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全球记忆遗产与安全——变革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化遗产是一种“群体性表述”和“谱系性记忆”,是文明的延续、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共同记忆的精神载体。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记忆项目”,倡导全球各国及地区保存和抢救正在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鼓励其普遍性获取和利用,以确保人类记忆的安全与完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处于世界遗产变革洪流中的世界记忆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找寻与塑造数字时代的世界记忆,是记忆机构与遗产保护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人们需要在改革中探寻认忆的路径,在变革中迎接文明的未来。 目录 第一章 记忆之源:世界记忆项目的理论基础/1 第一节 集体记忆理论的建构与研究的兴起/1 第二节 记忆、身份认同与世界遗产/15 第三节 记忆保存与档案记忆观/26 第四节 记忆研究的全球性与世界性记忆/39第二章 遗产之径:世界记忆项目的建立与人类共同记忆的保护/49 第一节 从“世界遗产”到“世界记忆遗产”/49 第二节 共同记忆的探寻:全球记忆项目与工程进展/76 第三节 “世界意义”的探寻/92第三章 政治之争:人类探寻共同记忆中的挑战与世界记忆项目变革/124 第一节 遗产话语与遗产研究中的“政治转向”/124 第二节 记忆遗产与国家历史叙事/134 第三节 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遗产的政治平衡/145第四章 创伤之痛:人类共同的记忆之殇与再审视/162 第一节 《世界记忆名录》中承载的创伤记忆/162 第二节 记忆完整性的维护与档案正义论/177 第三节 和解、妥协还是遗忘——如何安放人类经历的创伤之痛/187第五章 数字之变:数字形态的文献遗产如何融入/200 第一节 数字化——文献遗产保护的“当务之急”/200 第二节 数字遗产概念的提出及发展/210 第三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遗产保护政策演变/216 第四节 数字形态文献遗产的类型界定/225 第五节 数字形态文献遗产保护的挑战/231 第六节 数字形态文献遗产保护的展望/246第六章 中国之路:全球记忆重塑中的正义力量/254 第一节 世界记忆项目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事业发展/254 第二节 档案文献遗产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268 第三节 中国积极维护世界记忆正义与安全/276 第四节 “共享遗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283结语/287附录/29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全球记忆遗产与安全——变革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玉珏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332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03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53.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