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喜欢这本书甚于自己其他所有作品,将它看作自己对人类唯一最重要的贡献。本书闪耀着托尔斯泰深邃的智慧、信仰和知识。他的思想浓缩了数千年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他教读者去沉思,去惊异,去笑,他更教人们用清晰深刻的同情心去理解人类生存境况。这是一本经典的——也是永恒的——“心灵鸡汤”。

内容推荐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是托尔斯泰的最后著作。他喜欢这本书甚于自己其他所有作品,将它看作自己对人类唯一最重要的贡献。

在这本书里,托尔斯泰提炼并陈述了许多民族、文化及历史时期的精神智慧,创造了一部独特的作品,世界文学中的任何作品都无法超越它。他将世界上的宗教经卷、重要宗教、伟大的哲学体系和文学作品作为本书的资料来源,包括了他喜欢的三百多位作者的作品。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通篇清晰地闪耀着托尔斯泰深邃的智慧、信仰和知识。他的思想浓缩了数千年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无论在今天还是以往,这些思想都同样新鲜,诚恳,切实。托尔斯泰教他的读者去沉思,去惊异,去笑,而最重要的是,他教人们用清晰深刻的同情心去理解人类生存境况。这是一本经典的——也是永恒的——“心灵鸡汤”。

目录

译者感言

托尔斯泰最后的巨著

托尔斯泰序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春卷】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夏卷】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秋卷】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冬卷】

试读章节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

【春卷】

1月1日

信仰

上帝的律法包括实现上帝的意志。人人生而平等,因此上帝的律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相同。惟有理解了上帝的律法并遵循它,我们才有善的生活。

犹太古谚说:“上帝之灯是人的灵魂。”上帝之灯不点,人便无力无助:上帝之灯点亮,人便强大自由。此话当然不可颠倒,因为那不是人自己的力,而是上帝的力。

我们虽不知何为博爱,却知道我们皆应遵从善之律条,它存在于人类心智和我们心中。

若以为只用仪式和祈祷——而不用行动——便能取悦上帝,便是对上帝和自己撒了谎。

1月2日

灵魂

我怎样称呼我的“内心自我”?它是我的灵魂,它居于内心,与我的肉体相联。我们一天天变老,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起初是婴儿,既而是儿童,然后是男人女人,最后我们渐渐老迈。但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内心自我却一如以前。这个内心自我就是我们的灵魂。

理解自己,应懂得生命不在体内而在灵魂内。

铁硬于石,石硬于木,木硬于水,水硬于气。但有一种东西,我们摸不着,见不到,亦听不到,却比任何东西都坚强。它以前存在,此刻存在,将来存在,永不消失。它是什么?它是精神,是居于每人内心的灵魂。

大山、太阳和宇宙中星辰之大使我们惊异,但与我们的灵魂相比,这些庞然大物便不算什么了。世界上最强大有力的,是我们的灵魂。

1月3日

众生一魂

河流的样子不像池塘,池塘不像木桶,木桶不像杯子,但其中的水全都相同。同样,健康的成人,生病的孩子,年轻的国王,贫穷的女人——各种人的精神也全都相同。相同的精神把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

见别人有与我们相同的灵魂,我们感到仿佛从长睡中醒来。

我们与一切人、一切生灵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必须以己之所欲不但施于他人,而且施于动物。

上帝居于每一种人的心中。

人不能单独生活,人的生命和灵魂与他人的相联。若能理解这一点,人们便会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1月4日

上帝

人们常说上帝是爱,或说爱是上帝。人们也说上帝是智,或说智中有上帝的力量。但并非如此。爱和智是我们知道的上帝的品质。何为上帝,我们当然并不知道。

人人都能感觉到上帝,但无人能真正理解上帝。因此,不要力图理解上帝,而要尽量感觉上帝存在于你心中。若在自己心中找不到上帝,你便永远找不到他。  你内省时可见到所谓“你的自我”或你的灵魂。你摸不到它,看不到它,不理解它,但你知道它存在。你的这个部分——即你不理解的部分一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帝。上帝既在我们周围,又在我们心里一在我们的灵魂中。

你越是懂得你与上帝同一,你就越是懂得你与他的全部现世显现同一。

1月5日

精神的一致

有人问苏格拉底生于何地,他答道:“生于这个地球。”问他是哪国公民,他答道:“我是世界的公民。”我们必须记住这些深刻的话语。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在上帝的伟力下(它高于人力),生活在上帝的律法下。

我们心中知道:我们应当力求与一切人一致。我们越是团结一致,我们的人生便越好。同样,我们越是彼此分离,我们的生活便越坏。

人皆有两个主宰:肉体和灵魂。肉体做主宰时,人会与他人争斗并憎恶他人。但是,人的精神悟性越发展,转给灵魂的内力就越多——转给精神的内力就越多,而精神力求与他人的灵魂一致。

1月6日

博爱

人皆爱己,这绝对没错。但只爱身体却是给别人造成痛苦。

你会变成你的所爱。爱尘世之物,你会变得凡俗。爱慕上帝,你就会成为上帝的一部分。

由其他东西造成的爱,出于某个理由的爱,不是真爱。惟有无限的爱——无条件的爱——才是永恒的爱。它不会消失,而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

没有爱,既不会有美德,亦不会有善。

1月7日

骄傲

对本应引以为耻的东西,人们却往往引以为荣,例如自己的财富或对别人的支配权。

惟有并不真正了解别人的性格,你才会相信自己比别人更好。

你行善时,很难确切分清你行善是为了灵魂,为了上帝,为了他人,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傲。但这不难分清,只要你自问:我做的善事若无人知道,我是否还做?你做善事而不留名,才是为你的灵魂而做,为上帝而做。

人们赞扬你的工作固然很好,但为博得赞扬而工作却是错误。P1-5

序言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是托尔斯泰耄耋之年的封笔巨作,是他人生最后一程的案头必读,更被他看作自己对人类惟一最重要的贡献。它集中地反映了“道德自我完善”和“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与托翁信仰不同的读者,可以不同意他的主张,但不能否认他先知般的伟大。

他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里的忏悔贵族,怒斥世道不公,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穷人。为实践“道德自我完善”的理想,他不但写出了列文和聂赫留道夫,更勇于解剖自己的灵魂,痛悔自己早年的荒唐,放弃狩猎,葛衣素食,为农民子弟办学,躬亲农务,终于以82岁高龄上的出走完成了精神的复活。他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先知,其精神境界,为芸芸衣食男女远远不能企及。

至于“不以暴力抗恶”主张,则建立在相信人性善良的抽象理念上,是善良的社会改革家的一相情愿;在以暴力取得和维持政权的阶级看来,其政治上的幼稚更为明显。无君子不养小人,恶人无不是好人惯出来的。在这个方面,罗曼·罗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革命与战乱之中,人类早已养成一副铁石心肠矣,即令‘非武力的抗拒’或有战胜之时,亦尚须数代人民之牺牲以换取之,此牺牲乃胜利之必须代价也。”(见罗曼·罗兰致傅雷书,1934年,引自傅雷译《巨人三传》。)托尔斯泰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位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里多次引述了老子的《道德经》,表明了托尔斯泰晚年对我国圣哲老子的心仪。1884年,他曾将法文版《道德经》译成俄文,并在为1909年俄文版《中国圣人老子语录》所作的序中说:“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这一思想不仅和《约翰福音》第一章里所写的基督教教义的基本思想相近,而且完全一致。根据老子的学说,人与上帝藉以沟通的唯一途径就是道。而道通过弃绝一切个人肉体的东西才能获得。”在《托尔斯泰每日箴言》里,托尔斯泰多次提到舍弃肉体、为精神而生,甚至主张禁欲和独身,这是对追求满足物质享乐的生活价值观的矫枉过正,是一种可敬的理想主义。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为我们敞开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其中一些主张已经很生疏了。商业社会对人们心灵的戕害似乎已呈不可逆转之势:托翁身体力行平民化,今人则拼命追求贵族化;托翁行素食,今人尚饕餮,无所不食,几年前的“非典”就是报应:托翁提倡同情弱者,今天的老板却在继续剥夺弱者,谓予不信,请看每年农民工的讨薪;托翁说:“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作”,而当今的广告和荧屏却在鼓吹有闲是福,享乐有理。对私利文化,对自恋型社会,托翁的思想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燕雀不知鸿鹄之志,我们可以不喜欢《托尔斯泰每日箴言》的内容,但不能无视我们不能理解的智慧。

品读《托尔斯泰每日箴言》能荡涤心灵,能使人想起昔日的老歌。记得我初次阅读托翁作品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是托翁为平民子弟写的一本读物,其中一则故事说小孩子见父母让爷爷奶奶用木碗吃饭,自己便开始学做木碗,供将来给父母用。“文革”年代偷读《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历更是难忘:那本书没有封面,朋友从朋友处借来又转借给我,限我一天读毕即还。如今有机会翻译了这一千余条托翁语录,颇生“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慨,遂以识之,是以为序。

肖聿

2007年7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托尔斯泰每日箴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肖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59275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