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国韵潮起:国潮品牌建设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就已有的国潮现象和国潮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涉及营销学、传播学和设计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文献。本书的理论部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定义了国潮品牌,搭建了品牌国潮感的消费者认知来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潮品牌建设的策略建议。本书的实践部分提供了三个案例,解读了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发展阶段、面向不同市场(国际vs本土)的国潮品牌的建设过程。本书帮助读者了解国潮品牌发展过程,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目录 第一章 国潮的发展历程 /1 一、国潮的萌芽期 /5 (一)文化产业迎来百花齐放 /5 (二)韩流来袭引发业界跟进 /8 (三)华语乐坛提振国风崛起 /14 二、国潮的发展期 /16 (一)因韩流而陷入复刻国风的迷思 /16 (二)影视和文学成为文化复兴先锋 /22 (三)中华文化多载体复苏繁荣重现 /31 三、国潮的蓬勃期 /38 (一)新式茶饮与食品行业———国潮美食别有风味 /39 (二)文旅与文创———大国文化集结国潮IP/42 (三)美妆行业———国潮赋能东方之美 /48 (四)服装服饰行业———国潮引领中国时尚 /50 (五)互联网行业———国潮成为流量密码 /54 四、国潮的争议期 /57 (一)业界眼中的国潮 /58 (二)国产就是国潮吗?/59 (三)缺乏创新力成为批评焦点 /60 (四)国潮品牌溢价惹争议 /64 (五)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担忧 /65 本章结语 /67 参考文献 /68 第二章 国潮的理论研究 /78 一、国潮相关研究的综述 /82 (一)国潮定义的研究概况 /83 (二)“国产”与“国潮”的概念辨析 /91 (三)国潮概念的综述小结 /93 二、“国潮感”的内涵维度构建 /94 (一)原子属性一:感知典型性(typicality)/95 (二)原子属性二:感知潮流性(trendiness)/101 (三)双原子属性共存的同一性(unity)/104 三、国潮感对消费者的影响及机制 /106 (一)国潮感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 /106 (二)国潮感对消费者情感的影响 /114 四、国潮品牌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130 (一)国潮品牌延伸 /130 (二)国潮品牌持续创新 /131 (三)国潮品牌的国际化 /132 本章结语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三章 国潮的实践案例 /163 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助力现代羊绒时尚———艺术羊绒品牌“Sandriver沙 涓”的故事 /163 (一)品牌初心:中国羊绒的艺术精品 /164 (二)品牌起航: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凝结成品牌原型 /166 (三)品牌出海:艺术羊绒精品走向国际 /178 (四)品牌未来:传统手艺十年复兴计划 /185 二、从文综IP打造到文创IP的商业化———河南卫视,让躺在中原大地上的 文化“活起来”/191 (一)河南卫视引爆国潮:文综IP出圈 /192 (二)文综IP破圈背后:20年的初心与坚守 /197 (三)从文综到文创:国潮IP的商业化探索 /201 (四)道阻且长,唐宫文创面临的挑战 /216 本章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1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韵潮起:国潮品牌建设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巍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244378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