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只眼看奥运”:第一只眼,看的是世界顶级的体育比赛;第二只眼,看到了全世界人民四年一度的节日盛会;而第三只眼,则是在二者背后,看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复活的重大意义,这正是“人文奥运”的核心内容,也是本书呼唤“魂兮归来”的含义所在。作者把“人文奥运”的大口号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独出心裁,用孔子的“老”眼光看奥运;别开生面,借体育的新故事说人文。
图书 | 魂兮归来(第三只眼看奥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所谓“三只眼看奥运”:第一只眼,看的是世界顶级的体育比赛;第二只眼,看到了全世界人民四年一度的节日盛会;而第三只眼,则是在二者背后,看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复活的重大意义,这正是“人文奥运”的核心内容,也是本书呼唤“魂兮归来”的含义所在。作者把“人文奥运”的大口号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独出心裁,用孔子的“老”眼光看奥运;别开生面,借体育的新故事说人文。 内容推荐 所谓“三只眼看奥运”:第一只眼,看的是世界顶极的体育比赛;第二只眼,看到了全世界人民四年一度的节日盛会;而第三只限,则是在二者背后,看到厂“仪式的魅力”,看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复活的重大意义;这正是“人文奥运”的核心内容,也是本书呼唤的“魂兮归来”的真实含义。 独出心哉,用孔子的“老”眼光看奥运;别开生面,借体育的“新”故事说人文。在“2008奥运年”来临之际,对广大读者来说,这本随笔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奥运千字文”。 目录 从雅典到北京/2 克已复礼:现代奥运会成功复活的启示/3 “王牌”制胜: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之道/6 顾拜旦:为什么要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钟声/8 “人文”是“奥运”之母/9 神奇地带:北纬35度/11 在Google卫星地图上发现的“人文”和“奥运”/12 大口号 小故事/14 “人文”与“国之光”/16 老北京新奥运——从Google“星图”引发的联想/17 马拉多纳为什么在工体下跪/20 从老马下跪看外援的“人文修养”/22 从马拉多纳想到了先农坛/2 5 该出手时没出手/29 先农坛是咱的“爷”/31 马拉多纳为什么不把自己当“爷”看/34 “仪式化教养”的风采/35 先农坛:五千年的圣火传递史/37 “老坛子”的底蕴/40 从“老坛子”看英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42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集体感动”/44 多修体育场,等于少修监狱/47 “京骂”联想/49 “京骂”疏导与“社会矛盾缓冲器”/51 从德国人的“集体嚎叫”说起/53 “公民秀”训练营/55 公众和政府双赢,何乐而不为/58 “人文”和“体育场”是啥关系/60 英国人的“红军领袖”/61 这就是安菲尔德/63 能集合在一起唱歌的人更厉害/65 你永不独行/67 唱歌就是一种态度/69 咱们的体育场缺什么/70 孔子当年爱K歌/72 吾蹴鞠,尔乐乎/74 “肚子和谐”与“面子和谐”/76 为什么是齐国人发明了足球/78 “玩物丧志”还是“玩物励志”/80 齐国人和古希腊人有哪些相同之处/82 孔子为什么称赞大禹/83 孔子为什么欣赏“野人”/86 孔子的真传整整丢了一半/8 8 孔子没有“半身不遂”/90 当年的“孔子学院”里有体育场吗/91 《论语》耐人寻味的头三句话/92 “礼”的本义是什么/94 “无法无天”是一种错觉/97 有天有法,社会就会“和谐”/99 今天的书生恐怕都不是孔子的对手/101 先有仪式“文”采,后有经典“文”章/103 有“和”则有“谐”,有“社”则有“会”/105 江山社稷:为啥把“国家”跟“庄稼”搁一块儿/108 礼仪之邦,“仪”在何:方/110 真正崛起的是这个“范儿”/112 从一张CD看“大国的崛起”/113 泱泱大国的“泱”,不是“乌央”的“央”/115 盛世的三大主要特征/118 “盛世”的主要特点:扎堆儿/120 老百姓的“导游旗”/123 民乐队PK交响乐团/124 同声相求,同气相投/125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127 “国际舞台”与“家门风采”/130 就是平常六个字,难坏了许多读书人/132 仪式化教养:从一个独龙族猎人说起/134 一副对联看“人文”/136 光看见“婚”,没瞅见“礼”/137 文化,就是相依为命/139 科学短暂,人文恒久/141 没“人文”也就没戏了/142 符号的魅力/143 原汁原味的“民间北京”/145 各有各的舞台,各有各的风水/147 体育场与“人文景观”/149 在韩国体会到的“人文感觉”/150 从奥运会看“非富裕国家”的国家形象/151 奥运会的圣火咱不点了,成吗/154 从奥运口号想到《圣经》里的巴别塔/156 君住球之西,我住球之东/158 北京:伟大的单体作品/160 老祖先留下的“六字真言”/162 孔子与柏拉图:历史性的会见/164 《论语》里的三句奥运口号/165 礼之用,和为贵/16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7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3 天坛:应该在奥运会上扮演重要角色/175 试读章节 从雅典到北京 奥运会,对咱们中国人来说,表面上看是一次体育的机会,实际上,过多少年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体育只是一个引子。 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看,这个机会,应该是一次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好时机:从欧罗巴到亚细亚,从帕台农神庙到万里长城,从柏拉图到孔夫子,从雅典到北京,这中间,需要交流的东西太多了。 奥运会一共在亚洲办过两次,咱这是第三次。有趣的是,这三次都是在东亚文明圈里举办的。头一次是从罗马到东京,第二次是从洛杉矶到汉城,这一次,是从雅典到北京。1964年东京奥运会,奥运会第一次落地亚洲,但它的地域背景更多地意味着日本经济的崛起。1988年汉城奥运会,同样,它的地域背景还是韩国经济的崛起。但这一次,奥运会第三次落地亚洲,它的地域和背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然,和日本、韩国一样,奥运会的举办,同样有着中国经济崛起的地域背景;但仔细琢磨琢磨历史这样的安排,似乎从罗马到东京,从洛杉矶到汉城,都不如从雅典到北京这样的过渡,有着更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亚洲三次举办奥运会,都是在东亚文化圈的国家。随着时间顺序,1964年、1988年、2008年,这三个时间,和东京、汉城、北京这三个地点,似乎和这个东亚文化圈的整体有一个对应,由外环、中环到内环。眼下,来到了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地点,也就是和西方文明的核心地点希腊有一个整体对称感的中国。 不管这是不是历史有意还是无意的安排,反正历史把这篇大文章的结构都给你安排好了,同时,让身处历史中的人们去琢磨这种安排内在的秘密。 导演已经安排好了,具体的戏就由当事人自己琢磨了。同一块欧亚大陆,这么大一个舞台,从西方到东方,从海洋文明到农耕文明,从古希腊文明的鼎盛到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从柏拉图到孔夫子,从古代到现代,从“人本主义”到“和谐社会”,历史已经把一出大戏的剧本写好了,就看你们这些演员的能力了。 这样的大历史背景,应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样的大历史,大时代,Are you ready?咱们是否已经准备就绪? 克己复礼:现代奥运会成功复活的启示 奥运会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到公元六百多年时,这条一千多年的脉中断了。到了19世纪90年代,顾拜旦这些现代欧汾人,又把这个产生于古代的奥运会,在现代复活了。 他们复活的只是一个体育运动吗?不是,他们复活的是一种人类的文明精神,简称“人文精神”。可以设想一下,顾拜旦这些人的举动,放在伽利略时代,能成功吗?肯定不能。放在莎士比亚时代,也不行;放在法国大革命时代,罗伯斯庇尔时代,也不行。只有到了19世纪末,这个条件才成熟了,奥运会才得以复活。 咱再看看,古代奥运会作为一种文明,一种仪式,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应该说,不光是体育,当年,体育只是奥运会整个活动的一个方面。当时的奥运会,实际上是古希腊的一个“文化大庙会”。奥运会举办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里的各种活动,其中有诗歌朗诵会,工艺品展示会,戏剧节,体育运动会,还有贸易交流会,招商引资洽谈会……各种活动不一而足,丰富多彩。 这么眼花缭乱的各种活动,有没有一个核心活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当然有,这就是奥运会的核心仪式,祭祀宙斯天神的仪式。奥运会的创办,就是因为这个名义才成功面世。没有这个仪式做核心,其他活动就成一盘散沙了。 这个核心的仪式,如果用咱们汉语表达,能否用最简练的汉字说明?当然能。几个字?一个字就行。哪个字?就是礼仪的“礼”字。 奥运会这么大,品种这么多,头绪这么繁杂,但它的思路很清晰,因为核心仪式是整个活动的“王心骨”,祭祀宙斯天神是活动中心。祭祀,用咱们中国话说,就是一个字:礼。 后来,奥运会在兴旺了一千多年后,香火断了。香火从哪儿断的?就是这个核心仪式不再灵光了,人们不再搞这种仪式了。奥运会到了后来,已经完全世俗化了,神和人不再交流,光剩下人自娱自乐,最后就走到了尽头。一句话,礼崩则乐坏,圣火的“圣”字没了,这火苗也就成了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少亮头了。 过了一千多年,顾拜旦这些欧洲人发起了复兴奥林匹克的运动。这个活动的成功,核心是一个“复”字。所谓复,就是这事儿不新鲜,不是头一次,古人当年做过的事,我们今天把它重新做起来,让这种古代的文明仪式在现代复活。 古代奥运会成功的关键词,是一个“礼”字,现代奥运会成功的关键词,是一个“复”字,俩字连起来,正是孔子说的“复礼”。 孔子说的“复礼”,前头还有俩字,“克己”。这里有必要把这俩字给掰哧掰哧,为什么?就因为古往今来,多少人解释这俩字,大多给解释窄了。确切地说,是一个字的解释出了问题,“己”没问题,古往今来都一个意思,就是“自己”的己。关键在这个“克”字上。 一个字,有那么复杂吗?没错,事情本来不复杂,在孔子那里并不复杂,就是到了后人这里,给弄复杂了。把这个“克”,简单地理解成“克制”,没向夕卜发展,转成向里发展了。 向里发展也没错,问题是,原来是两个方向,多个方向,后来“大道”变成了“胡同”,路就越走越窄了。 现在想想咱的汉字,这个“克”有多少个意思?克,有克制的意思,但还有攻克、战胜、克服、超越的意思。前面的“克制”,是内向的,内敛的;后面的攻克、战胜、克服、超越,是外向的;拓展的思维方式。用体育术语说,前面的克,属于“防守思维”;而后面的克,属于进攻思维,这两种思维都需要。 谁见过一个运动队光靠一种思维拿冠军的?没见过。 所以,这里的“克己”,就有这样两层意思:一个是克制的意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攻克、战胜、克服、超越的意思。这也正好说到了现代体育的本质上,说到了现代奥运会的口号上。“更高、更快、更强”,什么意思?这不正是“攻克、战胜、克服、超越”的意思吗? 咱们经常听到站在世界体坛顶峰的运动员教练员常说这么一句话,重要的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对手。什么意思?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用古代的话,正是“克己”两个字。 这么来理解古人的话,理解老祖先的话,就感觉咱们的老祖先本来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气度和格局。我们需要继承的恰恰是这种原生态的气质、气度和格局,而不是后来被扭曲的、越来越向内发展、向克制方向单向发展的狭隘想法。 还有一层意思,“克己”,超越自己,从自己走向社会,从个体走向群体,这也是“克己”的一层重要的意思。这一层意思非常重要,我们看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片,短短几分钟,就传达了一个鲜明的奥运理念:走出自我,融人社会。画面上,一个小伙子手持火炬,一个人在跑,紧接着,有人发现了火炬,开始有人走出家门,跟在他后面跑。下面的镜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火炬,也走出家门,上街跟着火炬跑。大人,孩子,姑娘,小伙子,黑人,白人……火炬后面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个宣传片非常有感染力,也很有煽动力,人们就通过这样的一个短片,内心的热情就被煽乎起来了。而这个短片的宗旨,就是俩字:克己。不过您可别往克制的方向理解,这个“克己”说的是八个字:走出自我,融人社会。因为社会需要你,你也同样需要社会。 而要完成这样的双方的需要,就需要你首先“走出自我”,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而这一步,正是“克己”最关键的一步。P2-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魂兮归来(第三只眼看奥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6803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1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