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编著的《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讲了一部抗战史,本书的作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图书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
内容 | 编辑推荐 萨苏编著的《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讲了一部抗战史,本书的作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内容推荐 萨苏编著的《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系列图书,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不惜生命来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士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目录 序春霆哥成仁了/1 捍卫我们尊严的事儿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3 战锦州——被遗忘的东北军铁甲列车部队/42 火焚巨兽——十九路军奇袭日军战车之谜/67 车桥之战中活捉的日本兵/76 南京保TJ战中两支成功突围的部队/81 中国空军奇袭武汉之谜/84 逸仙舰殉国遗照浮出水面/89 是谁把出云舰打了个“透心凉” /94 逃出七三一/98 上八路说日本话/103 反攻潮州——日军伤亡一千七百余人的激战/107 上勇无奈乏良刃——抗战中步兵轻武器对日军战车的战斗/114 考证冀中的无名英魂/116 捍卫我们尊严的人 种枪碧血——记抗日杀奸团中的校友冯运修/123 报国欲死无战场——记东北军名将黄显声/130 孙立人手下的“八国联军” /137 孙立人将军轶事/146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陈策将军传/149 搜寻那场战争中的真实 日本老照片中的七七事变/215 伪满海警纪实/221 剖析日本史料中“卢沟桥事变是中国的阴谋”说/228 交通事故水准的“大屠杀”——谈谈通卅I事件/231 毒日——历史文献揭开抗战期间日特机关在华贩卖鸦片秘密/233 南京大屠杀往日本的影子——写在此难七十周年/235 缅甸前线的大阪兵/242 中国战场上的被俘日军/248 追寻“日本八路”松井实的故乡/256 从小町园到“潘潘”——日本为占领军提供慰安服务纪实/260 战败之日的日本人/268 东京远东国际法庭内外的日本战犯/275 试读章节 外一篇东北军在锦州前线的布防 写到中日装甲列车在锦州前线的战斗,为了清晰地再现此战的原貌,有必要对当时的敌我态势,特别是东北军的布防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事实上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并未能迅速控制整个东三省。东北三个省中,马占山以代省主席、黑省警备司令名义督黑省,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部控制兴安屯垦区(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吉林驻军8个旅中,赵毅二十二旅,李杜二十四旅、张作舟二十五旅、邢占清二十六旅、丁超二十九旅,吉林省政府警卫团冯占海皆起兵抗日,不肯附逆。东北江防舰队组织炮队参战。即便日军控制最严的辽宁省,也仅有中部地区沦陷。54个县中,东边道通化等23县在动摇不定的于芷山控制之下(于芷山降日后,唐聚伍据此地组织辽宁民众自卫军,兵力十余万,曾收复东边道21个县),西部锦州为中心的辽西走廊14县则与关内联成一体,在张学良的直接控制之下;辽北的彰武、法库等地也在东北军手中。而各地义军蜂起,连日本长期经营的“关东州”大连,当时也有赵国文、秋世显等领导的。大连抗日放火团”积极活动。附逆伪军稍有风吹草动即反戈相向,东北地区日军的统治极不稳定,形势尚大有可为。 而此时关内国民党政府中,亦并非完全消极,不乏力主支持张学良抗战者。9月21日,陈诚等将领联名上书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蒋、张,表示“国难之际,至今已极,亡国之惨,转瞬即见。吾革命军民以打倒帝国主义为职志,此而可忍,何以为人?职等份属军人,责在卫国,愿率所部与倭寇决一死战”,“宁可致死于亡国之前,不愿偷生于国亡之日”。26日,陆军二十六师师长郭汝栋通电各军长官,要求各路部队誓率所部“武装同志”作外交之后盾。 要是不看历史文献,真想不出陈诚还有这样血气的一面。 对张学良来说,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力主的“通过国联交涉”方针,似乎也颇有进展,国际联盟列强大多表示出对中国的支持。在外交压力下,日本政府方面态度似有软化。10月初,日本公使芳泽在国联发言,有相机归还奉天、将沈阳警务给中国、除两处布哨外撤军等说法。10月22日,国联通过决议,要求日本撤军并在11月16日前撤完。11月1日,国民政府甚至指派顾维钧、张群、张作相、刘哲为东北接收专员,准备接收日军撤退后的东北行政。这种表面的“进展”,当时很多有识之士根本就不予信任,认为第一,国联的决议没有实施效力;第二,日本军部的强硬早已不是日本文官政府所能控制。事实上这种观点很快就得到证实。10月11日,日本关东军发布公告向日本国民宣布战果,仅战利品就达到8,000万元,炮235门,枪17万支。日本举国欢腾,天皇也转而支持关东军扩大战果,形势已经根本不具备日本撤军的可能。 然而,在这种昙花一现的好转情况下,张学良一度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振作。9月23日,张学良通电在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由张作相代理边防军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理辽宁省政府主席。10月初,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率长官公署在北平人员到锦州办公。辽西地区,原有驻扎义县的张廷枢第十二旅、孙德荃独立第十九旅和刘翰东的炮兵第八旅共计两万余守军。当时,由于东北军名将黄显声作为灵魂人物的有力协调,辽西地区在最初的混乱后开始呈现稳定,政府机构重新开始运作。这时,张学良又调常经武第二十旅,以及张树森骑兵第三旅,装甲列车各部进驻辽西。加上黄显声所部三个骑兵公安总队,辽西地区东北军的总兵力上升到近五万人。 根据当时的情况,在锦卅I前线指挥作战的,主要是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和辽宁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 锦州附近的地形,情况如下:锦州扼辽西走廊咽喉,南面与山海关相连,是狭窄的沿海走廊,也是当时辽西部队与关内的连接通道,是守军的后方,要点是锦西、绥中。锦州通过义县与属于热河的朝阳也有铁路相通,但这个方向没有日军,所以基本不需要设防。 锦州向北,有铁路通沈阳,这条北宁线铁路是日军来犯的重点方向。锦州北侧第一道天然防线为大凌河。 大凌河向北,是第二个支撑点——北宁铁路和沟营铁路的交汇点沟帮子。日军可以从两条线路进攻沟帮子,一路是从沈阳沿北宁线南下,途中要经过新民、白旗堡、饶阳河、厉家窝堡、打(大)虎山。另一路是从日军已经占领的营口,经过沟营线西犯,途中要经过田庄台、大洼、盘山、胡家窝堡。这些据点,当时日军都没有控制。 那么,东北军是怎样布防的呢? 根据救国会秘书朱焕阶的回忆,最初组织锦州布防的,是从沈阳撤退下来的黄显声。黄到达锦州后,立即与第十二旅张廷枢联系,沿大凌河布防,以他带来的三个骑兵公安总队与从通辽调来的骑兵第三旅维持辽西地区治安。 显然,此时东北军本部还没有动员起来,这是一个前线将领应付紧急情况的布防。目的是如果日军南下,在大凌河对其进行阻击,以等待援军出关。张廷枢所部是东北军精锐,直接放在前线说明此时东北军顾不上保存实力了。他是张作相的儿子,与黄显声同属少壮派,所以黄调得动他。骑三旅应该是奉张学良的命令紧急赶来的,骑兵不适合防御,因此放在后方。另外两支当时在辽西的部队,布防中没有提到。我推测这是因为刘翰东部炮八旅为炮兵,机动不力,无法紧急应变。而孙德荃部第十九旅是汤玉麟的部队,张学良与汤玉麟关系微妙,所以黄显声不能调动它。 这个布防是在27日张学良下令辽宁省政府移驻锦州之前完成的。 不过,这倒是一个真要打的架势,说明东北军关外将领当时认为后续发展应该是东北军主力出关,不把日军赶走,也要和它碰一碰。 实际上,日军此时兵力并不充裕,并没有能力迅速犯锦。当时日军在东北的主力为第二师团(包括三、四两个混成旅团和直属部队)、混成第三十九旅团、大连警备旅团和六个关东军独立守备大队,以及若干由当地日本侨民、退伍军人组成的“自警团”。这些兵力中,大连警备旅团是看守关东军老巢的,专事防守没有出动。第二师团北上攻击吉林、黑龙江,第三十九旅团在沈阳周围警戒,六个独立大队看守铁道并占领沿线城镇。对锦州,日军只有少量部队和伪军骚扰窜犯。此后,一直到11中旬,日军始终与马占山部在江桥一齐齐哈尔线激战。因此,直到11月下旬,日军并未对北宁线用兵。但东北军方面也没有进行反攻。 这时,双方部署都有些调整变化。 中国方面,由于沈阳沦陷,群情激奋.地方豪强、绿林武装纷纷起事,或拥兵自保,或起兵抗日。黄显声乘机收编各部,在辽西很快得到能战部队万人,增强了前线兵力。张学良下令增援的第二十旅也赶到锦州,装甲车队应该也是这时候出关的。 此时东北军的布防,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只能通过猜测。在双方对峙前线,东北军有三个番号出现,沟营线上第十九旅曾多次与日军前哨发生冲突。11月下旬日军通过北宁线进攻白旗堡的时候,报告中称与第二十旅发生战斗,而救国军一部在黑山一带曾与骑兵第三旅发生冲突。同时,第十二旅官员多次出现在锦州的公开活动中。据此,我推测到11月下旬,东北军把防线前推,北宁线上到达饶阳河一线,警戒线推到白旗堡,但不及新民t沟营线上清除凌印青、张学成伪军后推进到大洼,警戒线推到田庄台。前线以铁路分界,沟营线为第十九旅警戒.北宁线为第二十旅警戒,骑兵第三旅为前方机动兵团。这时,中方有两列装甲列车在前线参加作战,一列为刘汉山中队,配属第十九旅巡逻沟营线;一列可能是沈瑞礼中队(未确定),配属第二十旅巡逻北宁线。第十二旅部队回防锦州。P47-50 序言 写完《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篇书稿,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嘱我写篇小序,于是提笔写下这篇小文。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本书,本身既是独立成篇的,又是我另一本书《国破山河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的续篇。它的主题,与前篇一样,都是通过在日本的史料从一个我们不甚熟悉的角度重温七十年前的那场卫国战争。 这些文字和图片,常常让我为之屏息。例如,兰州空战中,日军轰炸机上的随军记者居然拍到了正在上升攻击的中国战斗机。此时,日本轰炸机队的耳机里一片惊恐的叫声:“柳,柳……”原来,日军从这架战斗机灵动的滚转攻击动作判断,它的驾驶员是日军称为“中国的荒鹫”的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柳哲生。 其实,柳哲生并没有参加这次空战。然而,日军的惊呼,印在了历史的天幕上。 然而,有时的经历,又让我慨然长叹。 比如,一块日军为英勇战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骆春霆所建的墓碑,就引出了它背后的故事。 在日本,通过关系的帮助,曾结识了一个日本记者的后代,他的曾祖父早在二十年代就曾到中国。当时,他是作为风光摄影记者来到中国的,所以拍摄了大量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照片,特别是大批当时文物和古建筑的原始照片。而抗战打响后,此人又做了《每日新闻》的随军记者,拍摄下大量战地照片。这些照片中部分被当时的日本报刊使用,但是大部分被他私人保存起来,并加上和他同时去采访的若干记者(分别在华北和华南甚至东南亚等地采访)的照片,在1943年影印了赠送少数亲朋好友。当时不过寥寥百册,如今存世的大约已经可以个位计。萨受邀到此人家中,得允随意翻阅和拍照他曾祖父留下的照片,足足有六大册!其中有大量极为珍贵的照片,对抗战史的研究个人认为具有重大意义。(正在与出版社共同努力,争取让这数千张珍贵照片早日面世,与读者共同感受那个远去的时代。) 这位记者拍摄了日军为一名宁死不屈的中国飞行员修建的“故中国航空士骆春霆之墓”,我把这张照片也翻拍了下来。为何会出现日军为中国军人修建的墓葬呢?这并非日军“仁义”,而需要了解这个海岛民族的特点。日本人古来尊崇强者而欺凌弱小。骆春霆负伤落地后,宁可饮弹自尽也不肯做俘虏,让日军震惊于中国有如此的勇士。为他修墓,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令我惊讶的是,当我把发现这张照片的消息放到网上后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来电话的女士第一句话就是——“骆春霆是我的哥哥……” 打来电话的,是骆春霆少尉的妹妹。通过她的电话我才知道,骆舂霆的飞机在风陵渡空战中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记录他为“失踪”。骆春霆的家人一直不相信他当时阵亡在空战中,总希望有奇迹发生。 骆女士声音略带颤抖地问我:“这真的是骆春霆的墓吗?会不会是我父亲后来去那里为他建的衣冠冢呢?因为墓碑上的毛笔字很漂亮,有点儿像我父亲的字。” 为此,我与日方有关人士进行了联系,得到的消息是令人失望的——当时是日军竹野队(按照番号似乎属于日军陆军第四二三五部队)搜查到坠毁飞机残骸和受伤的飞行员。这名双腿都已经切断的飞行员在日军逼近的时候拔出自己的手枪饮弹自尽。日军对他的勇气颇为钦仰,他们埋葬了骆春霆少尉的遗体,并树立了墓碑。 拍摄照片的日本记者生前还赞叹过——这个飞行士好勇猛啊。 可惜,没有更加详细的消息了。 当我把这个消息转达给骆春霆少尉的妹妹,如今已经是79岁的老人时,她似乎早已猜到了结果,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当时和他一起的飞行员到我家,很难过地说:“春霆哥他成仁了……” 春霆哥他成仁了。 无论是这种淳朴的袍泽之情,还是我们已经不再使用的“成仁”这样的说法,短短一句话,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七十年前的时候。 我仿佛时时能够感到,冥冥中骆春霆少尉他们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和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他们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六十多年后,我们作为后人,是无法不写这本书了——《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萨苏 2008年12月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萨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4065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5.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25 |
宽 | 16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