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心--人生的心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养心--人生的心法》编著者陈希。

缘此,我们应当回归自己的内在,走进自己的心。你的心必须是自由的。必须是开放的,必须是包容的,必须是海涵一切的。任何的事都可能发生.都需要这颗心去接纳,去承担,去理解,去包容!心又是何等的脆弱,更需要您去呵护和保养。

内容推荐

《养心--人生的心法》编著者陈希。

《养心:人生的心法》主要收录了养心之道、心安在何处、道者不可离、理义悦我心、尽心以知天、不忍人之心、复性如初、人性本善、恒产恒心、以心传心、天爵人心、心悦诚服、他人有心、仁义礼智根于心等内容。

目录

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代序)

第一章灵魂的转向

第二章养心之道

第三章心安在何处

第四章道者不可离

第五章理义悦我心

第六章尽心以知天

第七章不忍人之心

第八章复性如初

第九章人性本善

第十章恒产恒心

第十一章以心传心

第十二章天爵人心

第十三章心悦诚服

第十四章他人有心

第十五章仁义礼智根于心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正义、智慧以及灵魂所珍视的一切在它们的尘世仿影中都黯然无光,只有极少数人借昏暗的_T具(指感官),费极大的麻烦,才能从仿影中见出原来的真相。过去有一个时候,美本身看起来是光辉灿烂的,因为那时我们还保持着本来真性的完整,我们所看到的景象全是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沉浸在最纯洁的光辉之中让我们凝视,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纯洁,还没有束缚在肉体里,像一个蚌束缚在它的壳里一样。

回忆!回忆!人类的一切知识取决于灵魂对于前世所见的理念的回忆。那些有关正义、勇敢、节制、善良、友谊等美德的知识和定义,并不是我们后天获得的,而是人在出生之前原来的灵魂就具有的本性和知识。这些本来就存在于人们心灵里的知识和定义,F}1于灵魂投身肉体而变得模糊颠倒了。人要“认识你自己”,唤醒人们灵魂里原本就有的善和知识。

这里说的是“唤醒”。难道在我的灵魂里沉睡着什么吗?

在柏拉图看来,是什么使我们对于天生的知识的回忆变得模糊呢?是肉体,肉体是灵魂的“牢笼”。柏拉图深知,对于人来说,认识理念世界是闲难的,因为它要求限制肉体的享乐。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说:“好像有一条小路引导我们产生下述思想,即当我们具有肉体,而且我们的灵魂还不能同这个肉体分离时,我们就不能完全控制我们欲望的对象。正如我们所断言的那样,这个对象是真实的。实际上,肉体不仅给我们带来万千麻烦,——因为肉体必须有食物,而且还要使我们经常患病,而任何一种疾病都妨碍我们体察生活。肉体使我们充满了愿望、情欲、恐惧和一大堆形形色色的荒谬的主观幻想,请相信我的话,其结果是我们实际上完全不可能认真地考虑任何东西!谁是战争、叛乱和争斗的罪魁?不就是肉体及其情欲吗?因为一切战争的发生都是由于探求财富,然而恰恰是我们奴隶般地为之服务的肉体使我们探求财富。”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爱智)、激情(爱胜)和欲望(爱利)。灵魂所特有的东西是精神或理性,?激情的部分包括情感和意志。他讲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他以理性驾驭两匹马的比喻来说明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者的关系,其中一匹马奋力升向理念王国,另一匹马则竭力把车子拉进人间。灵魂的这种分裂的本性,大约每个人都能体会吧!

柏拉图的故事讲得很美:“从这故事的开始,我把每个灵魂划分为三部分,两部分像两匹马,第三部分像一个驾驭车的人。你也许还记得,这两匹马之中一匹驯良,一匹顽劣。头一匹马占据较尊贵的位置,样子颀美,身材挺直,颈项高举,鼻子像鹰钩,白毛黑眼。它爱好荣誉,谦逊和节制,因为懂事,要驾驭它并不需要鞭策,只消劝导一声就行。至于顽劣的马恰恰相反,庞大,拳曲而丑陋,颈项短而粗,面庞平板,皮毛黝黑,眼睛灰土色里带血红色,不规矩而又骄横,耳朵长满了乱毛,又聋,鞭打脚踢都难得使它听调度。那匹良马知廉耻,在难为情地反抗着,而那匹劣马却不知廉耻,朝着肉欲的宴席急驰。它的主人和马伴起初对它所怂恿的那种违法失礼的罪行都愤然抗拒,可是后来被它闹得不休,也就顺从了它,让它带着走,做它所怂恿的事了。”

这样看来,人之所以不知道真正的美德,是因为他为肉体的和自私的欲望所累,正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这岂不是沉沦吗7

什么能使我们的灵魂转向?西方诉诸理性,人要真正地做到正直,灵魂的各个部分要一致,要成为一个整体。如何成为一个整体?那就是要听从理性的指挥!要使人的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协调一致,激情和欲望都要听从理性的指挥,只有这样,灵魂才能转离这个世界,转向它本真的状态,这就是灵魂的回忆!这就叫灵魂的转向!回忆起早已瞥见但却忘记了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人应当追求理性,回归正道。

中国哲学寻找心。直指人心。

良知啊!是人的本心。大儒王阳明一日出游,看见田间的禾苗茁壮,“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他的学生答道:“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不长。”先生说:“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人是天地的心。人的心是天植的灵根。

有了这颗心,人人是否有了成为圣人的根基?

曹交问日:“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日:“然。”“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既然人心有成圣的根基,好像一阐提可以为佛,为何时见人心性发生偏差,离尧舜之道甚远呢?若人心原本是善的,为何人间有不善之事呢?

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P3-P5

序言

几年前我第一次见陈希,是她邀我一起做电台节目。如今节目播了很多期,我成了周末直播间的常客,与陈希,也与许多听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时常想,也许我们这档节目可以叫做《希望对话》?

每次与陈希做节目,都好像是在与她的灵魂对话。子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有着非凡内涵;乐,有着无限意蕴。广播是什么?言语是什么?它若饱蘸墨痕,却不见心灵的血痕,又岂能感动人?如果言语是从心灵的清泉中来,它的丰富和绚烂岂不正是心灵美好的写照么?

陈希正是心灵极其澄澈,对广播与人生的关系深有领悟的人。

陈希是求道的人。古人言:文以载道,声以传情。十多年来,她在理论节目、校园节目、经济节目、访谈节目、新闻时政节目中穿梭,探求丰十会之道、经济之道、生命之道、生活之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这世间的客旅,如何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如何能在流变的红尘中窥见永恒,在荒芜的旷野中结出丰盛果实?一任灵魂在黑暗中昏昏入睡,无论人与文,都不会有光芒。而陈希主持节目,别有一番领悟,一番追求,无论经世济道,还是政论学问,皆上下求索,言简意深,追求生命上的领悟。这是人生的境界,亦是艺术的境界。

陈希是有爱的人。对家人的珍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挚爱,充实她的内心。古人云:人者,仁也。仁爱之道,大道也。道不远人,道若不与人的生命和生活相结合,就不是道。人须弘道,将个体的血肉生命与道相连,去接纳,去关怀。生活何等丰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然而,是什么触动我的灵魂,令我流泪和颤栗?康德说,一幅作品,可能很完整,但是,却没有精神,没有灵魂。何为灵魂,何为精神,就是其中的仁与爱,就是那动人之处啊。陈希主持过许多节目,尤以主持《深圳事大家议》、《民心桥》这些时政类节目广为人知,并非她声音何等甜美,她深人人心的力量是她的道德,她的仁义。她对民生极其关注,事情或大或小,民情或喜或怨,她都用极强的爱心去倾听,以极大的勇气去呼吁;在主持《理论与实践》这样的理论节目时,又追本溯源,求物之本末,事之终始。当初她接手做《理论与实践》时,曾与我商议要多关注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焦虑,于是我们做了很多期《心灵之旅》,讲心灵的脆弱与坚强,污染与纯洁。原以为抽象的道理没人愿听,实际上有心的听众不少。像我们做的《平安》、《生命的喜悦》、《关爱与生命》、《博大的爱》、《慷慨》、《责任》等等,都很受听众喜爱,两次获得了广东省理论宣传一等奖。平心而论,真的要感谢陈希的主持。她的敏锐发问、清晰理路、广博知识以及设身处地的慈悲心肠,是这个节目受听众好评的关键。

陈希是刻苦的人。白_T作以来,几乎每年均有作品获奖,她是深圳广电集团首席主持人,全国优秀新闻丁作者。她本是经济学的硕士,又刻苦自修,培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使得她主持政论节目得心应手,主持经济节目头头是道,主持理论节目能够探幽发微。她博闻强记,反应敏捷,而尤为让人感动的,是时时刻刻的虚心学习、观察、发问。我常感叹,在这世间,若不发愿研修,自苦心志,是不易获得成功的。陈希学习既广,体验又深,也非常善于表达,主持风格自然、得体、大方,该犀利则犀利,直指人心;该亲切则亲切,春风拂面;追问时不留情面,体谅处以心传心,同时在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方面思路清晰,逻辑严整,显示了她深厚的才华和造诣。

陈希是真诚的人。圣·奥古斯丁在其传世之作《忏悔录》中说:“我内心的良医,请你向我清楚说明我撰写此书有何益处。”我如今写这一篇短文,只想发出这样的感叹:做广播,并非浮华之人能胜任。你与听众在电波中相遇,不见其人,不谋其面,只用一颗心来相通,何等奇妙,何等困难!你若用十指来弹琴,或许人不知你心弦的波动,但你用声音来倾诉,何曾来得半点虚情假意?陈希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素其面而真其心,可见正心诚意才是一切的开始啊!这本书的写作,正如她对听众坦言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使大家生活得更美好!

后记

广播是我的职业。十几年来,我始终怀着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真诚,与深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今天,当这本书完稿的时候,我心中充满感激。衷心感谢深圳广电集团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感谢所有朋友给予我的呵护、帮助!做我们广播这行的有一句话:VoiceisPower。声音就是力量。但这声音必须出自良知,才能让人感动。人是天地的心,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良心。从做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从来没有把自己限制在直播间里,而是怀着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和良知,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用眼去看,用心去思。

从业二十多年了,我做过多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虽然节目风格不同,但是,做每个节目,我总是把握两条:思想的高度和心灵的厚度。做一个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责任与热情,也必须具备内心的深沉与丰富,这样才能对世态有冷静的观察,对人生有真切的体会,目光敏锐,贴近大众,去挖掘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去倾听来自社会的声音。

电波是路,心灵是桥,直播间通向广阔复杂的社会。一个时政节目主持人,面对社会问题,要充满智慧,能够体现公正;面对弱者,要充满关怀和善良,用温暖的话语,真诚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话筒前,我就是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谈生活,谈生活中的烦恼;有时,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和人文素养。我主持的《理论与实践》(后改为《希望对话》)节目差不多9年了,反响很好,比如《以人为本的哲学——科学发展观》、《论语》、《孟子》等等,很多人听后,都说非常感动,受到很多启发。这个节目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们以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方式来解读古圣先贤的人生哲理,在人们心中引发回味。  预言家诺曼·托马斯有句名言:“想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个秘诀,就是有正确的信仰。”在这个转型时期,构建正确的信仰需要坚强的心和不倦的努力。祈望我们的每一期节目,不仅能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还能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发自灵魂的呼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心--人生的心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76867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136578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