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小说并非从凡尔纳开始,但在幻想的规模上,特别是在科学的语言性上,凡尔纳大大超过了前人。凡尔纳的才能在于,他实际上是在科学技术所容许的范围里,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在当时是奇妙无比的构想。因为这些构想符合科学的发展趋势,他们到了20世纪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凡尔纳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尽可能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为了写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就是先仔细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科技问题。正是基于此,他的科学幻想就是科学的预言。
本书为儒勒·凡尔纳著的《海底两万里(12-16岁)》。
儒勒·凡尔纳著的《海底两万里(12-16岁)》记述了1866年的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闹得满城风雨。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并有航船遭到这头怪物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出一艘战舰对怪物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怪物的凶猛袭击。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怪物所救,此后便跟随怪物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本书集中了凡尔纳科幻、探险小说的所有特点。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1866年出了一件怪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事,大家可能还都记忆犹新。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了高度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多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快,动力极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科学分类的所有鲸鱼都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叶、拉塞佩德、迪梅里先生,还是卡特拉法热,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的结果,平均算来(保守的估计,此物长二百尺;夸张的估计,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果真存在的话。
然而,它真的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无可否认,而人类一向对神奇事物感兴趣,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怪物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无稽之谈,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到了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这种动物尚不为人所知罢了,它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气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的不同海域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两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15′,西经60°35′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也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最大的,也只有五十六米长,没有谁见过超过这一身长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P3-4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他的名声享誉全世界。
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他们大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或者航海家。儒勒·凡尔纳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那些一心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1874)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主义英雄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小说体裁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的故事。
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就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
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陈筱卿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