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互联网+(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
内容
编辑推荐

荆涛编著的《互联网+(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深入剖析“互联网+”6大全新商业模式——“工具+社群”商业模式、免费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O2O商业模式、长尾商业模式、跨界商业模式,帮助企业打破商业模式惯性,重构商业价值链,设计新未来。

书中对惠普、小米、百度等大量案例进行细致解读,总结利弊,系统指导企业如何实施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的机遇。

内容推荐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与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成了各大企业竞争的新常态。但企业如果只是盲目跟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取得实际的效益。

荆涛编著的《互联网+(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结合当下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现状,全方位阐述了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6个商业模式落地策略,并将企业发展的全新“引擎”(转型路径)一一呈现出来,帮助传统企业顺利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与创新,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的机遇。

目录

上篇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认知1 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

 解读创新2.0下的新业态:“互联网+”

 六大核心商业模式让“互联网+”落地

 大批企业涌入“互联网+”,赶潮流还是真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三个陷阱

 结论:养成“互联网+”的思维习惯

认知2 “互联网+”商业模式落地,企业才有无限可能

 惠普公司的“互联网+”落地方式

 从工具切入,企业转型更接“地气”

 拥抱“互联网+”的三个转型层次

 “互联网+”落地的五个关键

 成功经验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

 结论:看懂“互联网+”的风往哪里吹

下篇 “互联网+”落地的六大核心商业模式

模式1 “工具+社群”商业模式:工具解决痛点,社群沉淀流量

 “互联网+”的三张皮:内容+社群+商业

 每个品牌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社群”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商业

 信息越多越易被吸引的数字社群

 社群的整体效应

 细分社群:打入消费者内部

 吸引社群的三种能力

 吸引社群的三个落地途径

 结论:最好的改变方式是参与变化

模式2 免费商业模式:理解“免费”背后的逻辑精髓

 实现免费了就是马云第二?

 “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免费,而是盈利

 追求“坏利润”,远离“好客户”

 忽略用户体验,免费也是“浮云”

 “免费”思维可以有:本质是创意

 结论:任何一道“免费”菜肴都是对人性的思考

模式3 平台商业模式:互联网无边界,打造足够大的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利润池之战

 传统企业的机遇:开放平台

 站在大平台上就能屹立不倒吗

 创新内核:以时间、地理为平台

 “赢家通吃”竞争法则

 结论:借力“互联网+”平台资源才可能风生水起

模式4 020商业模式:实现虚与实、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

 O2O(Online To Offiine)背后

 大数据时代的020运营

 O20与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O20与电商:大战后的线上线下风光

 O20社会化网络营销破局之路

 结论:重新审视企业的020组织力

模式5 长尾商业模式:“多款少量”,通过C2B实现个性化定制

 无处不在的“长尾”

 “长尾”也是一种经济形态

 “互联网+”时代,得“长尾”者得天下

 留住“长尾”的七个策略

 变革是必经之路,更需要理解与感悟

 结论:“互联网+”时代的“速度法则”

模式6 跨界商业模式:你看不见的竞争者才是真正的对手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跨境之困

 产业跨界:“走出去”的智慧

 产品跨界:总能找到市场空间

 人群跨界:锁定目标消费者

 传播跨界:短时间内提升品牌知名度

 渠道跨界:“得中原者得天下”

 文化跨界: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超级企业

 结论:兼顾品牌与销量,兼得“鱼”和“熊掌”

试读章节

·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急速变化,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如果凭借企业一己之力,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很难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打开自边界,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商业生态圈,试图满足用户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平台汇聚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一个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做平台,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应该一味地做大平台、追求大而全,而是应该发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瞄住精准的目标用户,发掘出用户的“痛点”,针对用户“痛点”设计出极致产品,围绕产品打造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据点快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互联网的市场延伸至全国乃至全球,它的世界是无边界的。打造足够大的平台就是平台商业模式的核心,遵循这一模式生产出的产品应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闭环设计,从而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四:020商业模式

腾讯CEO马化腾在2012年9月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O20,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O20和二维码是移动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1号店联合董事长于刚认为:“020的核心价值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各自优势,让顾客实现全渠道购物。线上的价值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并且种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问和货架的限制。线下的价值在于商品看得见摸得着,且即时可得。”从这个角度看,O20更应该把两个渠道的价值和优势结合起来,让用户觉得每个渠道都有价值。

020是Online To Offline的英文简称,我们还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具体分析。

广义的020就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开放、互动、平等、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在未来,020的发展将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

狭义来理解O20就是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的商务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场景:

一是线上到线下,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产品或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体验/享受服务,目前这种类型比较多。

二是线下到线上,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产品或服务后,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产品或服务。  瓣“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五:长尾型商业模式

长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这个概念描述了“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

在这个概念中,所谓“拳头产品”,就是产品中的佼佼者,也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而“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阙或见缝插针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虽然每种利基产品相对而言只产生小额销售量,但利基产品销售总额可以与传统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的销售模式媲美。通过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是互联网经济时代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核心是“多款少量”。因此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并使得利基产品对于兴趣买家来说容易获得。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六:跨界商业模式

马化腾在企业内部讲话时说:“互联网在跨界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将原来传统行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来获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干掉,这样才能够重新洗牌。反正这块市场原本就没有我的利益,因此让大家都赚钱也无所谓。”

我们所看到的具有新的经营、赢利模式的新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基于这样的思维背景下诞生出来的。而身处传统行业的人士在进行互联网转型时,往往舍不得或不愿意放弃依靠信息不对称或垄断带来的既得利益。在这些人眼中,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工具;在这些人头脑中,他们思考的仅仅是如何改善服务水平,怎样提高组织效率,同时希望获得更大利润。这样一来,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资源、过程以及价值观的束缚,难以突破创新。

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说过:“不管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真正对你们构成最大威胁的对手一定不是现在行业内的对手,而是那些行业之外你看不到的竞争对手。”P9-11

序言

“互联网+”时代,落地派更有“钱途”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当我们来到“互联网+”时代,会发现:原来菜品不算多的雕爷牛腩也能人满为患;原来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也能赚大钱;原来橙子也能有专属于自己ID的品牌;原来作为一个新产品的小米也可以深入大众,并成为众多新型公司追捧学习的对象……

这一切都要归结于,这些品牌和公司都玩转了互联网。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你若再无动于衷,恐怕就要彻底out了。与此同时,你明明对互联网动了心思,对企业未来充满希望和野心,但却不知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让行动计划落地,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就真的要被这个时代淘汰了。

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究竟什么是“互联网+”?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互联网思维”,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展开的行动计划落地和创新手段,它源于但超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则属于思考层面,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最初,“互联网+”的提出者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用他的话来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马化腾说,“‘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现在已经很大;最近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互联网将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经济服务,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

新华网某评论文章称,“作为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不仅需要继续破解仍存在的粗放发展、核心竞争力依然薄弱等问题,更需要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结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成色与品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说,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关于“互联网+”,不同领域的企业家有不同的见解。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说,“我理解的‘互联网+’就是全民互联网和全产业的互联网。过去我们关注互联网的话,仅仅只是关注那些互联网企业,关注互联网企业所能够带来的那些虚拟的产品和服务。而‘互联网+’的话,未来行行业业都要用互联网来改造,来升级,而且你要是不改造自己的话,你就被改造了。这个方面很好的例子是像滴滴打车,是我们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个互联网化的转型。”

而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也说,“很高兴总理引用‘风口理论’,说明总理非常关注互联网行业。包括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四段提到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都体现了对互联网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希望互联网行业能成为中国新经济转型的助推器,激发市场活力。”

的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与各个行业都在一步步更紧密地交融,而那些站在发展最前沿的赢家无疑是善于发现机遇的企业。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京东、支付宝等都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和丰富的经验。

许多传统行业在看到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后,不敢小觑“互联网+”的时代力量,纷纷变革发展模式和路径,抢占市场制高点。

既然如此,了解“互联网+”就显得尤为必要。互联网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你所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并与更多的应用场景结合,产生新的应用公式。根据这一的思路,如何找到你所处行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让行动计划真正落地,是所有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如何落地?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满城尽是“互联网+”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正在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革命和升级。与此同时,“互联网+”商业模式亦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新常态。如果传统企业只是盲目追“互联网+”的脚步,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将很难带来实际的效益。

大部分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最大的“痛点”在于:

一是不够市场化——传统企业在寻找“互联网+”商业模式时,首先应该对用户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市场化是互联网化的前提。

二是不够信息化——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美国不同(美国行业和企业实现了高度信息化)。我们的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推动产业转型时,必然有信息互联的需求,这也是在通过互联网创新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有了了解,找到了“痛点”,下一步是什么?绝对不是盲目行动!  有太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浪潮中“找不着北”,在这场运动中,传统行业出现了两派。“天真派”认为只要花钱做个网站,APP就是“互联网+”了。网站做得好就会有生意,研发个APP就会有用户下载。“恐惧派”认为“互联网+”就是放弃线下,全力以赴做好线上交易,实现互联网化。也不乏一些传统企业在面对汹涌的暗流时,感到困惑。许多企业人不知该如何进行“互联网+”转型。要想让行动计划落地,就要利用好工具(如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便捷沟通,提高效率。

现实中,很多企业都犯过上述两派的错误,只是错的程度不同罢了。

其实,一个企业的转型、进步,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比何谓互联网转型、何谓“互联网+”更重要的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了解用户需求、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效率才是企业发展的使命。

不管怎样变革,我们都要吃饭、上厕所、看电影、看新闻,无非是各个产业的环节缩短了,链条变了,目的都是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要实现这些,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利用工具满足需求、提高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行动落地和工具的作用如出一辙。

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应该立刻去做的不只是制定“互联网+”转型战略,而是先学会“拿来主义”——用新型的落地工具(模式)改变自己,把握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本书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站在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结合当下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现状,全方位阐述了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六个商业模式落地策略,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企业发展的全新“引擎”(转型路径)一一呈现出来,对企业把握新时代的机遇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回过头看,“互联网+”原来并不神秘,也并不困难,就看你是否有一颗勇于参与变革的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互联网+(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荆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563953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5229420
中图分类号 F270.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