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会科学知识新论(文化研究立场十评)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石之瑜教授将他近年来在各地讲学所撰写的论文,汇集成为本书。

本书在五编共十章的论述中,涉及的课题至为广泛,但是全书各章都环绕着一个主题: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主流论述地位的科学主义之批判与反省。作者在本书各章通过对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及其实践的批判,企图解构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主流论述及其霸权结构,强调文化研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唤醒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于“他者”的平等对待,以及对于弱者(如少数民族)的关怀之情。作者在本书各章的论述中,出入中外各家,在略带后现代主义的文风之中,处处显示他对于科学主义的不满,也流露出他的悲天悯人的胸怀。

内容推荐

本书的重心放在文化研究对科学主义的主要挑战上,以期读者能够摆脱无所不在的科学主义霸权,重新思考知识之性质为何,产生继续探究之兴趣,进而深思当代社会科学与政治知识的意义。各章均采用强迫对话的方式,针对具体的研究议程,铺陈迥异的研究设问与方法论,既引介来自文化研究界对于社会科学主义的检讨,也探究文化研究者对于社会科学知识如何另辟蹊径。作者在本书各章的论述中,出入中外各家,在略带后现代主义的文风中,表现出作者的慧识和独到探索,值得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细读。

目录

自序

应特别强调东亚经验的重要性(黄俊杰)

科学主义必须“谦卑执政”(管中闵)

野狐之瑜(王逸舟)

前言

第一编 社会科学的知识伦理

第一章超越主客二元对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构成

第二章找鱼: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己伦理试论

第三编 社会科学与文化研究

第三章全球化的方法与反方法:疆界作为游戏规则

第四章从东方主义到本土社会科学:四种台湾观点

第三编 国际关系的知识基础

第五章人在江湖:国际关系的“知识论个人主义”

第六章中庸之道:中文国际关系文献的类英国学派

第四编 中国研究的知识生产

第七章中国知识的归类:脉络的拼凑、累读与开展

第八章知识观光:中国研究的本体论与知识论框架

第五编 政治学中的身份议程

第九章文化研究作为政治学的次领域:能否?应否?

第十章少数民族作为方法:团结论述之外的能动性

附录找回民间:反思两岸关系研究中的名器意识

试读章节

二、死亡的意义

下面这个问题最早在哥伦比亚大学遇到,后来台湾大学学生提过,接着有政治大学学生又提出来,就是关于死亡的客观性。比如,一个人从摩天大楼往下跳,并不因为相信自己不会死而能免于死亡,可见主观意识不能改变客观上的限制。这个陈述显而易见的困境是,所谓客观限制并没有说明跳楼行为为什么会发生。社会科学家对行为加以解释的兴趣,在这里似乎被行为结果的必然性解释掉了。因为既然这个结果如此必然,则理性的人就不需要靠着从摩天大楼往下跳,来证实结果是否有必然性,于是任何人在行为上做出了不跳的选择,也就等于从行为的必然结果中可以得到说明。倘若仍有人为了证明自己不会死而往下跳,反而起一种负面示范作用,长此以往,行为上大家都将不往下跳,这个不跳的选择便得到了解释。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ll waltz)将这种学习过程看的很重要,他相信人能客观学习,从而对客观结构有所认识,故结构的力量最终会获得展现。他举了自然状态下捉鹿的故事,根据卢梭最早的版本,捉鹿需要五个人,假如这时候旁边有只兔子跑过去,第一个看到的人就会去捉兔子,而捉兔子只要一个人。要是第一个看到兔子的人留下来跟其他人一起捉鹿,会发现别的第二个看到兔子的人已经去捉兔子了,剩下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余四个人,因为捉不到鹿了,只好挨饿。所以下次这四个人遇到相同的情形时,也会去抓兔子。沃尔兹对于一开始有人为什么不抓兔子不感兴趣,因为这些人迟早会学到教训,而变成自利的人,这时他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会去抓兔子,因为不抓就会挨饿。

不论是死亡或挨饿,应当都是人们极度要避免的负面价值。对这个逻辑,现在有几种反省的方式。一种是对负面价值有时候之所以不排斥,为的是有其他更高的价值,比如一家人为了家庭的团结,即使某次有人自私地去捉兔子害家人挨饿,下次大家仍会坚持一起去抓鹿。像在1958年中国大陆的“大跃进”中,大量生产资源投入大炼钢,许多人不但挨饿,而且还饿死了。这时死亡或挨饿虽还是负面价值,却可以忍受住。在这一点上,主客观的区分依旧维持了,也就是行为者仍服膺于满足最大价值为导向的客观法则,至于有什么价值大到可以超越死亡的负面性,在行为上也可以检验。何况,近数十年大陆的改革开放,或许就是沃尔兹说的学习了。可见“大跃进”并没有真正的超越,当时是虚构的假意识在作祟,害自己受到重惩,最多只能说大陆学习得慢一些。于是,这一种反省方式不能真正质疑到客观主义。

另一种反省的方式,可以从“圣战组织”对纽约双子星的“9·11”攻击事件中得到启示。卡达“圣战组织”的战士似乎就不认为从摩天大楼往下跳就一定会死,如果相信阿拉可以得到永生,这些“圣战士”在攻击之后,不但没有死亡,反而得到了永生。同样的道理,巴勒斯坦建国运动所动员的人身炸弹,各个都正值生命力旺盛的青壮年,在妇女、学生、邻居都可以成为人身炸弹的时空环境中,死亡的意义是什么变得非常具有情境性,对“圣战士”及其家人来说,死亡与永生之间的界线被超越,世俗意义当中的死亡不是一种负面价值,没有惩罚的作用,继起的人身炸弹学习到的,不是前人受到死亡的惩罚,而是获得永生的鼓励,这个鼓励不是对个人的鼓励,而是对巴勒斯坦建国运动的鼓励,个人则是荣归于这个集体所以得不朽。

可不可以坚持说,“圣战士”毕竟是死了,不论反科学主义者如何强辩,他们都是断气了,肉体都不存在了?但是精神能不能长存呢?或没有精神,徒有肉体的行尸走肉,算不算有生命呢?要回答这些问题也许在逻辑上并不困难,靠的是对死亡做出更精确的定义。不过,假如死亡要经过更精确的定义之后,才能成为普世皆准的概念的话,那死亡的意义就不可能普世皆准了。故以脑死为标准的话,有的脑死的人对于活着的人仍有重大意义,有的则不会有意义,这时再宣称从摩天大楼跳下来的启示,就说不准了。那么即使科学家可以宣告一个人死亡,也完全不能判断或说明这个人为什么选择死亡,因为这时死亡不必然是负面的价值,就不能说从摩天大楼跳下来的人是弄错了,也许科学定义的死亡反而证实了跳的人获得了永生。

定义是每个科学家在进行因果分析时不可或缺的工作,不先定义就不能测量,故实证研究的基础在于定义。在技术上,定义几乎永远都有瑕疵,这就决定了实证研究对于因果关系是测不准的。换言之,科学主义的问题是缺乏客观的外在,而不是接近不了那个外在。卡尔·波普(Karl Popper)曾主张后者,即外在客观无法真正完全揭露,他并以此哲理对抗极权统治,强调每一种真理宣告,都必须接受谬化检验,但既然否定外在客观可能完全被人所掌握,则所有真理主张终将遭到谬化。波普因此保护了人的主观自由,宣称定义是一种云状推理阶段,不受外界质疑,外界只需要根据定义来检验变数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对就推翻因果关系,则研究者需重新定义变数。但是,研究者本人在云状推理阶段进行定义的自主空间得到维护。P.5-8

序言

自西潮东渐,百余年来士林动荡。民族自信既溃,全盘西化思想无处不在,影响人文社会学界尤烈。士子文人偕革命志士,莫不以德营与赛营为基,力图去封建专制而后已,从而与统治集团及其御用文人,不时奋激交搏。查其人数尚微,寸铁均无,竟仍酿成气候,颇领风骚。

曾几何时,科学主义与自由主义渐入庙堂,终为统治阶级专擅,竟日益为之擦脂抹粉。前此传道授业之耆宿惊骇不已,或老成凋零,或隐退自求。以致新锐学者不知何以来,不知所以往,上焉者钻研科学技术,下焉者钻营党政人脉,所谓科学与自由,垄断身份与切割历史之武器而已矣,不复为庶民开太平之学。重振士林,更待何时?

夫科学患其大恙,在不察科学之根源非属科学也。故随统治集团性习各异,科学所生社会政治效用岂有相同?列国科学家常见雷同遭遇,其求真精神与自由思想,或为极权霸业亟思封锁,或为殖民母国所巧妙操弄,常不自知。科学家脱其文化历史徒成匠,盖失其方向使然。

尝窃思西学不改,士林不振。故四海游行,朝录野言,夕出异文,虽皆逆耳之言,至舌燥口苦,不知不觉且砌成此集。内中直指科学为术,自由为戏,又妄念后浪淘淘,随意出戏入术,任情自为,而能不为霸业所缠,不受名器所困,还归庶民,以成新知,以御生机。不幸显学呼啸于上,小人围欺于下,如今大将杳渺,廖化乘鹤,重振士林,更待何人?

石之瑜

甲申年八月廿七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各章通过对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及其实践的批判,企图解构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主流论述及其霸权结构,强调文化研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唤醒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于“他者”的平等对待,以及对于弱者(如少数民族)的关怀之情。

——黄俊杰

它为科学主义者打开了一扇窗口,吹入一丝凉风,提醒我们未来在学术的追求上必须敬谨从事,避免不加细查的套用模式,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要避免粗暴地坚持普遍法则。

——管中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会科学知识新论(文化研究立场十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之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7762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30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