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家先哲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百科,开卷有益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学百科”丛书中的一种,通过对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事迹、思想的介绍,向读者讲解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主张及其发展历程,可视为学习儒家文化的入门之作。书中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李翱、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康有为等各个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勾勒出先秦至近代数千年中儒学的发展历程。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目录
前言/9
一孔子
1.孔子其人/11
2《论语》其书/12
3.孔子对“礼”的思考/13
4.孔子对“仁”的思考/15
5.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仁人/16
6.孔子的人生态度——乐以忘忧/17
7.孔子论“天命”和“鬼神”/19
二孟子
1.孟子其人/21
2.《孟子》其书/22
3.民贵君轻/23
4.制民之产/24
5.教以人伦/25
……
精彩页
     一 孔子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祖先是西周宋国的贵族,其曾祖孔防叔始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国陬邑的邑宰。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徵在,婚后不久颜徵在生了孔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母“祷于尼丘得孔子”,这大概是孔子得名的原因。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便带着他离开陬邑,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孔子年幼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喜欢学习各种知识和礼仪。他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少时的孔子生活困苦,因此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艰难的境遇激励孔子奋发图强,他一面谋生,一面刻苦自学、磨砺自我,很快就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二十岁以后,他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畜牧的“乘田”等小吏。
孔子少年时即有志于学,且终身勤学不怠。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曾向郯子询问郯国的古代官制,也曾到东周王都雒邑(在今河南洛阳)考察周代礼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三十岁左右学有所成,便开始设教闾里,招收学生。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他因此成为中国教育目前首位开办私学的教育家。
孔子所处的年代,鲁国公室衰落,世卿季氏大权在握。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兵败,出奔齐国。孔子也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任用,但由于晏婴的反对,最终未能仕齐。于是孔子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一直到五十岁。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季桓子执政的鲁国委任为中都宰,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和大司寇。任大司寇期间,他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为了强公室、抑三卿,他曾发动“隳三都”的活动,但是以失败告终。因与季氏矛盾尖锐,他不得不携弟子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等国,论道求仕,但处处碰壁。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已步入晚年的孔子又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直到去世。
孔子是春秋末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其后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本人则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
2.《论语》其书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散文的形式,记录孔子的言语以及孔子与弟子或时人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每篇的标题取自首章首句的前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也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西汉时期, 《论语》有今文《齐论语》《鲁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版本。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齐论语》,编纂而成《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又混合《张侯论》与古文《论语》,这便是现行的《论语》。
现存最早的《论语》注本是何晏《论语集解》。另外,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很有名的注本。南宋时期,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孔子对“礼”的思考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礼”就是周礼,是在周初形成的一整套典章、制度、仪节、规范。作为制度文化,它既是政治原则,又是修身原则,对形成和维护西周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孔子说:“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表达了他对西周礼仪制度的赞美之情。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早期奴隶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已经瓦解,臣弑君、子弑父的事情屡屡发生,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对这种“礼坏乐崩”的现象痛心疾首,认为已经到了“天下无道”的地步。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周礼的权威已遭破坏,各种礼制名存实亡。要制止暴行、重整秩序,就必须恢复周礼,加强宗法等级制度。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他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
怎样恢复周礼?怎样才能使仪节、规矩产生效力?孔子认为,最关键的是“正名”,它是使礼产生效用的前提。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论语·子路》)要恢复周礼、整顿秩序,必须正名。只有正名,才能使刑罚起到应有的作用,百姓的生活才得以安顿。
P11-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家先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慧,翟荣惠,韩品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44808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48000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