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赌局(华尔街崩塌深度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你展开这本书时,你会看到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大赌局。上至白宫政客,下至摊贩走卒,远至冰岛渔夫,近至隔壁阿婶,无不在这场大赌局内扮演着一个生动的角色。我们不妨试问一下,你是不是也在这个赌局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呢?

不错,人生是一个赌局。可是,我们有权利选择当这个赌局的旁观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大赌局》这本书,就是要揭示金融界一些似乎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表象,却因为司空见惯和视角盲点的缘故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当你看完这本书之后,相信你会对股票、基金、房贷等金融产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推荐

资本的本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赌局:国与国赌、公司与公司赌、人与人赌、人与公司赌、人与国赌、国与公司赌、公司与国赌……那么多赌局,缤纷多彩。有人赌钱,有人赌命;赌上前途,赌上公司;有人主动去赌,有人被作筹码;赌上全家,赌上一生……本书为你揭露华尔街金融大风暴的台前与幕后,这是由一系列贪婪与盲动导致的大赌局、大骗局与大谎言,各种赌局历历在目,赌局关联方清晰可见,赌性背后的失败基因发人深思。上至白宫政客,下至摊贩走卒,远至冰岛渔夫,近至隔壁阿婶,无不在这场大赌局内扮演着一个生动的角色。我们有权利选择当这个赌局的旁观者或是参与者。在对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主动积极参与赌局,不比盲人骑瞎马、不明不白就进入大赌局来得更好些吗?

目录

第一章:输掉的赌局

 第一节 梦断华尔街

 第二节 泡沫风暴

 第三节 信用海啸劫后余生

 第四节 风雨飘摇的世界

第二章:好赌者说

 第一节 “博傻”的“选美”

 第二节 “反身思维”金融大鳄

 第三节 羊群效应

 第四节 股市定海神针

第三章:赌桌风云

 第一节 卖空的灾难?

 第二节 我晚一点杀你

 第三节 “铁哥们”的外汇烦恼

 第四节 与金融资本抗争

第四章:老千众生相

 第一节 陨落的明星

 第二节 泡沫制造者

 第三节 冒险家乐园

 第四节 暴利自焚者

第五章:赌场内外

 第一节 壮志未酬

 第二节 末日的落魄

 第三节 连带性伤亡

 第四节 赌徒是怎样炼成的

第六章:与庄家对话

 第一节 小布什本纪

 第二节 伯南克正传

 第三节 保尔森其人其事

 第四节 格林斯潘列传

第七章:世界第一庄

 第一节 救街+救房=救市

 第二节 迈向零利率时代

 第三节 救世“百家争鸣”

 第四节 新的金融规则

跋:泡沫是怎么形成的——股票价值蒸发模型

后记一:投资、投机和赌

后记二:“反镜性视角”看世界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输掉的赌局

如果说拉斯维加斯是金钱的赌场,华尔街就是金钱与人生的赌场。在拉斯维加斯,大不了输掉些身外的钱财;而在华尔街,输掉的不光是钱财,还有事业、人生、前途、家庭……华尔街赌局,有时甚至会以结束生命落幕。

一切都源于那个赌局后面的宿命,开始于卷起金融风暴的次贷危机;当中国老太太开始学习美国老太太,尽其一生积蓄,投资房屋时,才发现“买房不如租房”,才发现自己被卷入一场世纪大赌局,一场“非理性繁荣”后的大衰退,才发现更大的危机——信用海啸正一步步逼来。

人们不光成了房奴,还成了卡奴、车奴。一切都随着金融风暴而改变,一切都在金融资本所设下的大赌局中。局中有局,局外有局,一局连着一局,大局套着小局。银行用次贷,把缺少金融常识,又做着美国梦的老百姓套入赌局;次贷危机,又把美国政府套入赌局;美国政府向全球举债,又把中国、日本、英国套入赌局……

谁能为这个连环赌解套?“西方红,太阳落,美国出了个奥巴马。”奥巴马会不会是救万民于倒悬的“罗斯福”?我们能把希望寄托在奥巴马身上吗?

第一节 梦断华尔街

美国“金山梦"的破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你走过纽约的街头,会诧异地发现,在地铁口,一群衣着光鲜的白领,捧着罐子,一摔一摔地响,他们貌似在乞讨,但实际上这是一场行为艺术。

也难怪这群曾经的华尔街精英自编自导一场关于嘲弄这场金融危机的行为艺术,当大家把灵魂卖给华尔街恶魔时,曾经的投资界顶尖人士、高报酬与奢华的生活,突然被金融危机吞没。

华尔街一景,白领、金领捧罐子乞讨,这场高雅的行为艺术带着无比的悲凉与尴尬。行为艺术背后,是一群曾经的佼佼者拨开重重的迷雾,历经挫折回归真实后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断裂的身份认可。

梦断华尔街,大家都咬着牙背过脸去,不忍面对破碎的梦想。

借用《天下》杂志里面一个真实故事:一位香港的留学生,在历经周折获得MBA学位后,信心满满地求职华尔街投行。两个月前,他刚刚通过雷曼兄弟香港的笔试与第一次面试。正在他踌躇满志地准备第二次面试时,雷曼兄弟就垮了。

投资银行破产了,投资报酬率高的事业机会过去了。不光是事业机会过去,连人们的家庭伦理也正在崩塌,甚至酿出了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

2008年10月4日傍晚6时,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一个美丽的高级社区,一名因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印度裔美籍男子拉贾兰,枪杀了家中5名成员,在他一一杀死了家中的5名亲人之后,饮弹自尽。这个平静的社区,上演了一出人伦的惨案,一家六口横尸家中。这起恶性枪杀事件发生后,直到第二天,才被这家的一位朋友发现。

勘验现场之后,洛杉矶警局得出结论:这是一起谋杀案。洛杉矶警察局副局长摩尔在10月6日下午召开的记者会上透露:“男主人在杀死家人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一起恶性事件。大量事实表明,拉贾兰杀掉全家的行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警方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为了使自己的计划顺利实施,拉贾兰可谓费尽心机。

这曾经是一个幸福的美国家庭,但当拉贾兰遇到经济问题后,他对自己感到非常失望,觉得家庭、幸福和梦想都被毁掉了。

拉贾兰是混迹于华尔街的一个小人物,过去华尔街的价值对人们而言是骄傲,但现在对惦记次贷危机的拉贾兰,则是心头隐忧,惶恐不可终日。

P2-4

序言

美利坚。敢问路在何方?

10年前,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了投资者的心理恐慌。

这种恐慌并非空穴来风,连远在美国的投资者也扛不住了。1998年,索罗斯指挥旗下的量子基金挥兵杀人俄罗斯市场,但因俄罗斯无力偿还所欠债务,致使量子基金遭到重创,大赔了近20亿美元。

不仅仅是1997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大赚的索罗斯巨亏,连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也因为介入俄罗斯市场而濒临破产。要知道,这个LTCM公司可是一家由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1998年9月,面对这一危机,美国券商的顶级江湖大佬们齐聚一堂,商量对策。贝尔斯登首席执行长、雷曼兄弟董事长、美林证券董事长……这些华尔街的老大们,联合行动,成功托市,避免了全面金融危机的爆发。遥想10年前,这些大佬何其的意气风发!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IXCM)获得“紧急援助”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对解除管制政策大加赞赏,他的这一表态和行为为美国之后的金融政策奠定了基础。

华尔街的“紧急援助”和其后的“格林斯潘对策”,为今天在美国以及全世界正在发生的金融风暴和信贷海啸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莽撞者教育谨慎者:必须莽撞才有暴利。

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整体氛围,产生在华尔街“笑贫不笑娼”的物欲基因上,对物欲、财富的畸形渴求误导大家铤而走险:去抢钱吧,好像银行没有保安一样。每一个痴迷赌博的亡命赌徒都不只一次地做出心理暗示——我是赌王之王,厄运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10年后的2008年,美国,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爆发。当年的拯救者,就是现在的肇事者。

在金融风暴的阴霾中,连原本已退休的格林斯潘也晚节不保,被金融“革命党”与“清算派”从安乐的家中逮了出来。有评论认为,格林斯潘对今天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都存在负债比过高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格林斯潘错了吗?

世事轮回,拯救者成了被拯救者。

莽撞者闯下祸害,谨慎者则迫不得已地拯救危机。在一场新的金融危机里,贝尔斯登卖身为奴,雷曼兄弟破产倒闭,美林证券“老大嫁作商人妇”;若不是美国政府不顾一切出手拯救,AIG也将不保;“两房”虽未破产,却化身变作“二房”,前程未卜;甚至是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华尔街老大、老二都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

更有甚者,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风暴,已经变成了全球的金融灾难。从金融业传染到了实体经济。世界顶级的花旗银行,一天前还胃口大开,要趁金融风暴吞并那些率先倒下的银行,一天后就要在全球裁减52000名员工,光是美国本土就要裁掉35000名员工;美国的电器零售“二哥”电路城终于顶不过金融风暴的冲击,宣布破产……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20世纪30年代街上走着面如菜色的美国人,但形势发展,又有谁知之?风暴过后,“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美国人的资产缩水了,自杀杀人;中国也不能幸免,老总破产,跳楼跳湖。

谁来拯救风雨飘摇的美国经济、世界经济?谁能让我们在一片黑暗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中,看到明天会是什么样?又是谁能从百年一遇的经济大灾难中“凤凰涅槃”,让世界经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获得新生?

“天旋地转华尔街,到此踌躇不能去。”美利坚,敢问路在何方?

后记

“反镜性视角”看世界

《大赌局》是《华尔街战争》的姊妹篇。在《华尔街战争》中,我们用人文的关怀,叙述了华尔街金融风暴和它对美国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影响。《大赌局》继续了这种人文关怀,关注金融风暴对人——经济属性的人和社会属性的人进一步的深刻影响。这种人文关怀,是目前经济学书籍中所欠缺的,又是必要的。经济学是活生生的关于人的经济活动的学问,离开对经济活动的人的关怀,经济学就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数字了。

写作《大赌局》时,金融风暴愈刮愈烈,在事件还在继续当中把握事件的本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尝试在一个大的概念下把各种经济和人文现象整合起来,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大赌局”这个概念。同时,又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大赌局”这个现象。当然,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章各节的故事,得出自己的结论。

《大赌局》的写作,是在美中两地完成的。它关注的也是美中两地的经济事件。我们通过“反镜性思维”的方式,来揭示一些人们从习以为常的角度看不到的东西。《大赌局》这本书,就是要揭示金融界一些似乎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表象,却因为司空见惯和视角盲点的缘故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具体说,就是从站在中国却从美国的视角看中国,站在美国却从中国的视角看美国。这种审视经济和社会事件的角度,因为独特,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只有面对镜子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面孔。对中国来说,美国就是一面镜子;反之亦然。而要看到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全面的中国和美国,我们不得不借助“反镜性视角”,通过与对方的比较这面“镜子”,才能看得清楚。“反镜性视角”、“反镜性思维”在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尤其有用。因为那些领域里充满了主观的意识形态的偏见。反镜性视角和反镜性思维,有助于我们摆脱和打破偏见。所谓“有比较才能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这种“反镜性视角”所提供的“反镜性思维”,从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容闳那里就已经开始了。他的《西学东渐记》,做的就是这么一种工作。在《西学东渐记》的序言里,他说,“他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感到自己倒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而他的书正是表达他“来自另一个世界”对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审视和比较。可惜的是,容闳以一个留学生的身份,作为美中文化传播使者,以反镜性视角看中美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工作,在第二、第三代留学生身上遗失了。今天,我们从书报杂志上看到的美国,大多来自中国的或美国的单维的视角。报道美国情况的记者,也多是短期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翻译的美国原版书则是道地的美国视角看到的美国现象。很少有在中国生活的美国人的视角看到的中国;同样的,我们报章里看到的美国,也很少有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视角看到的美国。《大赌局》和《华尔街战争》想提供这样一种新的视角,使这个世界上,多一面“反镜性思维”的“镜子”和思维方式,以给我们更真实、更完整、更全面的“国家自我认识”或“集体自我认同”。

“美恩财经”会跟踪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继续用“反镜性思维”的视角关注事件的发展和进程,推出后续书籍,不断给读者提供一种以新视角、新思维观照的当代经济史、金融史的新篇章,也为这次百年一遇的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灰暗片断留下几段文字的记忆。

写作对我是一种愉悦的经验。这种经验,首先来自早年父亲的文学熏陶和母亲的文字培养,还有在田螺形煤矿用文字排解内心孤独的文字的体验。大学四年,其实也就是文字播种和耕耘的四年。更不用说大学毕业后,以文为生的木铎生涯。其后,人到了海外。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写作《大赌局》和之前的《华尔街战争》所感觉到的愉悦,有如当年写作《实用公共关系88例》。这些年的时间的断裂,通过“华尔街系列”书的写作,搭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我要感谢本书的共同作者吴垠为我搭起这座“桥梁”。契阔谈宴,心念旧梦。写作的愉悦,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个超越空间的“写作盛宴”。吴垠的财经记者的人文关怀,无疑给这本书提供了其他经济类书籍无法复制的元素。

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李陵申、主任曲小月和策划编辑林少波的支持和指导,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采用了海内外许多经济学家、思想家、理论家的观点,因写作体例,未能在书中注释,在此一并鸣谢。关于《大赌局》的英文书名,我与奇瑞有过一段有趣的讨论,最后取《Big Gamble》,它更真实地反映了书的内容。

罗慰年

2008年12月31日于纽约—广州

书评(媒体评论)

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自助者,但与上帝不同的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作什么的人。

——巴菲特

对我而言,赔钱这事是一件痛苦的过程,的确是一个惨痛的遭遇,但是你玩这个游戏就必须忍受痛苦。从赚钱到赔钱的过程并非全然没有痛苦。

——索罗斯

股票市场的人们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是根据他人的行为来作出决定的,所以这是空中楼阁。

——凯恩斯

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压注,后者则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场中赌博是迟早要破产的。

——华尔街的大炒家杰西·利物莫

没有大银行的参与,你就无法建立复杂的有限合伙公司,进行信用衍生交易。在华尔街的强行推销手段下,银行扮演的角色如同赌场,它们在大量赊账赌博的赌徒无法偿付输掉的钱时大叹苦经。正是它们自己开设了这场赌局,才能与安然的合伙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畅销书《泥鸽靶》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赌局(华尔街崩塌深度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罗慰年//吴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54599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5.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