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我的大学(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阿廖沙在喀山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完全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其间,他抓住一切可以读书的机会,汲取着书中的养料,丰富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见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更加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念。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享誉世界。 高尔基出身贫穷,11岁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高尔基早年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完美演绎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态。 目录 《我的大学(精)》无目录 导语 《我的大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革命活动,直观展示了他们与底层民众的思想碰撞。 不要盼望他人的救济和从天而降的好运,从苦难的生活中锤炼出坚强的意志,在直面的人生经历中愈发聪明,人会在斗争中成长起来! 译本精良!译者陆桂荣,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编写了大量的俄语教材,几十年深厚的俄国文学翻译、研究、教学经验。 高尔基的笔下文字犀利、比喻奇妙、满满的名言警句! 精彩页 我终于乘船去喀山大学上学了。① 我想上大学的念头是受了一个叫尼·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的开导而产生的。他是个可爱的青年,长得又漂亮,有一双女性的温柔可亲的眼睛。当时他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住在阁楼上。他常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书本,这就引起了他对我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不久,叶夫列伊诺夫就让我相信:我有“罕见的科研能力”。 “您天生是为科学服务的!”他对我说,同时潇洒地甩动着他那马鬃似的长发。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即使是个只起着家兔作用的人也能为科学服务的。可是叶夫列伊诺夫如此令人信服地向我表明:大学里正需要我这样的小伙子。不消说,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②的阴魂也被惊动了。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后可以住在他那儿,用一个秋季和一个冬季的时间,我就能完成中学的课程。只消考好“随便几门”课程(他是这样说的:“随便几门”),大学里就会提供我助学金,再过那么五年工夫,我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所有这一切看来都非常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那时只有十九岁,而他又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考完试后,就离开这儿了。过了两周,我随他之后,也动身了。 我外婆送我时劝告我: “你啊,不要再跟人家斗气了,你老是使性子,又厉害又高傲!这都是外公传给你的。可你外公算什么?这苦命的老头子,活着活着,结果成了个大傻瓜。你要记住一件事:上帝不判断人们的是非,只有魔鬼才喜欢干这事呢!好啦,告别吧……” 她一面擦去她那褐色的、松弛的脸颊上的寥寥几颗眼泪,一面说道: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你这个坐不住的孩子呀,要远走高飞了,可是我呢?我就要死了……” 前段时间,我离开了这个可亲的老人,甚至很少和她见面,此时此刻,我突然痛苦地感觉到,以后我已经再也见不到这个如此贴心的亲人了。 我站在轮船的尾部,瞧着她在那边码头的边缘,用一只手在自己身上画十字,另一只手拿着旧披巾的角擦着她的脸和那双充满着对人们无限怜爱的光芒的黑眼睛。 于是我就到了这个半鞑靼式的城市,住在一座狭小的平房住所里。这座小屋孤零零地屹立在一条陋巷尽头的小土山上。小屋的一堵墙对着那片荒凉的、失过火的场地,在这片荒地上,长出了密密层层的野草,在长着苦艾、牛蒡和酸模的杂草丛中,接骨木的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砖瓦建筑物的废墟,废墟下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地窖。一条条无家可归的狗栖息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将永志不忘,它是我所上的几所大学中的一所。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他母亲和她的另外两个儿子)以少得可怜的抚恤金为生。在刚到这儿的最初的日子里,我不时看到这个脸色苍白而又瘦小的寡妇从市场回来,把买回的东西摊在厨房里的桌子上,她十分困窘,发愁地算起了一个难题:怎样用这些小块的肉为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即使不把她自己算在内,做顿有足够数量的美餐呢? 她沉默寡言,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凝集着宛如一匹耗尽全力的母马那种绝望、温驯而倔强的劲儿,这匹可怜的马儿拉着火车上山,它知道:“我拉不动了”,可是它仍然在拉着! 在我到这里的第四天早晨,我到厨房里帮她洗菜,当时孩子们还在睡觉。她低声而谨慎地问我道: “您来这里干什么?” “来念书,上大学。” 她扬起双眉,连同脑门上发黄的皮肤一起向上挪动,一不小心,菜刀切破了她自己的手指;她一边吮吸着伤口的血,一边坐到了椅子上,但立即又跳了起来,说道: “啊,见鬼……” 她用手绢裹好切伤的手指,接着夸奖我道: “您削土豆真在行。” 是啊,还能不在行!于是我把曾经在轮船上干活的事讲给她听。她问道: “您以为,凭这点本事,您就能上大学了吗?”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的大学(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 |
译者 | 译者:陆桂荣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72898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4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6 |
CIP核字 | 2011187341 |
中图分类号 | I5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6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