:原来“价值”只是表层的假象,欲望才是底层的真实。正因为在乎真实,过去那些被视为粗鄙、贪婪、淫秽的一切于是有了值得被凝视的理由。《金瓶梅》是作者刻意创造出来的。个世俗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用“粗俗”来颠覆“价值”的虚伪。

或许正是这样的嘲讽触痛了传统文化最无法忍受的那根神经,以至于四百年来,我们看到《金瓶梅》的命运不是被禁、被删,就是被排斥在主流阅读书单之外。 《金瓶梅》本身自有其精彩之处,但是这种忽略、扭曲、误读、甚至是误解,更加强化了它独特而又迷人的性格——一方面它拥有最华丽热闹的外表,另一方面却又有最叛逆孤独的内里。它愤世但不嘶声呐喊,寂寞却又不求被人了解。它不只要颠覆别人创造出的价值世界,甚至还川白己的内在颠覆自己的外表。

固然明朝中叶之后那个看似繁荣,却走向倾颓的时代氛围提供了作品成长的养分,但无论如何,在四百年后重看《金瓶梅》,我们能感受到的视野与颠覆还是远远超出那个时代的。即使在这个高度资本主义发展,欲望消费逻辑当道的时代,听见新一代的孩子挑衅地说着:“我们活着不需要理想,也不需要意义。”时,我们都还惊觉到,这个四百年以前《金瓶梅》提过的问题,不但不因整个主流社会的避讳、压抑而消失,它反而随着时代,变得更加危险、尖锐,甚至充满迫切。

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什么?

想想,孩子的话或许并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毕竟他们眼中看到的价值与意义,更多时候是政治人物口中廉价的希望、商人巨贾标榜的未来、学者名嘴坚持的理想,乃至偶像明星的台上一套台下另一套……过了四百多年, 《金瓶梅》所讥讽的那个时代——那些虚伪的理想与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一样活灵活现。阅读着《金瓶梅》,走在那一大片看似繁华的荒凉废墟里,除了表象那些语言、服装、官阶、唱曲……让我们觉着些许陌生外,最让人惊心动魄的竟然是: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的内里和《金瓶梅》的内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谁想得到呢?那时就是现在。现在或许还是明天呢。

或许这种能够跨越时空的心情与叛逆,正是《金瓶梅》能一直拥有不同时代、世代的读者最重要的理由了。

因此,担心读了《金瓶梅》会变得堕落、邪恶的人或许真的是多虑了。现实生活本身能给我们的教导,实在远比书本多太多了。过去那些有名的大奸大恶,哪一个不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呢?因此,让人变坏的绝对不是像《金瓶梅》这么一本坚持真实、颠覆虚伪的书。就像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提到的:

对人性的无知才是使人变坏的肇因,因为他不懂得悲悯。

阅读《金瓶梅》与其说让我们看到世间的丑恶,还不如说让我们明白了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贪婪与软弱。似乎唯有明白了这些——而不是更多的道德教训,我们才有可能稍稍远离对人性的无知,懂得一点点的悲悯。

至于期待《金瓶梅》提供特别感官刺激的读者,在这么一个声色犬马充斥的时代里,恐怕是要失望了。 《金瓶梅》读到最后其实是个深沉的悲剧——作者显然不认同笔下这些人物的欲望追逐会是生命的终极出路。但在撕开了价值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欲望之后,人将何去何从?《金瓶梅》显然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我们甚至可以说《金瓶梅》是一本愈读愈虚无、苍凉的一本书。但每每读着作者在冷静凝练的淡写白描中,透露出来对于贫穷、卑劣、贪婪、无知、受苦、找不到出路的人的悲怜与同情,总是让我为之屏气凝神。

那构成了我的阅读经验中很珍贵的时刻。我记得曾有一次读着《金瓶梅》的片段,脑海忽然闪过王国维的词句:“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才想着,就发现视线已经被自己的泪水模糊了。

类似那样毫无预警的震撼几乎是一次又一次,巨大、持续并且余波荡漾。至今我仍然无法形容那种心情。我是在那之后,开始有了想和别人分享这个私房阅读经验的念头。

书评(媒体评论)

侯文咏读《金瓶梅》,用法眼、用慧眼,将《金瓶梅》这部小说看透了,再以极引人入胜的浅白文字,将他看透了的地方,一处一处指出来,加以趣味盎然的说明,而且集中力量,解释小说本身,并不像“红学”那样钻牛角尖,去考据这考据那,就小说论小说,将小说人物的心态、活动,作小说之外的第二次再现,这种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当真是功德无量!

——【科幻小说大师】倪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文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1091
开本 32开
页数 5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1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