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浸月寺的风铃/曹文轩画本草房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文轩编写的《浸月寺的风铃》是一本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在本书中,他经历了一次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让孩子喜欢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本书以“画本”形式呈现,意境深远,堪称本土原创儿童的佳作。

内容推荐

《浸月寺的风铃》讲述了:

从板仓小学转学来的纸月是个文文静静、带着身世之谜的小女孩。纸月浑身上下透出的清爽气息反衬了桑桑邋里邋遢的形象。桑桑突然羞涩地意识到自己与纸月的差距,一改往日的泥猴形象,变得整洁干净。纸月的存在无形地监督着桑桑的一举一动。一次,桑桑勇敢地解救了处于围困中的纸月,纸月在心中萌生感激之情,二人纯洁无瑕的情谊在无声的交流中升华……

《浸月寺的风铃》由曹文轩编写。

目录

内容简介

《浸月寺的风铃》正文

曹文轩获奖作品书目(部分)

让透明遭遇存在:成长的价值内涵

试读章节

刘一水跑回家换了衣裳,快近中午时,就觉得浑身发冷,乌了的嘴唇直打颤。放学后,他勉强回到家中就着凉生病了。刘一水的家长就闹到了油麻地小学,闹到了桑乔家。这么一闹,就把事情闹大了,事情一闹大,事情也就好收拾了。到处都有桑乔的学生。桑乔赔了礼之后,联合了板仓小学,甚至联合了地方政府,一起出面,将刘一水等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家长找到一起,发出严重警告:假如日后再有一丝欺负纸月的行为,学校与地方政府都将对刘一水等人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老实不客气的处理。

这天,桑乔对纸月说:“纸月,板仓那边,已没有人再敢欺负你了,你还是回那边读书吧。”

纸月低着头,不吭声。

“你跟你外婆好好商量一下。”

纸月点点头,回教室去了。

桑桑的母亲说:“就让她在这儿念书吧。”

桑乔说:“这没有问题,就怕这孩子跑坏了身体。”

那一天,纸月坐在课堂上,没有一点儿心思听课,目光空空的。

第二天一早,纸月和外婆就出现在桑桑家门口。

外婆对桑乔说:“她只想在油麻地读书。你就再收留她吧。”

桑乔望着纸月:“你想好了?”

纸月不说话,只是点点头。

在一旁喂鸽子的桑桑,就一直静静地听着。等外婆与纸月走后,他将他的鸽子全都轰上了天空,鸽子飞得高兴时,噼噼啪啪地击打双翅,仿佛满空里都响着一片清脆的掌声。

一切,一如往常。

但不久,桑桑感觉到有几个孩子,在用异样的目光看他,看纸月。并且,他们越来越放肆了。比如,上体育课,当他正好与纸月分在一个小组时,以朱小鼓为首的那几个人,就会莫名其妙地“嗷”地叫一声。羞愤的桑桑,揪住一个孩子的衣领,把他拖到屋后的竹林里给了一拳。但桑桑的反应,更刺激了朱小鼓们。他们并无恶意,但一个个都觉得这种哄闹实在太来劲了。他们中间甚至有桑桑最要好的朋友。

桑桑这种孩子,从小就注定了要成为别人哄闹的对象。

这天下午是作文课。桑桑的作文一直是被蒋一轮夸奖的。而上一回做的一篇作文,尤其做得好,整篇文章差不多全被蒋一轮圈点了。这堂作文课的第一个节目就是让桑桑朗读他的作文。这是事先说好了的。上课铃一响,蒋一轮走上讲台,说:“今天,我们请桑桑同学朗读他的作文《我们去麦地里》。”

但桑桑却在满头大汗地翻书包:他的作文本不见了。

蒋一轮说:“别着急,慢慢找。”

慢慢找也找不到。桑桑失望了,站在那儿抓耳挠腮。

蒋一轮朝桑桑咂了一下嘴,问道:“谁看到桑桑的作文本了?”

大家就立即去看自己的桌肚,翻自己的书包。不一会儿,就陆续有人说:“我这儿没有。”

而当纸月将书包里的东西都取出来查看时,脸一下红了:在她的作文本下,压着桑桑的作文本。

有一两个孩子一眼看到了桑桑的作文本,就把目光停在了纸月的脸上。

纸月只好将桑桑的作文本从她的作文本下抽出,然后站起来:“报告,桑桑的作文本在我这儿。”她拿着作文本,朝讲台上走去。

朱小鼓领头,“嗷”地叫了一声。随即,几乎是全教室的孩子,都跟着“嗷”起来。

蒋一轮用黑板擦一拍讲台:“安静!”

蒋一轮接过纸月手中的桑桑的作文本,然后又送到桑桑手上。

桑桑开始读他自己的作文,但读得结结巴巴,仿佛那作文不是他写的,而是抄别人的。

写得蛮好的一篇作文,经桑桑这么吭哧吭哧地一读,谁也觉不出好来,课堂秩序乱糟糟的。蒋一轮皱着眉头,硬是坚持着听桑桑把他的作文读完。  放学后,朱小鼓看到了桑桑,朝他诡秘地一笑。

桑桑不理他,蹲了下来,装着系鞋带,眼睛却瞟着朱小鼓当他看到朱小鼓走到池塘边上去打算撅下一根树枝抓在手中玩耍时,他突然站起来冲了过去,双手一推,将朱小鼓推了下去。这池塘刚出了藕,水倒是没有,但全是稀泥。朱小鼓是一头栽下去的。等他将脑袋从烂泥里拔出来时,除了两只眼睛闪闪发亮,其余地方,全都被烂泥糊住了。他恼了,顺手抓了两把烂泥爬了上来。

桑桑没有逃跑。

朱小鼓跑过来,把两把烂泥都砸在了桑桑的身上。

桑桑放下书包,一纵身跳进烂泥塘,也抓了两把烂泥,就在塘里,直接把烂泥砸到了朱小鼓身上。

朱小鼓抹了一把脸上的泥,也跳进烂泥塘里。

孩子们闪在一边,无比兴奋地看着这场泥糊大战。

纸月站在教室里,从门缝里悄悄向外看着。

不一会儿工夫,桑桑与朱小鼓身上就再也找不出一块干净地方了。老师们看着这两个“泥猴”,一边大声制止着,却又一边克制不住地笑着。

P82-88

后记

让透明遭遇存在:成长的价值内涵

李利芳(兰州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博士)

《草房子》在一个开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写桑桑的成长,这注定了它的艺术品格是上乘的。曹文轩始终没有狭隘地认识理解儿童文学的表现方式与价值功能,他是在整体的“人”、“人性”、“人生”等这些“属人”的本质范畴内理解定位儿童文学的,这从根子上铸就了他创作的意义高度。

曹文轩让桑桑在对世事的观察与体历中成长,他为桑桑一点一点铺开了人生的扇形面,让桑桑澄澈的眼睛逐一地去吸纳融化一个个重大的存在命题。展现给孩子的儿童文学不是“小儿科”,它同样是艺术高超的精神创造物,它考验的是作家如何在给定的“儿童”限制条件内实现文学的本质。

仔细揣摩曹文轩的文本世界构成,你会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深度现实性,同样你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它远离现实的“他性”,它的“创作性”。这是一个曹文轩用艺术思-想过滤与涤荡过的世界,它能给予我们平面现实所不能提供的精神养料。

这一本的主要人物是女孩纸月。她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孩子。她特殊的身世与教养使得她在同类孩子中格外独特。带给桑桑不一般异性感受的纸月,是推动他成长的特殊女孩。但曹文轩设计纸月形象的深层用意则另在其他。纸月的身世背后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存在命题——宗教遭遇人生,具体说是爱情。这是一个异常复杂深刻的人生命题,但通过桑桑透明的眼睛,曹文轩将其展开在世相中。

孩7-8成长究竟能获得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答案的问题。这也正是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需要思考与完成的文学命题。在深厚的东方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浸润下,曹文轩在《草房子》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浸月寺的风铃/曹文轩画本草房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起点插画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99113
开本 16开
页数 1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2013277638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