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祥瑞动物(新版)
内容
内容推荐
吉祥文化、祥瑞文化,表现了人类对于幸福美好追求的秉性,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幸福物得以孕育的基石。《祥瑞动物》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龙、凤凰、麒麟等中国祥瑞动物的知识。
《祥瑞动物》的作者是于爱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龙
龙的形象与图腾
传说中的龙
龙的家族
众说纷纭龙的起源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王
西方文化中的龙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第二章 凤凰
关于凤凰的传说
凤凰的形象与地位
传说中的凤凰
龙风呈样
第三章 麒麟
麒麟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麒麟是否真实存在
麒麟信仰与民间文化
麒麟与民间艺术
第四章 古代四大神善
东方青龙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
第五章 其他祥瑞动物





鹿






蝴蝶
鸳鸯
孔雀
绶鸟
喜鹊
鸽子
燕子
雄鸡
鹌鹑
鹭鸶
比翼鸟

蝙蝠
蟾蜍
蜘蛛
史书中提到的祥瑞动物
第六章 中国生肖的十二瑞善
生肖的由来
生肖都是祥瑞动物
生肖信仰
其他国家的生肖动物
第七章 瑞善图的变迂
石雕瑞兽
玉雕瑞兽
常见的瑞兽形象
藏地“四祥瑞图”中的四种瑞兽
第八章 吉样图案与祥瑞动物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页
    祥瑞动物概念的出现,正是人们上述思想认识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凤麒麟等都是祥瑞动物,他们的出现能给人们带来好运。《礼记?礼运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麟是兽中之王、凤是禽中之王、龟是介中之王、龙是鳞中之王。“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能变化”,它们的出现都是嘉瑞的先兆。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是用来预兆盛世的。麒麟的出现往往被看成是圣贤降世的标志。《毛诗义疏》称:“圣人出,王道行则见。”《宋书?符瑞志》也称:“明王动静有仪则见。”其他,像虎、狮、象、鹿等,在古代也受到崇拜,并被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之中。《宋书?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瑞应图》亦日:“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
     汉代符瑞目录中记录有数以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祥瑞物,今武梁祠仍保留了大量这类祥瑞动物的图像。其刻在图像一侧的榜题,则解释了这些祥瑞出现时的情况,例如:
     麟不刳胎残少则至。
     不漉池如渔,则黄龙游于池。
     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人。
     (玉)马,(王者)清明尊贤则至。
     比翼鸟,王者德及高远则至。
     比目鱼,王者德及幽隐则见。
     白马朱鬣,(王者任贤)良则见。
     赤熊,仁奸息。
     泽马,王者劳来(百姓)则(至)。
     六足兽,谋及众则至。
     (比肩兽,王)者德及鳏寡(则至)。
     可见,祥瑞动物显示瑞应、降福免灾的功用包含着“万物有灵”观念和鬼神信仰,但同时它又充满着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是世俗人生美好追求与愿望的象征物。其象征意义非常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幸福、吉祥、长寿的文化心理。
     动物可兆祥瑞的观念,早在孔子思想中已有萌芽。孔子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已蕴涵了祥瑞谴告的原始意识。如果说祥瑞、灾异观念在孔子那里,还只是一种情感化的哀叹,到了西汉董仲舒这里,则已经在“天一地一人”相统一的宇宙结构体系中获得了充分的论证。
     关于祥瑞和灾异的界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因为凡事凡物皆应类而起,善趋善、恶趋恶。帝王将兴,必有祥瑞之预兆;同样,政权将亡,也必先有妖孽出现。如大赤鸟衔谷种集于武王屋顶之上就预示着周代将要兴旺强盛。按照他的理论,祥瑞和灾异,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都出现在事实发生之前.带有一定的前瞻性或预言性。二、都必须寄托于特定的标志物,如‘天瑞、妖孽之类,而这就叫做“天无以言,而意以物”。三、标志物的出现肯定代表着天意,是纯粹的“受命之符”,而绝非任何人为因素所能招致。
     至于“祥瑞”与“灾异”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董仲舒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人与天可以互相感通、应合,人可以积极主动地去体会、领悟天的性情,所以,天所施降于人的祥瑞、灾异,就更主要的与人事行为有关,,甚至就取决于人事行为。
     董仲舒说:“王正”与“王不正”所招致的天应是不一样的。如果为政得人心则元气和顺,风雨适时,景星出现,黄龙下降;而如果为政不得人心,则天变色,贼气并出。如五帝三王治天下之时,天就有甘露、朱草、醴泉、凤凰、麒麟之类的祥瑞出现。所以,董仲舒以为祥瑞、灾异与人事行为尤其是政治得失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性的关联。与其说,祥瑞、灾异预示着国之兴亡,还不如说,为政的好坏直接能够感召出祥瑞、灾异。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谶纬的主导思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流行于西汉末并兴盛于整个东汉时代的谶纬就直接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在综合网罗了古代各种方术之后.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意识。
     实际上,在汉民族的文化里,谶纬(主要是谶)源远流长,几千年延续不断。随着汉末古文经学的突起和魏晋玄风的兴盛,谶纬渐趋衰微。魏晋以后,谶纬的主流基本上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道教、佛教所消化吸收,依托于一定的宗教形式而存在;一是在民间信仰中继续传播和扩散。
     与祥瑞灾异观念相依托的吉祥文化,因此产生并大行其道,既成为人们精神观念和信仰的组成部分。也规范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是如此。而上层对于祥瑞事物的运用和期待瑞应现象的出现,较之民间更为迫切。古代文献中关于祥瑞动物出现的记载,比比皆是。同时,古代帝王还多喜欢假借祥瑞动物的出现强化自己的统治。像西汉宣帝,曾有神爵(雀)、五凤、甘露、黄龙等年号,假托祥瑞改元达六次。《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篡权之际,曾制造“麟凤龟龙众祥之瑞达七百有余。”东汉灵帝在位期间,正史记载的祥瑞征兆也达13次之多。
     在民众意识中,祥瑞动物之所以能在政通人和之际出现.是圣明君主自身努力的结果。如果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吉祥征兆就可能被感应而出现。这是真正的吉祥。但古代仁者也讲到,如果主要的祥瑞动物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标志的就不是盛世繁华,而是世道穷途末路、哲人穷困凄凉的征兆。如孔子在春秋末年听说麒麟出现在鲁国,当即恸哭。P2-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祥瑞动物(新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爱成 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3533
开本
页数 0
版次 0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3-10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0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