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管蠡集 名老中医潘华信教授学验录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业医四十余年心得体会之总结,汇集文章四十八篇,分医论、学验、随笔三部分。医论方面主要是向明清以来所形成狭隘的理念提出反思,强调唐宋医学乃中医学术之总体,乃医学之正统,属医史衍革之鼎盛期,而金、元诸子俱为一时、一地、一事之学,且系唐宋之余绪。鼓扬金、元,淡化唐、宋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中医学趋向陈式化、机械化、庸俗化的症结所在。学验方面,作者承丁氏衣钵,而依托汉、唐,立足时代,有所拓展,如在附子、肉桂、熟地等药的应用上阐发新见,疗效可以重复。又如治疗咳嗽病症,目前临床常以多痰少痰来区分痰饮和燥咳,作者认为这是以量定性,根本上违背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际等等,从中突出了作者所强调的医学须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主题,抨击了不古不今不中不西所面临的病态。随笔是概述历史上的医家和名篇。本书所有文章俱已发表,分别摘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辽宁、贵阳等地的中医期刊,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的相关医著。 目录 第一部分医论 第一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3 第二篇论晋唐医学的理论成就11 第三篇论晋唐时期临床医学之特色19 第四篇论金元前温病学之成就30 第五篇论张从正的食疗补虚41 第六篇论东垣阴火证治之名实50 第七篇丹溪养阴论与老年医学57 第八篇明代医家脾胃论治的特点66 第九篇论景岳阴虚证治72 第十篇纠偏颇、振坠绪、拯世溺——评王肯堂的学术成就与贡献82 第十一篇略论清代医学的折衷趋向89 第十二篇叶天士学术渊源探96 第十三篇论叶天士的辛味通补105 第十四篇论叶天士的甘味熄风113 第十五篇俞震治学思想探118 第十六篇学习《伤寒论》先明经络义127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管蠡集 名老中医潘华信教授学验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潘华信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11997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68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49.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