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学版)/无障碍阅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学版)/无障碍阅读系列》是一代德国文豪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最负盛名的成名之作,作者以自己的初恋经历为原型,以书信体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多愁善感、率真坦诚、思想偏激的少年——维特。他在一次舞会上偶遇绿蒂,对她一见钟情。然而绿蒂已为他人未婚妻。这种看不见未来的爱情苦海让维特苦苦挣扎、痛苦不已,最后只能在绝望中为爱饮弹自杀。

书信体的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整部作品就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真实、不做作,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1774年秋天该书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不仅当时“名噪一时”,现在也是“经久不衰”。

内容推荐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编著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学版)/无障碍阅读系列》是一部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维特是一个普通市民阶级的青年,他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向往安静闲逸的田园生活。1771年初春的一天,为处理父亲的遗产事宜,他来到一座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城镇。他忘情地流连于此,并与当地居民成为朋友。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绿蒂相貌出众,温厚善良,重要的是与维特志趣相投。维特对绿蒂一见钟情,他深深地迷恋上了绿蒂。但绿蒂已与阿尔伯特订婚,维特到访时恰巧阿尔伯特外出,在此期间,维特与绿蒂度过了一段愉快又美妙的时光,他们在一起谈论诗书,照顾绿蒂的弟弟妹妹们,探访生病的牧师。在相处的过程中,维特对绿蒂极尽赞美之词,并表现出了对绿蒂狂热的爱,一日不见,他便坐立难安,无法安寝。但阿尔伯特的归来使得维特不得不从美梦中醒来。阿尔伯特忠厚善良,回来后很快与维特成了好朋友。精明能干、诚实正派的阿尔伯特,对维特抱有应有的尊重和诚挚的友谊,对绿蒂怀有深沉的爱。面对此种情况,维特内心愈发煎熬,他既无法割舍对绿蒂炽热的爱,但又自知绿蒂与阿尔伯特的婚姻已成定局,继续逗留在此只不过是徒增伤感。维特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和挣扎,最终决定离开这个让他痛苦难耐的城镇,接受威廉的建议,去公使馆任职。

公使馆的王作并不能让维特大展拳脚,相反,事情和他预想的大大不同。公使馆的人们,迂腐,因循守旧,空虚无聊,严格恪守等级制度。上司的吹毛求疵、故意刁难,同僚的迂腐、守旧,落魄贵族的嘲讽、奚落,这些无不使维特难以忍受,因此他毅然决然地辞职,去往一位爵爷的庄园做客。在与爵爷相处的过程中,维特很快意识到爵爷并不是他真正认同的人,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那座庄园,踏上返回绿蒂所在小城镇的路。

他沿途拜访了初次逗留时遇到的淳朴居民们,令维特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离开以后的日子里,朋友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一些不幸的变故。绿蒂也已经与阿尔伯特结婚。物是人非的情景使维特异常伤感,在这一时期,维特的悲观情绪愈加严重。与此同时,他心中对绿蒂的爱情之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他的内心变得异常纠结、痛苦。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有了自杀的想法。雪上加霜的是,阿尔伯特在此时要求绿蒂减少与维特会面的次数,绿蒂与阿尔伯特之间已出现隔阂,绿蒂不得不服从阿尔伯特的命令。圣诞节前夕,阿尔伯特外出,维特去往绿蒂家,他将内心炽热、忘我的爱情在绿蒂面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要求绿蒂接受他的爱,并强吻了绿蒂,这惹恼了绿蒂,她义正词严地通知维特,再也不会与他见面了。维特内心的失落、悲愤在此时达到了顶峰,他想要与绿蒂告别却被拒绝。第二天,他派遣仆人以外出需要携带枪为理由向阿尔伯特借枪,阿尔伯特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并祝他旅途愉快。当晚,时钟正敲响十二点的时候,维特开枪自杀了。

目录

名师导读

要点提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自序

第一部(1771年)

第二部(1771年—1772年)

第三部(1772年)

第四部(编者致读者)

考点延展

思考提高

试读章节

17、18世纪,法国一批先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掀起了一场对封建专制制度口诛笔伐的启蒙运动,这场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启蒙运动的飓风随即席卷欧洲大陆,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一一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抨击,同时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18世纪,德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摆脱封建统治偏见为己任,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主人公少年维特的出现代表着德国普通市民阶级想要摆脱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意愿。

维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热爱自然,追求宁静闲逸的生活。为处理遗产事宜来到一座小镇,随即沉醉于那里的美景,流连忘返。他的感情细膩丰富,热爱并崇拜着美丽的大自然。例如,他曾写道:“我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早晨那盎然的春意,一颗灵魂完全沉浸在奇妙的宁静之中。”“我横卧在飞泉侧畔的茂草中,紧贴地面观赏那千百种小草,感觉到叶茎间存在一个沸腾的小世界。”他的品性和大多数同龄人正相反,他不喜欢喧嚣热闹的城市生活,却向往安静闲逸的乡镇生活。正如他在给朋友威廉的信中写道:“你一向了解我的生活习惯。我总希望拣个僻静的地方盖座小屋,然后过一种简朴的日子。”

在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维特眼中的绿蒂聪明善良,勤劳坚毅,见解超俗,低调单纯。他与绿蒂情投意合,一见钟情,不幸的是绿蒂已有未婚夫一一阿尔伯特。在这种情况下,维特没有放弃他对绿蒂的爱,他依然常常出现在绿蒂周围,享受着每一次与绿蒂接触的机会。最终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导致绿蒂拒绝与他见面,加之与阿尔伯特之间的隔阂,同时维特单纯地认为他的“放弃”会使绿蒂的生活恢复平静,会使绿蒂重新获得幸福,所以他无奈地放弃了对绿蒂的爱。但是他选择放弃的方式是极端的:自杀。

当时的德国社会,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制着普通民众的思想,维特是这种社会条件下少有的觉醒青年,他渴望个性解放,歌颂自由,赞美爱情,他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这可以从小说第四部分看出来:“你说阿尔伯特是你的丈夫,可这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我爱你,渴望着把你从他的怀抱里拉出来,也成了天底下的一大罪过?”但无奈的是,绿蒂并不是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她虽然内心深爱着维特,但却无法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她也需要阿尔伯特给予她支撑。正如歌德在文中所说,阿尔伯特有着“深沉的外表”,“为人处世非常得体”,并且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另外,阿尔伯特将留在本地,在法院谋一个高薪职位。绿蒂丧母以后,需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她有六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阿尔伯特的所有特征恰好满足了绿蒂的这种需求。因此,即使维特苦苦挣扎,摇摆不定的绿蒂最终还是说出了那句“这是咱们的最后一次见面”,这间接地坚定了维特自杀的信念.

表面上看维特的自杀是一场爱情的悲剧,因“爱而不得”带来的无尽的折磨与痛苦、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使他最终无法忍受而选择自杀。其实不然。维特第一次离开绿蒂后,选择去公使馆工作。他希望能在那里一展拳脚,以消除爱情为他带来的伤痛。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吹毛求疵、按部就班的上司并不能接受标新立异的维特,他处处刁难维特,加上同僚们的庸俗、虚伪、因循守旧,贵族们对维特的厌弃、嘲讽、奚落,这些状况使维特清楚地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横行、封建统治阶级当道的情况下,官场的腐败是必然的。他幻想在这里一层拳脚的愿望落空了。

维特爱情和事业上的双重悲剧都和德国当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18世纪,启蒙运动虽然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依然十分微弱。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之初又具有两面性:渴望彻底击垮封建统治,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但由于自身具有软弱性,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统治阶级。维特正是在这一矛盾体下孕育出的觉醒青年,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觉醒的维特想要发展自我,追求爱情,摆脱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羁绊,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这种新兴思想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之维特自身的软弱性,他的悲剧在所难免。因此,维特的悲剧,不只是爱情的悲剧、事业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P10-12

序言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学版)/无障碍阅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译者 方华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47607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2015090151
中图分类号 I516.44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