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框架:信息与物质的重新认识
内容
编辑推荐
1.过去人们关注,信息如何影响人来改造物质世界,今天却不得不面对新的情况。在新的世界改造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实践。
2.这是一本关于信息学的书,它将告诉我们如何在庞大的信息中找到行动的锚。
内容推荐
本书从哲学的视角,对20世纪特别是21世纪以来研究信息—主体—物质三者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信息生产动力的深化与细化中,新框架出现了。作者认为,人们必须进行生成信息、把握信息、改造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实践。作者警示:在信息的实践道路上,人类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和推动实践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目录
目录

引子/1

第一章 信息已在
第一节在新世界谈论新世界 / 10
第二节无信不立 / 15
第三节直面信息 / 22
第四节信息的层块 / 31
第五节信息的环境 / 48
第六节共同命运与破壁 / 60
第二章 扬弃与告别
第一节“踹门” / 82
第二节扬弃 / 98
第三章 新框架
第一节对信息的新框架 / 152
第二节切割信息 / 193
第三节主体与计算 / 195
第四节算法 / 198
第五节干扰与噪声 / 201
第六节关于框架和框架之外 / 202
第四章 信息之源
第一节信息来源 / 210
第二节主体信息的源动 / 213
第三节信息文明 / 218
第四节信息之源的变化 / 224
第五节欢迎来到信息视角 / 226
第五章 信息的流变
第一节辩证法与新对话 / 236
第二节起承反合 / 242
第三节信物 / 243
第四节主客 / 249
第五节先后 / 253
第六节内外 / 273
第七节真理与谬误 / 278
第八节有为无为 / 282
第九节一条只能踏入一次的河 / 285

结语 人们浮在大地上
双脚离地 / 292
虚化 / 295
信物合一 / 297

后记 299


引子
人们不知不觉“灵魂出窍”,在另一个世界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和空间并从事活动,这个世界就是信息世界。它由信息组成,和我们习以为常的物质世界并存。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人类在地上直立行走了700万年A,在200万年前开始制作工具B,在2万多年前开始塑像和绘画C。从构成人类的DNA形成,到语言、图画的诞生,再到发明文字,人类的信息生产已经在几百万年间经历了不同层次的扩展。但这些都比不上当前时代的巨变——随着互联网诞生,一个近乎单纯以信息而生、无信息而灭的世界将亿万人类、世间万物互联互通。仅仅一代人之前,它还是少数人体验的新锐玩具。如今,这个新兴的信息世界正在吞噬以前独立的各个信息世界,实现着大一统。
它既是无形的又是物质的。信息依赖物质存在,没有必然的性状。在过往的社会信息生产中,人是当仁不让的中心,色彩、声音和动作等物质的具体形式与运动组成了表达,这些表达又还原于人类感官的捕获,使文字、旗帜、剪刀手等在人的理解中再生成为信息,并通过转达形成再循环。计算机、电缆、无线电和光纤的参与使信息生产与传输走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显示器、扩音器、VR眼镜使表达更加自由。依赖于具体可见物质的信息生产行为地位下降。相当部分的信息生产、传输、储存、理解与表达环节通过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在纳米级微观世界运动,它们构成的编码在转译前并不直观。信息生产脱离了传统的具体劳动和可见物质。
新的信息世界是人创造的,却又多了一些非人的活跃者。我们今天已经离不开优选的信息机器。这些具备传感、采集、传输、计算、储存等功能的机器与软件合一,规模化生产某些信息的速度远超人类,已经成为信息生产的新兴主体。它们中的一部分具备完整的信息功能,可以理解很多种表达,实现了非生命理解信息的突破;一部分和汽车、机床、机械臂联动,能够根据信息行动,展现出光明的未来。时至今日,作为信息机器核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已经是人类重要的贸易品。人类利用这些机器加强信息生产的每个环节,将一切信息想方设法转换为数字,上传到信息机器内部,发布到信息世界中。在信息机器生产的支持下,人类社会积累的信息迅速增加,计算能力日益增强,算法不断迭代,提升了社会经济自动化、数字化、规模化的程度,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整体进步。
崭新的信息世界互联互通,它在信息机器的联通效应下具备无限可能。过去那些孤立的、缓慢的旧信息世界被纳入统一的新世界。旧信息在网络上获得新形态。个体、博物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交易所等旧的信息生产者都被网络化了。社交网络、消费网站、搜索引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的信息平台将社会上本来分为圈子和集团的独立信息生产集中到全球互联网上,大量信息得到无偿分享或有偿交换。一切皆可上网,绘画、文字等信息被以二进制储存到电脑中,自然界孤立的、标准不一的信息生产,如生物激素、DNA传承与变异、动物社交行为等也被研究并转译为人类的信息,进而上网。互联的信息世界不仅仅是网民的世界,而且正成为信息机器交流的通用平台。新世界比新大陆辽阔多了,它是信息填充出来的,将随着人类的实践继续成长,渐近无限。
信息世界正在继续成长,技术是这一进程的关键。数字孪生A将所有需要统计的事物安装上传感器,使每一种物质都有其对应的信息描述。电子尘埃A使一定区域充满传感器,使人类对空间内的情况得到总体把握。万物互联B借助5G/6G网络和卫星互联网,使各类信息机器能够随时上网,实现信息世界对物质世界的细节把握与实时操纵。量子计算正飞速发展,为采集和使用信息提供无穷的计算能力。信息生产的几个技术关口一旦突破,信息世界的发展势头必将更加迅猛。
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信息生产正逐步在经济活动中超越物质生产所占的比例。人类在信息世界的生产生活时间越来越长。曾经仅占一小撮的“网民”,已经发展为超过全人类半数的庞大群体。信息生产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人类正在信息世界结成新的社会关系。
旧垄断正在被打破。过去由少数专门岗位和机构掌握的大众信息生产活动被普及开来,搜索引擎、论坛、社交软件、短视频等工具使多数人能够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信息权力被分散了,又被资本再次集中。新的文化产品加速传播,挑战着旧文化和旧道德;新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世界壮大,冲击着旧体制和旧规则。
过去人们关注信息如何通过影响人来改造物质世界,今天却不得不面对新的情况——在信息世界改造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实践。这个伟大的世界比五百年前地理大发现联通的新世界还要广阔,它将是无穷无尽的。
人们的需求已经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断网堪比饥荒的年代。劳动的格局也迎
头赶上,以信息为主要劳动对象的信息生产时代正在到来。以土地作为主要劳动对象的农业时代和以物质产品作为主要劳动对象的工业时代,都曾经历这种壮阔的变革。信息生产的崛起,将是人类几十万年生存目前都未曾有过的超级转型。
在转型中,生产领域不同、占有资源不同、劳动主体不同、处理对象不同,这些差异被放大,甚至对立起来。物质生产的实体经济和信息生产的虚拟经济、掌握信息和不掌握信息的人、占有信息机器和不占有信息机器的人、掌握信息生产技能和不掌握信息生产技能的人、人类的信息生产和信息机器的信息生产、自然界的信息生产和人类世界的信息生产等,这些差异不仅是“不同”,而且是大大小小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处理将决定信息世界相当时期的面貌,决定人类的发展方向。
信息生产崛起不可能只展现好与坏中的某一面。从生产转换的角度来说,这是人类开启社会生产以来优选的变局,其中包含的辩证运动带来不同的可能。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人类计算和统计的能力大大提高,一切被数据化后,人类对现实运动及其未来趋势的预测准确性必将提高。生物学家津津乐道于遗传信息编辑将会带来的寿命延长和新型人类。计算机专家憧憬着量子计算带来的无穷算力。金融家开始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实践量化交易和现代货币理论。生物学家已经把生物研究变成了基于基因的编码学研究。
在悲观主义者看来,后人类理论可能变成现实,随着信息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主体地位不断衰落。面对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最终不是输给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类的神人,就是被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一些学者提出后真相理论,主张信息生产能力已经被部分人把持,导致另一部分人永远无法获得真相,拥有真相能够操纵信息的人将成为世界的主导者。
林林总总类似的理论充分反映了变局中蕴含的希望与失落、痛苦与美好,它们往往带有田园牧歌的气息,碎得令人难以找到整体的有效批判或建设。我们不能止步于这些憧憬和踟蹰,只有进行自己的深思和笃行,才能在信息世界中继续前行。
在哲学、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认识与实践中,前路仍旧阻碍重重,旧时代的痕迹仍旧在全球范围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的思和行应该从它们的失败和新实践的发展着手,真正进入感性世界的
变化。
当代的中国人不能遗忘2008年的精神洗礼,那是一代人觉醒的时刻。2008年在西方达到高峰的经济危机使已有的经济学陷入不断为自己打补丁的窘境,它们既不能很好地解释危机,也不能指出真正摆脱危机的路。为了反危机和刺激经济而持续十年以上的货币扩张已经使“新自由主义”A和它指导下的虚拟资本主义丢掉了自己的神性。
美国2016年、2020年的两场总统大选给中国人带来了震撼的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更多的中国人头一次持续地了解美国政治的实际情况,而不仅仅是吃着瓜子看到的某种光鲜外衣。在特朗普(Donald?Trump)同其反对者的政治斗争中,政治学、民调、美国传统媒体、新兴互联网媒体等曾经令一些人仰视的概念和存在褪下了金粉,关于西方政治的庸俗宣传迅速失色,即使回潮也涛声不再。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焰火映衬了欧美的经济危机,使中国人在经济领域更加自信,那么2012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的转变则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看得到的向好。
宏观巨变本身不能在短期向我们展开自身的全貌,在2015年开始的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已经让我们有了切身体会。在中国巨变带来的现实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状对照后,谁更代表未来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对于当代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变是生命体验的主轴。
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1622亿元;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用几十年经历了很多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较为地改变了。
中国人的信息生活也同样出现新貌。在1978年,中国最有力的大众传媒还是发明于20世纪的广播。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64K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2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
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未来前途已经初现,既然政治经济仍在转换,生产还在变革,那么让中国人的思考停下来就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的思想饥渴靠前。对一些取巧者来说,想以引进者的身份独占某个西方学说的解释权,以此居高临下也不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经历解放、实践和交流后觉醒的人民。西方思想的现状使中国人民不再止步于从西方购买一个概念然后宣布跟上时代,而是要通过深思和试验,看看是否适合这方水土这方人,并提出超越性的理论。
在新时代,做时代的思考,这是一种幸福。当时代的危机和变革都离不开信息生产崛起和新信息世界形成时,以信息为线索进行总体解释是个不错的尝试。
信息生产已然崛起,我们就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去观察信息,使我们对信息实践的认识更为透彻,并以此作为增强解释力的武器。政治经济相互独立的学术宣传已经在欧美的经济危机中丢了面子。我们来尝试
论述部分信息的政治经济学现象,提出新的虚拟经济概念,探索社会的经济而不是经济的社会,讨论信息劳动的现状,并论述这一经济发展带来的当代虚拟资本主义的统治及其当前的危机。
本书将尝试论述文明这一人类优选的信息生产成果,并将其与当前的全球现象联系。
本书尝试告诉信息世界的人们——我们可能尚未联合起来,但是我们已经日渐联通起来了!
让我们先从理解信息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框架:信息与物质的重新认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13747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10000
出版时间 2024-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