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敦煌遗书(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为莫高窟文化艺术。被誉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的莫高窟,保存了自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3000余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5座。莫高窟又是多种文化相融交汇的文献宝库,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文字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的丰富文献资料。
《敦煌遗书(精)》尝试通过点点滴滴的一图一文徐徐打开一扇了解具有逾千年厚重历史的敦煌文化与敦煌艺术的窗。从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古人之智慧、艺术之魅力、世界之美妙。
本书共分为三篇,分别为知篇、行篇、道篇。“知篇”是关于启蒙与学习、书体与文字形态等方面的内容。“行篇”围绕历史与地理、社会习俗、古籍俗文学与诗文抄、书仪格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与说明。“道篇”涵盖了佛、道经文以及相关的特殊装帧和文本形式,如卷轴装、折经装、梵夹装、册子本等,以及靛染、金墨与朱书等。
序言
敦煌遗书,与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
窟建筑、雕塑、壁画等一样,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
,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
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
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一天,定居敦煌莫高窟的云游
道士王圆箓,在清扫第16窟的积沙时,突然发现了一个
暗门后的一间小秘室,室内藏着满满堆积的四至十一世
纪的写本文献和绘画,另外还有一些铜佛、法器、幡、
幢、绢纸画、壁画小样和画具等文物。写本主要是宗教
典籍、官府文书、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启蒙读物
等。写本文字除汉文外,还有藏文、于阗文、梵文、回
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等。该窟室即为第17窟
,并以“藏经洞”而闻名。藏经洞的发现,使被认为是
“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敦煌遗书重现天日。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
主要是指敦煌藏经洞中的佛教经典、道教经典、儒家经
典、文学作品、语言材料、史地材料、科技材料等各类
经卷与文书。王国维先生特别将其与殷墟甲骨文字、汉
简、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古代中亚民族遗闻等并列为“
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的五大发现”。
王斐弘在《敦煌契约文书研究》中归纳:“举凡中
古时代的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历史
、文化、民族、文学、遗书、语言、文字、天文、地理
、科技、建筑、绘画、雕塑、军旅、边贸、风俗、习惯
、交通等领域,均可利用敦煌文献、敦煌石窟等敦煌遗
存进行分类研究”。敦煌遗书毫无疑问是弥足珍贵的浩
瀚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文脉之所在。
目前,幸存的敦煌遗书多以残卷、残片为主,它们
分别流散于世界十几个国家甚至私人藏家之手。这些文
献自发现时起即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它们十分清晰地
还原了中国及中亚诸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十分直
观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一卷卷老旧的文献残
本,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若一
首写在古老沙砾中的壮丽史诗、一曲谱在残卷上的悠扬
乐章、一部“活着的历史”。敦煌遗书对中国史乃至世
界史的研究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独一无二的
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本书精选的图片主要为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保罗·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1945年)中亚探险后
带回的一部分敦煌遗书,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
本部。本书尝试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徐徐打开一扇了解
具有逾千年厚重历史的敦煌文化与敦煌艺术的窗口,并
通过这扇窗口窥见古人之智慧、艺术之魅力、世界之美
妙。
在整个敦煌遗书的序列体系中,“敦煌书法”是本
书编写时的主要关注方向。敦煌遗书中,有较为质朴、
稚拙的书法练习文本,有略带隶书笔意的早期写经书风
,也有结构成熟、稳定且用笔精到、细致的楷书、行书
作品,他们共同串联起来了南北朝时期至北宋初年汉字
书写风格大致的流变过程。此外,还有一部分敦煌遗书
通过不同年代的书写表达,呈现出了汉字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本书还
有意识地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材料、文字形态
、装帧形式等相关内容。本书用“知篇”“行篇”“道
篇”三个篇章,梳理并展示敦煌遗书中的宗教经卷、经
史子集、启蒙读本、书仪格式、语言音韵等各种写本,
并适时地分别讨论若干可供思辨的小话题。
知篇
在儒家关于知识与实践关系的哲学范畴中,“知”
代表的是知识、认识等。本篇选录的主要是敦煌遗书中
涉及启蒙与学习、书写与文字形态等方面的“学而知之
”的内容。
敦煌写本蒙书的影响力及其在敦煌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素来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是重
视儿童的启蒙教育。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对象,主要以
8岁-15岁的儿童、少年为主。随着大量的蒙书写本文献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蒙书以及当
时的民间教育补充了数量庞大、不可多得的研究依据。
据有关学者考证,敦煌写本蒙书依据其性质和用途
,大致可分为识字类蒙书、知识素养类蒙书、家训类蒙
书、应用类蒙书等四大类。如周兴嗣所撰《千字文》,
就是历代童蒙识字教育最为普遍的教材,与《百家姓》
、《三字经》一起成为开蒙识字的必读书。敦煌藏经洞
《千字文》作品数超过了140件,为各类蒙书写本数量
之最。法国图书馆所藏P.2888、P.3062、P.2771等,
书写主题均为《千字文》。
书写者的身份对于书写内容和形式的影响。敦煌文
献中,除了少量的刻本、拓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手写文
本。据考,这些手写文本的抄录者身份不同且社会阶层
不一,大体包含僧尼、道士、写经生、官吏、专业写手
、普通百姓等等。他们抄写的文本内容和书写质量与其
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在这些特性各异
的敦煌文献中就存有大量的学郎抄本、习字本等,如法
国图书馆藏写本编号P.2249、写本编号P.2607就有比较
明显的习字痕迹,犹若当作草稿反复练习相同文字
导语
不可不知的四大文化遗产、国图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敦煌遗书(精)是二十世纪史学界四大发现之一,出世之时,正处在清朝风雨飘摇的末期,遂使这一宝藏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先后被斯坦因、伯希和骗购2万多卷。敦煌遗书(精)先后遭到英、法、日、俄等国“探险”队的劫掠,致使敦煌遗书(精)流散在9个国家的8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机构及私人手中。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不足十之其二,但仍然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合称国图四大镇馆之宝,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后记
《敦煌遗书》不仅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图册,更是一
场集艺术、历史和文化为一体的视觉盛宴。在敦煌艺术
震惊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显学的今天,让我
们一起共同珍惜这份来自古人的智慧结晶,一起共同领
略敦煌文化的非凡魅力。我们希望借助本书能够使读者
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体悟到敦煌文化艺术的魅
力,从而为祖国这份屹立于世界之林、光耀于历史长河
的人类文明财富而骄傲和自豪。
刘含之于杭州西溪
二○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精彩页
敦煌文献中还有一部分手卷在书写用料上十分考究,均为精心准备的优质卷面纸张和材质不凡的书写墨液和色料等。有些卷面材质虽为纸本,但用料是经历了特殊处理的名贵纸张,如使用名贵染料制作底色,并于纸上以泥金、泥银描绘并勾勒宝相花、瑞鸟、蝴蝶、祥云等装饰性纹饰,再施以界栏。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写经纸张在日本、韩国亦广为流传。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四世纪中国与高丽就有了佛教方面的交往,高丽还设有专门的写经院、金字院,金银经书颇为盛行。一般以绀纸(瓷青纸、靛蓝纸)书金字,纸面以泥银绘制散花供养的三尊菩萨像,并以宝相花、唐草纹等泥银纹饰装饰,所用墨液均用纯金、纯银调和,做工精细,极尽奢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敦煌遗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刘含之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495024
开本 8开
页数 6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7100
CIP核字 2023112448
中图分类号 K870.6
丛书名
印张 80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