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和寂寞
内容
编辑推荐

赵鑫珊是精通四国语言的著名哲学家、作家和教授。许多年来,作者一直在观察、注意和分析生命场中最基本的事实。他认为,寂寞和孤独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心理现象。两者有紧密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作者说,他在这部书稿要谈论的,归根到底是人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挖个地道,越狱逃跑……

内容推荐

作者多年来一直观察、注意和分析生命场中最基本的事实。心理动机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为了粉碎、驱散日常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千篇一律,找个新刺激。他以孤独和寂寞为题,将自己的感想融入到哲学式思考中,并针对生活现象,用独特的语言来寻找理解方式……

目录

题记三则

一、荒诞,困惑

二、人类感情谱

三、游戏世界

自序

我找新刺激,故我在——不断寻找新刺激的大写人

序曲

我游戏,故我在

一、单调、枯燥和千篇一律的形而上根源;

二、康德、席勒和斯宾塞的“游戏说”;

三、中国古人的“发愤闷说”

分清寂寞和孤独

给人生世界三个惊叹号或者把人生世界陌生化

第一编 日常生活层面上的游戏涌动

硬世界,软世界

婴儿的游戏

手机短信,手机传情

遍地的扑克和麻将

赌博这种游戏

为赌而赌的可歌可泣

独自一人下象棋的悲壮

博客·寂寞·孤独

数码击碎单调  

游戏的陷阱:网络上瘾

“超级女声”现象

啊,寂寞的世界,世界的寂寞!

第二编 艺术是自我拯救和普度众生

上帝玩平衡

刘女士一路哭

有哲学倾向的艺术家同孤独格斗

西方插图艺术的陌生化效果

绘画中的寂寞和孤独

音乐中的寂寞和孤独

同寂寞和孤独厮守在一起

孤独的建筑和建筑的孤独

关于纹身:寂寞的符号

第三编 科学是根救命稻草

人类研究科学的动机

科学:把大自然陌生化

荒诞的л和л的荒诞

孤独的数学和数学的孤独

第四编 心与虚无游的哲学

白居易的分裂自我

什么是“家”?

世界哲学→孤独→世界哲学→……

宗教感情和信仰起源于孤独

开门“幸福课”

第五编 从精神病学和脑科学看寂寞和孤独现象

空间·时间·人类

“零夫人”的脑根源

结语

解剖我自己:我是谁?

逃脱追捕

试读章节

星巴克。

这里有杯牛奶咖啡。现在要你把咖啡和牛奶这两大元素截然分开,分得一清二楚,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在这两者,咖啡这种成分更基本些。——这才是“星巴克”叫咖啡馆的原因,而不叫牛奶馆或牛奶屋的理由。

不过今天许多人(尤其是白领)常把寂寞和孤独混淆了。我听到她们在公开嚷嚷:

“啊,我最近孤独死了!”

其实他(她)是寂寞,并伴有空虚和无聊,不是孤独。当一个人感到寂寞难忍,空虚得发慌,他(她)便习惯性地、本能地往人堆里扎。—一这便是茶坊、咖啡屋、夜总会和购物中心……兴旺发达、客朋满座的基本原因。

这里有个心理学公式:

寂寞+寂寞+……+寂寞=不寂寞

所有热闹场面都有这个公式的身影;都受这个公式的支配。当然,夜总会一结束,狂欢节一闭幕,情人节一过,第二天太阳从东边再出来,寂寞又会卷土重来,向人猛扑,袭来,死死缠住人不放。

寂寞和孤独都有这个时时反扑的特点。

所以寂寞和孤独成了人的生存本身或影子。它不是—件可以随时脱掉的外套。它是我们的血和肉,深深嵌在DNA中。

上述公式并不适用于孤独感。

当—个人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不会扎向人堆。在人群里,他更感

到孤独。

我国古人早就有这种说法: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苏东坡更是一语道破:

万人如海一身藏。

——这可不是寂寞。

寂寞和孤独联手向人发起攻击也是常见的。——这叫草原“狼群”的偷袭。也许这就是孤寂吧!它的级别略低于孤独。

不仅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富人)时时混淆了“寂寞”和“孤独”,就是西方人也经常不加区分(当然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孤寂)。

最近专门统计因特网上各种词汇搜索频率的GOOGLE Trends表明,爱尔兰网民在搜索栏输入频率最高的—个词是“孤独”。

这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要知道,爱尔兰在经历了百余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如今经济增长强劲,而且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之一,但它的居民却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人群!

可见,物质生活富裕了,人的精神(灵魂)空间及其归宿和寄托便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寂寞”和“孤独”得不到及时排遣,人的幸福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过,我怀疑爱尔兰人用词不准确。估计大多数网民是“寂寞”。有些人的内心也许是孤寂。真正孤独的人是不会在搜索栏中输入“孤独”这个字眼的!如果他输入了,便不是孤独,只能是寂寞,最多是孤寂。这是三个层次,孤寂居中。

在“孤独”搜索频率高低的城市排名中,都柏林位居榜首,接着是墨尔本和新西兰的奥克兰。

前些天我读《参考消息》,有篇译自《今日美国报》(2006月22日)的小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美国人比以往更孤独。”

我仔细读了两遍,认定不是孤独,而是寂寞,最多是孤单、孤寂,达不到“天地间”的孤独层面。  —般美国人(包括吃文字饭的记者)常常也混淆了“孤独”和“寂寞”。因为从概念上去区分两者,是哲学思考,不是社会学层面上的描述。更不是出身于新闻或传媒专业的人能够分清、把握的!

我没有读到原文。也许是译者的错误,把“寂寞”习惯性地顺手译成了“孤独”。

文章的主要段落如下:

“研究显示25%的美国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

“美国人现在拥有的密友和知己比20年前少了1/3,这表明,与过去相比,人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孤独而且封闭。”

“1985年,每个美国人平均有3个可以向其倾诉心声的朋友;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个,而且还有1/4的人根本就没有—个知己。”

这显然是属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学层面的寂寞。知心朋友即便有12个,或一个连,—个人的内心孤独也.无法根除。这恰如—个人把某人拉住,他还是免不了一死。因为“死亡”对一个人的生命之旅是必然的、唯一的结局。

“孤独”和“死亡”同处在—个层面。某人平时只有寂寞,一旦死亡临近,他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孤独!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我能理解这些西方人的寂寞、孤寂和孤苦无告心境。在国外,我有切身经历和体验,尤其是遇上雨季,黄昏有教堂钟声缓缓传来……

我好像觉得,孤寂常来敲我的门,不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很难截然分清孤寂人和孤独人。他们也去泡茶馆、酒馆或咖啡屋。不过孤独人偏爱找个幽静的角落坐下来,去作生的沉思和死的默念。

所以泡茶馆、酒馆和咖啡屋的,不外乎这三种人:

人生之旅的寂寞客:

生命场中的孤独客,即字宙闲吟客;

两者混合物,即孤寂客。它是中层者。不低,也不高。我好像

属于中层,恰好同我的经济地位吻合。——这是巧合。没有必然联

系。

P36-38

序言

     我找新刺激,故我在

              ——不断寻找新刺激的大写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科学也可以像数学和自然科学那样实现公理化,即从几条颠扑不破的公理出发,去构造—个完整的、不可动摇的体系。比如:

西方经济学研究中便有一个大前提(或核心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人性所决定了的)就是说, “经济人”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人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均把“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所以“经济人”这个工作假设是经济学研究中不能存有争议的一条天经地义的公理。

  同样,有关人的本质研究,还有一条公理:饱暖之后,人渴望用游戏来驱散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无聊、沉闷和乏味。—_这就是内心的寂寞和空虚,以及更深一层的孤独。

老实说,我之所以拿起笔来写这部书稿的根本心理动机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为了粉碎、驱散日常生活的单调、无聊和千篇一律,找个新刺激。

其实我在头一本书稿《野生动植物看人类——21世纪的寓言》刚画上最后一个句号还不到—个小时,我便迫不及待列出了这部新书稿的写作提纲。如果我三天不动手写本新书,找个新刺激,我就会掉进日常生活中的无聊、苦闷和单调的深渊,活活被闷死。

其实在这深渊的底部不是什么寂寞,而是孤独。——天地间人的根本孤独处境。

许多年,我一直在观察、注意和分析生命场中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当然我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观察和分析的对象):

人在饱暖之后,最大的死敌是日常生活中的单调、苦闷和无

聊。于是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击碎由枯燥、沉闷和单调组成的重重包

围。

当然。每个人冲决和击碎包围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会因人而异。

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眭、性格、基因、经济状况、文化素

质和社会地位……有差异的缘故。

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的差异更大。饱暖之

后。你在看什么,听什么。逛什么,迷什么。醉什么,狂什么。是不

尽相同的。

人的本质在迷、醉、狂的对象上面暴露无遗。

你为什么狂、醉、迷,你就是什么人。

这划分相当准确。

杜甫写过这样两句: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江汉》

其中“孤”是个关键词。

当然,蓝天底下、大地之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寂寞(单调、无聊和空虚这“三剑客”组成了寂寞)。只有少数人才深深感受到了生存在天地间的大孤独。

寂寞和孤独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心理现象。两者有紧密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唐·王昌龄《长歌行》

人拥有两种镜子:物理光学镜子;精神(心理)分析镜子。

前者照外表,后者照出本质。

人的本质是在你游戏的对象上面暴露无遗的。你玩什么,玩得着迷,玩得心跳和疯狂,你便是那对象。  人是饱暖之后必然要去玩耍的动物。都是玩家。有小玩家和大玩家之分。

女人在寂寞难忍的时候,经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泪盈满脸,悲泣哽咽。

男人在孤独的时候,常去荒野、树林中漫游,或对月浩叹。这时他落下的是心泪。

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在冲破三重包围圈。我在冲破,故我在。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宋·辛弃疾《贺新郎》

“酒”、“歌”、“狂”是三个关键词,把它们推广,作广义理解,即构成了本书稿的主题和内容。21世纪的“网络一代”依赖网络,网络成了新鸦片,正是新型的酒、歌、狂。在他们的体内好像有成瘾组织。其实这是人脑现象。

墨子(前468—前376)说过: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说得非常简洁、精辟和概括!

这个命题不仅道出了后来2500年东西方文明之旅不断向前推进的基本动力和总的趋向(因为欲望是火车头,是永不熄火的发动机),同时也预示了—代代人(包括当今21世纪的我们)在饱、暖、安之后的—切行为:驱散苦闷,粉碎单调,打破千篇一律或喜新厌旧。

求美、求丽和求乐即是这驱散、粉碎和打破。

如果人类只停留在常饱、常暖和常安的最初级、生理满足的层面,那便不是真正、充分意义上的人。也不会有人类文明的多彩多姿和灿烂辉煌,包括今天的手机、电视、电脑和每秒钟能进行3万亿次计算的超级计算机的问世。当然也没有人类登月的太空之旅。

在本质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玩得心跳,都是人寻找新刺激的表现和结果。

人有三个层面的不能忍受:

处在三重包围圈的人。

这是人生存于斯的基本状况或根本处境,也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哲学规定。

第一重是求饱暖,属于生理层面,和野生动物的需求相同。

第二重是寻求新刺激,玩得开心,心跳,粉碎寂寞、空虚和无聊的夹击和围剿,从而演绎出了人生的多彩多姿或叫人生多样性,涵盖面极广。

第三重的层面最深,它是天地间大孤独感的领地。

不过,在人类感情谱中,介乎于寂寞和孤独之间的还有孤单、孤寂。这两者的层面或级别略高于寂寞,但又低于孤独。

不能忍受饥寒交迫:

不能忍受日常生活的苦闷、无聊、空虚、单调、枯燥和千篇一律。这便是喜新厌旧;

不能忍受天地间的根本(元)孤独。

这就是我所的三重包围,它仿佛是一座无形的特大监狱。我们每个人都被判了无期徒刑,但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越狱逃跑。在本质上,打扑克、搓麻将、下象棋、跳舞、从事音乐活动和研究数学……都是玩,都是游戏,都是越狱。

我这部书稿要谈论的,归根到底是人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挖个地道,越狱逃跑。

农业生产是每个人有饱暖的保证。天下无农夫,则举世皆饿死。

中国古人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有了余食,然后才开始游戏,找新刺激。在本质上,科学、艺术和哲学创造性活动也是游戏,当然是高级游戏。游戏有等级之分。

饱暖在先,求美、求丽和求乐在后,游戏在后。

这是“逻辑与存在”(Logic and Exlstence)这个哲学命题在人的生存中最主要的一种体现。

不可能寻求新刺激或游戏在先,饱暖在后。

人在饱暖之后才开始感觉到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苦闷、空虚、无聊和千篇一律,于是才有了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和跳舞……等游戏活动,为的是发泄体内过剩精力。

不要回避,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这是天性,有它的脑根源。

有屋住(即便是草屋和小木屋),然后才用游戏手段去粉碎生存的单调,驱散精神上的苦闷和无聊。

人只有在饱暖(有屋住)之后才去谈情说爱。

恋爱既是生理也是心理上的需要,即寻找心理上的新刺激,让大脑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生化物质,人才觉得兴奋、快感和过把瘾。今天的年轻人习惯用个“爽”字。人人都在追求爽的生存状况。

谈情说爱,一旦有了音乐作为伴奏,就像往一杯咖啡放了些咖啡伴侣。所有的苦闷、单调和枯燥会立即闻风而逃。(当然不是永久的,是暂时的逃走,过不了多久,它们还会回过头来反扑、撕咬、撕裂人心。)有了饱暖,人才开始讲礼节。汉代司马光说:“仓廪实而知礼,衣食足而知荣辱。”

由此看来,人认识自己不容易。

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只有人才会哭、会笑。

如果有匹草原狼在山谷里大笑或大哭,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种现象。幸好,不会有这种现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和寂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鑫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1994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5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