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安回望:汉唐文言小说考论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唐诗进入唐朝人的精神世界,读传奇小说进入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撰写《冥报拾遗》这种“传鬼神明因果”的小说的郎余令,跟著名诗人王勃和卢照邻竟然都是好友;初盛唐时代有名的大手笔、诗文兼长、出将入相的张说,竟然写过《梁四公记》这样的志怪小说;而亲身经历了整个盛唐时期的牛肃,则写了一部规模颇不小的《纪闻》,其中所载的神异故事大都发生在开元、天宝时代;还有从盛唐进入中唐的戴孚,写了一部专讲怪力乱神的《广异记》……

唐人小说留下了对自己时代最全面、最翔实,也最生动的记叙,这既是唐代小说的无穷魅力,也是我们去深入研究它们的意义之所在。"
内容推荐
"唐代小说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繁荣的地步,以至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代小说繁荣的时间为何在中晚唐?为何唐人小说会倾向于以真实人物作为虚诞怪妄故事的主人公?小说和诗歌中的大唐到底哪一个更贴近真实的唐朝呢?……
本书从汉唐文言小说的概念演变、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段等多角度切入,结合谐隐精怪类型小说、“变形”母题,小说观、复仇观的生成或表现,以及唐代小说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对大量唐代小说文本与相关文献加以重新审视,细致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加以解答,从而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与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目录
"自序 / 001
“小说”观念的演变与汉唐小说的研究 / 007
唐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新探 / 045
唐人小说的“事实性虚构”特征及其成因 / 101
论唐代谐隐精怪类型小说的渊源与流变 / 132
中国古代小说“变形”母题的源流及其文学意义 / 174
中国古代复仇观及其在小说中的表达 / 237
干宝的态度—— 释“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 / 268
从“志怪”到“纪闻”—— 对牛肃《纪闻》的重新审视 / 289
从《梁四公记》看唐前期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 兼论小说主题、创作背景及创作动机 / 313
《游仙窟》的创作背景及文体成因新探 / 335
汉魏六朝隋唐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论考—— 以《今昔物语集》为核心进行考察 / 351
试论日本文学中“变形”题材作品的因袭与创造—— 兼论其与中国古代“变形”题材小说的关联 / 408
“鹤睫分光照始真,纷纷世上少全人”—— “使人现出原形的动物毛发”母题的分布及其演变 / 469
“蛇缠水缸(或钟)致人死命”类型故事的源流及意义 / 488
各文原始发表刊物 / 511
后记 / 513"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
到了魏晋的志怪志人,以至唐的传奇,没有太史公不着痕迹的布局功力,却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阿城
唐宋传奇是理解唐宋时代最鲜活、最生动、最有趣的文本,而之所以要理解唐宋时代,则是因为当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文化巅峰。—— 钱文忠
(唐传奇)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都写得生动有致。艺术手腕的精炼真是惊人。当代武侠小说用到数十万字,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金庸
唐传奇对我影响很大,《长安十二时辰》的很多细节都脱胎于唐传奇。唐传奇采用的是非常放飞自我的写法,其中体现的想象力、气质和后世的文学作品不太一样。——马伯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安回望:汉唐文言小说考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鹏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549187
开本 其他
页数 5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24-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