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信宫词
内容
试读章节

竞宁元年五月,刘爽驾崩,谥庙号为孝元皇帝。六月己未,太子刘骜即皇帝位。

转眼到了七月,忽然变天了。今年的夏天来得特别迟,长安城刚刚燥热了没几天,不料城内外忽然黄雾弥漫,遮天蔽日。粉尘悬浮在这个帝都的每一个角落,十步以外,男女莫辨。城里的老百姓已顾不上热了,脸上都蒙着布,有的甚至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畏蒽地露一双眼。就算在皇宫里也好不了多少,尘雾照样在每个人的鼻翼和唇齿间钻进钻出,一不留神牙缝里就进了沙土。那些沙尘交织在热气里,让人昏头耷脑,烦躁不安。

早朝结束后,天子刘骜没有回寝宫,而是直接起驾前往长信宫去拜见王太后,他的母亲王政君。刚才,京兆尹又来报称,这样的黄雾天气已经是第三天了,如果再持续下去,连臣民饮用的水都有困难,要求朝廷尽快拿出对策。更多的奏折陆陆续续地呈上来,有的说东街食肆歇业损失需要弥补,有的谈今年天气屡现异常菜农遭受打击,还有的请求追查这种天象产生的原凶,以给天下臣民一个说法。

刘骜刚刚满二十岁,即位不过一个月,他竭尽心力,才把父亲孝元皇帝的丧礼主持稳妥,不出岔子,又安顾了新老臣子,还未来得及制定什么施政措施,就面临着这一大堆的指责了。这里,就有好几份奏折认为这种黄雾是天象异兆,是上天的震怒,必是皇帝失德,要求皇帝反躬自问。

刘骜最怕的就是这个。百姓民生如何,都可以召集众议,找办法解决,该赈灾的赈灾,需救济的就救济;而大臣总要求他为天象承担责任,这才是他的烦恼。他能承担什么呢?他管得了天下,还管得了天上刮风下雨吗?这又不是他的错。这难道就是让他当皇帝的意义吗?刘骜有点愤愤然。

再说,大臣们对他有意见,认为他失德,是由于他过于重用王凤,只因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是他的舅舅。对此,刘骜无可奈何,只能去找他的母亲了。

这个时候,王太后正在寝宫里梳妆。她身边的宫女扶好菱镜,王太后照着镜子,紧紧地端详着自己。镜子中的那个女人,依然唇朱眉碧,丰润秀逸,她不禁有些得意。其实我也不过才四十岁。看着看着,王太后又发现,毕竟是老了,眼角眉梢问已渐渐生长出凌厉之气。她侧过脸去,用指肚轻轻地抚着眼角,睨着眼,试图看清那鱼尾纹。还好,并不明显。可她不知道,那种在生活中训练出来的戾气,比皱纹更能雕刻出一个人的衰老。水滴石穿,最后血液里都流着怨妇的毒素了,那张冷厉的脸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训练出来的。

王太后有点灰心,定了定神,往脸上补了点粉。刚好,在镜里远远就看到她的儿子过来了。

王太后先就笑了,说:“皇帝来得正好,我也正想找你呢。”

王太后跟刘骜说的是劝他广纳妃嫔的打算。刘骜虽已纳妃,但还没有子嗣,二十岁,也不小了,她想趁着他刚刚登基,在民间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还告诉他,这也是王凤的意思。刘骜听到王凤也是这个态度,就笑笑说:“母后既与大将军意见一致,那又何必再问朕呢。现存还没有立皇后,后宫的事情,还是暂且由母后做主吧。”

“对了,”王太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你还记得有一位名叫班伯的中常侍吧?听说他有一个妹妹,不仅饱读诗书,德行出众,而且容貌也十分俊秀。”

提到班伯,刘骜想起这个与自己一样大的青年,以前一起师从博士师丹学习《诗》,只不过这个人太沉默,刘骜与之并不投契。他答道:“是,朕不久前刚在宴昵殿上拜班伯为中常侍。王凤舅舅曾向朕推荐过他,群臣也都认为他是个人才。”

王太后点点头:“嗯,你舅舅是看重他。班伯的父亲班况也是左曹越骑都尉,班家算得上家学深厚,我觉得,你可以把他的妹妹征召入宫。”  刘骜心里冷哼一声。又是王凤,他连我娶后纳妃都惦记着呢,手都伸到后宫里头了。不过,刘骜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对王太后说:“母后既然亲自举荐,那当然是不错的。朕回头就交给掖廷丞去办吧。”

王太后回身叫侍女拿来盥洗用具,留下刘骜在长信宫用午膳。刘骜回过神来,侍女伺候着他洗了手,用热水敷了脸,又拿来铜镜。刘骜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他一下子明白了,他与班伯,其实长得有几分相像。

从没有人敢说臣子与皇帝长得相似,他自然也未曾留意到,然而,他对班伯这个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张相近的脸?

王太后也在看着他:“怎么,皇帝又有什么事不顺心了?”

“母后怎么知道?”刘骜端坐起来。

“皇帝现在是比以前稳重多了。但你毕竟是我儿子,怎么能瞒过为娘呢?”

刘骜笑了:“母后,有一件事,朕委决不下,又怕你担心,特意先禀知。你也看到了,现在到处都是黄雾,朝廷大臣纷纷上奏议,认为这是阴盛侵阳导致的,怀疑这昭示了外戚的势力太大。他们都说,是因为王凤舅舅太过专权,上天不满,才导致这样的异兆出现。”

说实话,刘骜内心对这些说法深以为然,他的舅舅们声势煊赫无比,连他也压不住。刘骜即位后,按惯例,马上封母亲为皇太后,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阳平侯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另一位哥哥王崇也封为安成侯,食扈万户;其他的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人,则全都封为关内侯;而王凤总揽朝政。他虽然并不想他的舅舅们权势过重,可是也不敢拒绝母亲。

眼下,看着母亲的脸色渐渐阴下来了,刘骜又赶紧往下说:“母后不必担心,朕不会真的处分舅舅们。舅舅们是朝中重臣,如果没有他们.我怎么能降伏朝中那帮先帝留下的老臣子呢?禀知母后,就是不想让你听到非议而疑虑寒心……” 刘骜心里有点发慌。就在早朝的时候,刘骜刚刚驳回他的老师、光禄大夫张禹的请辞。他不让张禹辞职,要他继续担任尚书的职位,就是想牵制王凤,防止王凤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要是母亲知道了自己用心这么深,她会怎么想?刘骜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朕先向母后坦告,是想让你放心,也是希望你能否提醒一下舅舅,别让朕太为难……”

王太后直视着他:“骜儿,这种话是谁说的?”

刘骜嗫嚅不出声,过一会才说:“这就不必母后操心了。众人均在朝堂之上禀直而言,朝中大臣纷纷附应,舅舅当时亦在场。”P5-7

书评(媒体评论)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班婕妤《团扇诗》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汉)刘歆《西京杂记》

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汉)班固《汉书·成帝纪》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三)》

后帝行步迟涩。气颇惫。不能幸。有方士献大丹,养于火百乃成。先以瓮贮水,满。即置丹于水中,即沸。又易去,复以新水。如是十日,不沸,方可服。帝日服一粒,颇能幸昭仪。帝一夕在太庆殿,昭仪醉进十粒。初夜,绛帐中拥昭仪,帝笑声吃吃不止。及中夜,帝昏昏,知不可。起,或仆或卧。昭仪急起,秉烛视帝。精出如涌泉。有顷,帝崩。

  ——(宋)秦醇《赵飞燕别传》

后记

这是我第一次动笔写小说,也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我不知如何去界定写作于我的意义,写作这事儿,虚幻和缥缈,如同去抚摸一只飞鸟的羽毛。它不会是我的生命和全部意义,但它也不是鲜奶蛋糕上的樱桃,不是一种轻盈的点缀;面对它,我是需要真心诚意焚香礼拜的。那是我内心小小的、不能言说的秘密和梦想。

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与“诗有别才”一样,小说也应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才方能写出来的,况且,只有茨维塔耶娃这么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才敢说出“我懂得手艺”这样的话,庸常如我,是不能有奢想的。此前,我写过一段时间的专栏,也出过两本散文集和一本半学术类的书籍,不过,那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巧合,都是出版商的约稿。虽然有自我表达的空间,但题材和体例毕竟是受限制的。小说才是对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真正考验啊。

可能比较触动我的,是一位好友对我谈到了她写作长篇小说的历程。那时,她辞了职写作,每天特意坐上公共汽车经过武汉长江大桥,看着远处水面上漾起细小的波纹,舒缓而有韵律,一边在心里默默地为小说里的人物添砖加瓦,她说,“感觉内心宁静”。最后,她的小说没有出版,不过,出版并不是写作的终结,这种写作绝对不是无意义的。她的这一种状态让我心生向往,让我也鼓起勇气写作我心目中的小说。

是的,内心宁静,这个,基本太难。说到写作,写什么题材不是问题,通过写来表达什么才是问题。我承认,我是一个理念多于体验的人,各种哲学、社会学、文艺研究和历史研究之类的著作对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远大于文学。也因为如此,长期以来,许多想法和观念都在我脑海中日复一日地积累、壅塞,我却一直等不到倾听的耳朵,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找到表达的孔道。到了最后,写字,可能是一种方便面对自己的方法。

我觉得难以下笔写小说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实在对当下小说中普遍呈现的欲望奇观没有什么认同感。我不喜欢把社会所有的挫败和黑暗都归纳到欲望横行、物质利诱、丛林法则,下这样的结论似乎很容易,但思考问题只到这一步,未免又太肤浅、太推卸责任了。欲望既可以让我们向美、向善不断求索,也可以令人在泥沼中加速坠落。一种彻头彻尾无欲无求的人生,毫无生气,难道又是值得过的吗?我们时代的空心化,绝非欲望诱惑那么单纯,更是一种无根由的幻灭。写作,尤其是长篇,虽然不是作科研学术,但它同样需要独一无二,或是新的发现和探索,或是新的结构和表达,或有新鲜的人物新鲜的故事,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以,我不想为这种迷乱的写作景观再添一笔了。

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可是,这个世界的成功者如此之多,我却只想写一个失败者,在用尽了力气挣扎之后,还是无法避免失败的失败者。

我一直在设想着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他/她有着优越的条件、聪明的头脑、善良的内心,世界上的好处应有尽有,然而却最终堕落,选择了庸俗的人生。在我的想象中,这种堕落应该是与物质世界、与欲望没有什么关系,而是高贵的灵魂终于被虚无所挫败。往人性深处思考,荒凉无所不在,这是人类自我选择的难题。浮士德上穷碧落下黄泉,找到了心目中最美的东西,升上了天堂;可那些不得不失败的人呢?靡菲斯特又会怎么对待他们的?

在我进行“古典宝贝”这个专栏的写作中,通过查阅资料,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这个人物,而且一次就是两个:汉成帝刘骜和班婕好。我所接触到汉代史料表明,成帝身上,体现了种种人性的悖谬和历史的癫狂。从他一些事件的行政能力和施政水平来看,他颇有学问,完全能做到仁爱体恤、赏罚分明,亦不乏识人之明,为何却让外戚当权,又屡杀亲子,导致在位二十多年却无继嗣?这是一种何等绝望而失败的人生啊。

我在这里虚构了班婕妤班婕的许多故事,让她在浓酽的孤独和根本的虚无中反复挣扎,最后失败。我对这个人物设计时曾有过一段设想,没有写在小说里:

上天给了她才华,给了她美貌,还给了她一颗敏感的心。她却完完全全辜负了它。不知道什么是爱,不知道什么是恨,尝不到甘甜,尝不到苦恼,只有无穷无尽地自我忏悔、责难、诘问。而且,没有尽头。

从来没有努力过,从来没有争取过,就向生活屈从妥协。是以,她不配得到幸福,她活该良心不安,她注定生活得暗无天日。更糟糕的是,她有自知之明,读出了这种屈辱。

每当眼前浮现着刘骜和班婕,我的内心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班■这种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停歇的思考,就是这个世界的光。她就是失败者,沉重的失败者。

至于夸张透顶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她们行事匪夷所思,正是这个荒诞世界里的客观存在。

许多次,我都想起茨维塔耶娃的那首《我体内的魔鬼》:

我体内的魔鬼没有死去,

他活着。活得很好。

在肉体中仿佛进驻货舱,

在自我中好似身处单人房,

世界不过是在高墙之内。

出口由刀斧组成。

(“整个世界就是个舞台,”演员夸夸其谈。)

(绿豆译)

因为是历史小说,我用大半年的时间阅读完《史记》和《汉书》,许多地方还不止读过一遍,也做了不下十万字的笔记和提纲,以求史实和细节准确。这是历史小说写作必做的功课,不足为道。只是在最后成书的时候,多次增删,把一条副线大为删减,一些外朝的政治斗争和打击游侠等故事删除了,包括王凤、王商(乐昌侯)、张禹、谷永、尹赏、匡衡等多位大臣的情节,以免枝节过多,内容过于分散。想来,这很是可惜。

历史小说令人尴尬的是,作者常常在忠于史实和忠于叙述之间游移不定。我总是摆脱不了这种困惑,在语言上也反复寻找语感和调门。宥于见识和才情,这部小说存在着许多缺点,我心里明白,亦深以为憾。只是不知道下一部能否弥补。

《长信宫词》从2005年开始构思,到2008年出版,我怀着内心的敬意去完成这部小说。漫长的写作和修改结束了,长篇创作对我而言,就像一剂泻药,把我长期积聚在心里的许多观念表达出来,或者,还有郁结于心的悲伤一并倾泻而去;然后剩下空荡荡的一颗心。

在此,我要感谢谢有顺、陈希我、米兰Jady、麦小麦、何树青等朋友对这部小说的指点和帮助,特别要感谢的是汉史学者、作家史杰鹏先生,虽素昧平生,仍拨冗读了我的小说初稿,并为我指出了十多条历史硬伤,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还有新星出版社的编辑、天涯论坛上支持我的网友们,在此一并谢过。

最后,我要把这本书献给章碰碰,感谢有他,与这部小说一起出生,一起成长,让生命美好。

侯虹斌

目录

楔子

第一部 许后

第二部 五侯

第三部 张放

第四部 飞燕

第五部 班媞

第六部 皇子

第七部 情人

第八部 山崩

尾声

内容推荐

故事发生在西汉成帝刘骜身上,在他身边,有著名的荡妇赵飞燕与赵合德,才女班婕妤,还有他自己推向历史前台的篡位者王莽。刘骜的一生,从政治到感情都十分失败。政治上。王氏家族的专政给刘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让他饱尝挫败感,天象灾异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感情上,他与身边的女人一直都处在矛盾而且紧张的关系中,饱受折磨,而这些女人也各自纠缠不清。爱恨是非,一切都远非他所能控制。

宫闱里所浸泡着的种种男女关系,以及男男、女女关系,让整个后宫弥漫着一种发情以及绝望的气息。刘骜与班婕妤是其中的清醒者,然而他们对于堕落的抗拒和挣扎,只能让人性下坠得更快。

编辑推荐

大汉王朝的桃花劫:一女倾城,二女倾国!

故事发生在西汉成帝刘骜身上,在他身边,有著名的荡妇赵飞燕与赵合德,才女班婕妤,还有他自己推向历史前台的篡位者王莽。刘骜的一生,从政治到感情都十分失败……

宫闱里所浸泡着的种种男女关系,以及男男、女女关系,让整个后宫弥漫着一种发情以及绝望的气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信宫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虹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6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