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的故事/科普大师与儿童的对话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史上著名的科普大师们与儿童的一系列启发性对话,他们都是璀璨的星辰,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夜空。大师们丰厚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给我们以滋养;大师们卓越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更让我们敬仰。且让我们了解了科学是美的。

目录

第一章 混沌初开始/1

第二章 人类的始祖/7

第三章 制造工具/1l

第四章 象形文字/16

第五章 千古尼罗河/21

第六章 摩西出埃及/26

第七章 寂寞爱琴海/30

第八章 希腊的征服/34

第九章 中庸的城邦/37

第十章 希腊的风格/4l

第十一章 硝烟起波斯/45

第十二章 雅典和斯巴达/51

第十三章 亚历山大帝国/53

第十四章 地中海的争夺/55

第十五章 罗马的崛起/68

第十六章 帝国的建立/7l

第十七章 耶稣的生与死/81

第十八章 罗马的消亡/85

第十九章 基督教的影响/89

第二十章 查理曼大帝/95

第二十一章 封建制的开始/100

第二十二章 骑士阶层/103

第二十三章 十字军东征/106

第二十四章 权力的转移/111

第二十五章 文艺复兴/121

第二十六章 地理大发现/133

第二十七章 信仰的导师/145

第二十八章 英格兰的革命/153

第二十九章 俄罗斯的扩张/167

第三十章 普鲁士的成长/174

第三十一章 美国独立战争/178

第三十二章 拿破仑的兴衰/184

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一百年/195

第三十四章 美国南北战争/205

第三十五章 走进科学时代/208

第三十六章 艺术与大师/214

第三十七章 瓜分殖民地/219

第三十八章 国际政治格局/222

第三十九章 继往开来/226

关于作者/227

试读章节

居住在荒原上的欧洲原始人类正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有文明的指导,他们就会立即告别野蛮的生活方式,发展起自己的一套文明。这一天很快来临了,他们开始告别自我封闭的原始状态,或者说,他们被文明发现了。  一个英勇的旅行者从不为人知的南方爬高山过海洋,走向了直通欧洲大陆野蛮人聚居地的大路。这位远方来客的老家是非洲,一个叫埃及的地方。  几千年前,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进入了相当高级的文明阶段。那时的欧洲处于荒蛮阶段,没人知道房屋和车轮是什么样子,做梦都不会想到吃饭使用刀叉。让我们先来看看地中海的南岸和东岸——人类最早的文明摇篮吧。  ,  古埃及人是精通灌溉学的农艺家和擅长建造美丽庙宇的建筑师,这些庙宇后来被希腊人所仿造,而那些仿造品又成了今天欧洲人做礼拜的教堂的雏形。古埃及人还创造了一种天文历法,这P16种历法非常精确和科学,以至于如今还有地方在沿用。然而最重要的是,古埃及人非常注意为后代保留下先人的智慧,他们发明了书写术。  今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每天都要读书、看报、翻杂志,一个不识字的人在城市里恐怕会被当成怪物,好像人类生来就该识文断句似的。其实在历史上,文字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在人类历史上是个重要的新生事物。如果没有这些书面记载的文献,我们只能言传手教给后代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文字,先辈的经验智慧也就无法惠及子孙。  公元前l世纪,古罗马的大军入侵埃及,发现河谷里到处是一些奇怪的小画像,似乎表现出一定的涵义。不过罗马人对“外国的”东西一般都不大感兴趣,对这些涂抹在庙宇、宫殿和莎草纸上的奇怪图像的由来,他们不愿深究。当时即使在埃及人中,最后一批懂得绘制这些图画的祭司也早就不在人世了。于是,古埃及的古老的智慧尘封已久,像个文化仓库一样装满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可是无人能解译。  过了十七个世纪,1798年,那个著名的名叫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将军碰巧路过古埃及这个神秘莫测之地,他计划由此路线攻打英属印度殖民地,但是还没渡过尼罗河就遭到英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不过,这次挫败的战事却偶然地给全人类造了一次福,因为古埃及文字的真相在这次远征中无意问被破解了。  有一天,一个驻守在罗塞塔河河畔的法军军官觉得等在小城堡里待命有点无聊,于是他决定去尼罗河三角洲的废墟里郊游一次。埃及神庙的所有东西似乎都画满了奇怪的花纹和图像,他也找到这样一块“奇怪的石头”。然而他在反复看了这个战利品后,发现上面还有另外两种铭文,其中一种居然是希腊文。当时学几句希腊文在欧洲上流社会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所以这个P17

序言

致威廉和汉斯捷: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是他教我热爱绘画和书籍)答应带我进行一次值得回味的探险。我将跟他一起,登上鹿特丹的老圣劳伦斯塔顶。

于是,在天气晴好的一天,教堂里的一位司事拿了一把大钥匙(像圣彼得的钥匙那么大),打开了一道神秘的大门。他说:“等你们回来的时候,若想出去,按门铃就行。”古老的生了锈的铁链子发出沉重的轧轧声,就这样,他把我们与外面喧嚣的街道隔开了,把我们锁进了一个充满奇特新体验的世界。

触耳可闻的寂静,平生第一次与我面对面。第一道楼梯爬完了后,在我对自然现象的有限知识中,又添了一个新发现——触手可及的黑暗。亏了一根火柴告诉我们朝上去的路在哪里。我们到了上面一层,然后又是上一层,直到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层了,然后又是一层。突然,我们周围有了足够的光亮。这一层被当作贮藏室使用,和教堂的顶在同一个高度。一个神圣信仰的弃物,被几英寸厚的灰尘覆盖着,好多年前,这城中的好居民就已经抛弃那一信仰了。对我们的祖先曾经意味着生与死的这些东西,现在则成了垃圾。永远警觉的蜘蛛,在一位和蔼圣人伸出的胳膊之间忙碌着。兢兢业业的老鼠,则在雕刻的神像里筑了自己的窝。

我们往上再走一层,才知道刚才的光来自哪里。粗大的铁栅栏筑在敞开的大窗户上,这又高大又荒凉的一间屋子,成了几百只鸽子的巢穴。从铁栅栏之间,风吹了进来,空气中充满了悦耳、奇特的音乐。

这是我们下面的市井之声,但由于距离遥远,这声音已经被净化了。马蹄??声,大车轰隆声,滑轮和起重机的轧轧声,耐心的蒸汽机发出的嘶嘶声(它以成百上千种方式,做着人应该做的工作)——这些都融合为一种轻柔的、沙沙的低语,鸽子震颤颤的咕咕叫声,则衬托在这美丽的声音背景前面。

到这里,楼梯结束了,梯子则从这里开始。第一节梯子滑溜溜的,很古老,叫人不得不小心地用脚摸索。  爬过这段梯子后,又是一个新的、更大的奇观——城市的大钟。我看到了时间的心脏。我可以听到快速行走的秒针的沉重脉搏——一声、两声、三声,一直到六十声。然后突然出现了一种战栗,似乎大钟所有的轮子都停止了走动,一分钟的时间就这样被从永恒中切割了下来。大钟不停步地又开始了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直到最后,一阵轰鸣,似在发出警告,许多轮子摩擦在一起,然后在我们头顶上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向世界宣告正午的来临。

再往上一层是钟楼。有令人可畏的大钟,精美的小钟。最大的钟摆在中间,半夜间听到它的声音时,我会不寒而栗,因为那预示着出现了火情或洪水。大钟庄严而孤独,似乎在反思着过去六百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年里,它分享着鹿特丹市民的苦与乐。仿佛老式药房里整齐排列的蓝色罐子一样,大钟的周围整齐地挂着小钟。

乡村百姓会在每两周的时间来赶一次集,或买或卖,或探听大干世界的新闻,这时,这些钟就为他们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远离众人的角落里有一口黑色大钟,孑然独立,无声而又严厉——这是宣布死亡的钟。

再往上去又是更多的梯子,且又是黑暗,比我们刚刚爬过的还陡、还险,然后,突然就是宏阔天宇的清新空气。我们已经到了最高的阁楼,头上是天空,脚下是城市:一个小小的玩具般的城市,里面是忙碌的蝼蚁般的人们来去匆匆,每个人都一心想着自己的事。在石头的城墙之外,则是开阔原野的苍茫绿色。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干世界。

从此以后,我一有空闲就爬到塔顶上自娱自乐。楼梯爬起来并不容易,但我费的力气完全值得。

况且,我也清楚我的回报将是什么。我会看到天空和大地,我会听到我的更夫朋友讲的故事——他住在阁楼避风的一角的一个小棚子里。他是这些钟的父亲,负责照管大钟。他还为市民发出火警。但他也有很多闲暇的时间,那时他就悠然地吸着烟斗,想着他的事。几乎五十年前,他上过点儿学,读了很少一点书,但在塔顶上住了这么多年,他已经吸取了那从四面环抱着他的广大世界的智慧。

关于历史,他懂得很多,历史对他来说是活生生的事实。他会指着河的一个转弯处说:“我的孩子,在那儿,就在那儿,你看到那些树了吗?奥兰治公爵就是在那儿凿开大堤,淹没了田地,拯救了莱顿(荷兰西部城市)。”他还会给我讲老莫兹河(在荷兰人海的一条河)的故事,一直讲到这条宽阔的河不再是个方便的港口,而是成了一条奇妙的“大道”,载着特龙普与勒伊特(两人都是荷兰17世纪的海军将军)的船,踏上他们著名的最后一次征程。后来他们为了让大海属于所有人,都献出了生命。

我们还看到了那些小村庄,环绕在佑护着它们的教堂周围,多年前,那教堂是它们的圣人保护者的家。从远方,我们可以看到戴尔福特(荷兰城市)的斜塔。在离它的穹拱不远的地方,沉默者威廉(就是威廉一世,1533—1584)于此被暗杀了。也就是在那儿,格劳修斯(1583—1645荷兰法学家和诗人)学会了造自己的第一个拉丁句子。再朝远处,古德教堂显得又长又低矮,那是依拉斯莫(1469—1536荷兰人文学者)最早的家园。历史证明,他的智慧的力量,胜过好几个皇帝的大军,整个世界都知道这个救济院出身的人的大名。

最远处,则是无边大海的银色海岸线。就在我们脚下,与大海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们的家园,有屋顶、烟囱、房子、花园、医院、学校以及铁路,但这座塔让我们以一种新眼光看待我们的家。

街道、工厂、集市、作坊虽然混乱嘈杂,却成了人类能力与意志的最清晰的一种表述。最好的东西,则是从四面包围着我们的辉煌、辽阔的历史。当我们重新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这历史会给我们新的勇气,来面对未来的问题。

时间在过去时代的无边原野中构筑起来的历史,就是雄伟的经验之塔。想到这一古老建筑的顶部,看到全貌,并非易事。塔里面没有电梯,但年轻人的双脚肯定能登上去,因为它们是如此的坚强有力。  现在,我把钥匙——可以打开大门的——给你们。

回来的时候,你们就会明白我为什么热衷于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的故事/科普大师与儿童的对话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33326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
丛书名
印张 7.4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