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1.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主要通过对于鲁迅、老舍、曹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的考察,归纳出新文化知识分子若干种情感状态和价值立场。2.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总体发展状况,试图描述现代文学的叙事发展脉络,并结合具体作品考察作家的文化立场是怎样影响了叙事文学的叙述策略和修辞方式的表达。3.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主要从宏观方面,多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在创作主体介入、叙事策略和叙述伦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4.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主要研究皖籍女作家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品格。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辑 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 《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 祥林嫂的人生困境与鲁迅的现代性焦虑 ——以《祝福》为中心 现代士大夫的艳情白日梦 ——以《荷塘月色》为中心 血仇困境中的人性与阶级救赎 ——以《原野》为中心 乡土乌托邦的破毁与重建 ——以《边城》为中心 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 ——论郁达夫的性爱叙述 爱的黄金分割:三部中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第二辑 新文学的叙述策略与文化立场 叙述祛魅:科学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文学叙事成长 论报纸副刊连载体式与张恨水小说章回体选择的关系 叙事·时代与性别政治 ——《莎菲女士的日记》与《红楼梦》之比较 戏仿中的颠覆:《阿Q正传》的反传统修辞策略 现代“革命文学”:别一种意义上的启蒙修辞 从宗法叙事到阶级文本 ——论20世纪30一60年代的红色浪漫主义 第三辑 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情感伦理 论左翼文学的人民伦理秩序及其道德情感的形成 文学书写的情感祛魅与知识分子的主体隐身 ——对20世纪红色罗曼司的一种理解 左翼文学的血统化和知识分子的隐退 普罗文学的建构焦虑与创作主体的再造 成长:从家族英雄到阶级战士 ——20世纪40一60年代的红色罗曼司 碰撞与调适:1942年的延安文学生态 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 第四辑 苏雪林的文学刨作与学术研究 出游与回归: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论苏雪林的早期创作 国家情怀: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镜像 ——论苏雪林的战时创作 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实践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 论苏雪林学术研究的品格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维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6166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0000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