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藏”过冬。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藏热量”为主。中医理论认为,冬天应当“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即较早睡觉,待早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晚起可滋养人体阴气,如此延长睡眠的时间,减少剧烈活动,才能起到收藏能量的效果。
2.保暖御寒。冬天,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故分布体表的阳气(卫气)就相对比较少,加之外界气温偏低,人体就会感觉寒冷。若衣着单薄或长期暴露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下,机体为了抵抗外界的寒冷,就会调动本来潜藏于机体内部的阳气以御寒。长此以往则会耗竭潜藏于肾中的元阳,这有违冬季养生以“藏”为主的原则。故冬季时节,养生要注意保暖御寒。
3.合理饮食。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可选择如阿胶、莲子、百合、山药、银耳、黑芝麻、豆浆、蜂蜜、甘蔗、雪梨、葡萄、猪蹄、鸡爪、花胶、海参、猪肉、鸭肉等滋阴润燥之品以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滋阴润燥的食物一般偏于寒凉、滋腻,如果食用过量,补阴太过,轻则阻碍睥胃的运化,重则会遏伤阳气。故可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芳香醒脾的作料,如小茴香、胡椒等。另外,冬季的饮食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这个可以通过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辛辣的作料如生姜、辣椒等,或者适量食用偏温性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等。中医所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所以在冬季养阴的时候,别忘了适当地补充阳气,这样补充的阴液在阳气的蒸腾下,才能敷布濡养四肢百骸,才能泉源不竭。泡脚是补肾的好习惯
中国人有每天洗脚的习惯,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不是天天洗澡,但会天天洗脚。这不仅是一种卫生的需要,也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睡觉前用温热水泡泡脚,会感觉全身舒畅,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泡个热水脚再睡觉,感觉暖乎乎的,一晚上都睡得舒坦。
中医学认为,足底是人体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人体五脏六腑,热水泡脚可以驱除寒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调节身体各脏腑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证。
时间上,最好选择晚上9点左右泡脚,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能使身体热量增加,体内血管扩张,有利于活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和劳累了一天的肾脏可以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会因此感到很舒适。
泡脚的工具宜选择木盆,木盆里的温水不会冷却太快。在泡脚水里可以加一些中药材以提高疗效,如丹参、当归等活血药,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当然,药材投放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人士。姜味辛性温,在温水中加入几块拍扁的生姜,有散寒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醋酸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在温水中加入几匙白醋泡脚,可以滋润皮肤,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艾叶也是经常用来泡脚的材料,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泡脚水以40℃左右为宜,不宜太热,以免烫伤皮肤。泡脚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不要太长,泡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
泡脚后,不要再做什么事了,早点入睡,补肾效果更佳,还能提高睡眠质量,美美地一觉睡到大天亮。熬夜,肾虚早衰的大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灯火阑珊之时,还有很多人在为事业打拼,熬夜工作;有的人则是把夜晚当作自己的娱乐时间,通过上网、玩游戏、泡吧、唱K、打麻将来消遣。总之,在现代都市里,夜晚和白天一样忙碌的人群比比皆是。那些习惯了夜生活的夜猫子们,都忽视了养生的重要性,在挥洒青春的同时,也在挥洒着自己的健康。
也许你有这样的体会,经常加班到深夜,一天睡不上几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气色不好,哈欠连天,工作效率不高,思维不灵活,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你长期的过度熬夜耗损了大量的精血,造成了肾精的损伤,长此下去,还会引起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
P42-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