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就产生了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梦想。为了征服太空,实现这一梦想,人类努力了数千年,做了各种尝试。
《征服太空之路》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之一,由刘芳主编。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能给广大青少年插上科学的翅膀,让大家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书 | 征服太空之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就产生了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梦想。为了征服太空,实现这一梦想,人类努力了数千年,做了各种尝试。 《征服太空之路》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之一,由刘芳主编。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能给广大青少年插上科学的翅膀,让大家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容推荐 刘芳主编的《征服太空之路》图文并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深远的太空之旅吧。 《征服太空之路》对从人类最初的飞翔之梦到未来飞行器的发展趋势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目录 征服太空之梦与早期尝试 地球与人类的飞行之梦 神话传说反映的飞行梦 古人尝试飞行的努力 借助风力上天的风筝 实现人类飞行梦的热气球 可以控制飞行方向的飞艇 模仿鸟类飞行的滑翔机 飞机引领人类进入飞行时代 莱特兄弟开创了飞行时代 冯如和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飞机升空与气流的奥秘 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流程 蜂窝结构给人类的启示 克服音障的超音速飞行 可以直上直下的直升机 载着人类梦想飞向太空的火箭 从古代火箭到现代火箭 现代火箭鼻祖——V-2火箭 蓬勃发展的运载火箭 可达到宇宙速度的多级火箭 登月天梯——“土星5”火箭 “能源”号运载火箭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火箭升空的动力之源 火箭和导弹的安全自毁 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 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取得的航天技术成就 卫星通信和通信卫星的特点 专门化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 气象卫星的巨大作用 海洋的实时检测器——海洋卫星 卫星在救援中发挥的作用 导航卫星为人类指引航向 空间技术助人类勘探地球资源 访问地外星球的空间探测器 探测太阳系的自动航天器 金星探测器成绩斐然 寻觅火星生命的空间探测器 拜访木星的人间来客 探察土星的空间探测器 探测器揭示天王星的面貌 探测飞船拜访海王星 人类对太阳系其他成员的探测 人类对哈雷彗星的探测 将人类送入太空的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飞船的特点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必要措施 载人航天飞船打开了宇宙之门 富有传奇色彩的“阿波罗”计划 成功登月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 前苏联的载人航天体系 中国的“神舟”飞船成功升空 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必要性 “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 “阿波罗”和“联盟”号的对接 “礼炮7”号与“联盟T13”的对接 “礼炮7”号空间站的修复 对飞船和空间站的遥控技术 空间航天器的日常维修 航天飞机的成功升空 航天飞机与其他飞行器的异同 航天飞机复杂的结构 航天飞机光明的未来 航天技术应用及未来航天 为人类造福的航天科技 人类进人空间地质学时代 空间技术试验取得的成果 可喜的空间生物学技术试验 航天科技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参加未来航天活动的成员 建立空间生态系统的可能性 前景诱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 建造月球基地并不遥远 建造太空居民城镇的设想 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与方案 试读章节 在古代,人们更多地注意观察飞鸟,并希望能模仿鸟儿那样飞翔。因而,利用特殊的物质来克服地球引力的想法出现得很晚。 实际上,这种奇特的物质就在人们司空见惯的许多现象中隐藏着,等待着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来发现它。在热气球还未问世的时候,谁也没有对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产生的热气和烟尘不断上升这两种十分平常的现象进行过思考,提出过问题:为何热气和烟尘会直接上升而将尘埃带到高空去呢? 人总归是聪明的。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澡盆溢出水这一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了真理,发现了浮力,解释了物质可以在水中漂浮的现象。我们知道的古代神童的故事——曹冲称象,就是不自觉地利用了阿基米德定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将这一原理用到空气或气体之中。 直到18世纪,法国的一位普普通通的造纸工人约瑟夫·蒙特哥菲尔,成了发现这一科学真理的有心人。有一年的冬天,他下班回家,坐在壁炉前烤火。忽然间,他开始琢磨起来:为什么烟和许多的烟尘会自动地沿着烟囱消散出去呢?是什么力量使它们上升的呢?他进一步设想:能否将带动这些尘埃的热气体收集起来,把人和物提升起来呢? 为满足这一好奇心,他马上用丝绸做了一个口袋,在口袋的下面点燃了一把火,将袋内的空气加热,眼见着口袋鼓了起来。使他更惊奇的是装着热空气的口袋竟然飞了起来,飞到了房屋的天花板上。 他又做了一次更大的实验:用丝绸做了一个大口袋,在室外加热,大口袋上升了20多米高才因热空气冷却而掉下来。 1783年6月5日,他的热气球第一次升空,上升高度约为1800米,10分钟后降落,飘移了约2000米的距离。法国学术协会曾邀请他到巴黎去表演。此后又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到1783年9月19日,约瑟夫·蒙特哥菲尔决心表演载“乘客”的飞行。这一天,观众有10万多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也亲临御览。这只热气球直径约12米,是用轻质纱和纸做成的。气球下面吊挂的笼子里载着一只羊、一只鸭和一只公鸡。这只热气球飞到500米的空中,8分钟后在3000米以外降落。3个“乘客”落地后神气昂扬,看来毫无损伤。于是,约瑟夫·蒙特哥菲尔兴高采烈地宣布,下一次试验所载的乘客,将是活生生的人。 国王考虑这种试验危险性太大,想让已被判处死刑的囚犯来充当乘客,并声称,有愿意乘坐气球试验者,成功后即恢复他们的自由。当时,一位勇敢的法国青年罗齐尔挺身而出,向国王禀道:“不能把人类第一次升空的荣誉给一名罪犯,我本人愿充当乘客,即使死去也在所不惜。”这位青年在巴黎也有点名气,他有一项当时被认为是惊人的杂技表演,就是他先吸一口氢气,含在口中,然后趁吐出之际,用一支雪茄把它点燃。罗齐尔又找到他的一位朋友阿兰德斯,两人决心同去冒险。国王鉴于两位青年的热情,终于同意他们两人乘热气球升空。 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的气球,上下长约24米,球体中间‘最宽处直径约15米,呈椭圆形。气球下方悬一金属火盆,环绕火盆的则是用柳条编的载乘客的吊篮,乘客坐在吊篮里,能不断向盆中添加燃料。 1783年11月21日,人类第一个载人气球升空,这一惊人之举轰动了当时的巴黎,一时间十室九空,途为之塞,人们一齐拥向邦龙试验场。只见一只黄蓝两色的巨大气球悬挂于两桅之间,下面正燃着熊熊烈火。下午l时45分,路易十六的攻城大炮一声巨响,立在气球下的蒙哥菲尔兄弟挥舞大刀砍断缆索,气球向空中飘去。 根据记载,这一气球在空中飞行了25分钟,飞行高度约900米,最后在巴黎近郊一块麦地里安全降落。罗齐尔和阿兰德斯两人从塌缩的球囊下爬出,毫无损伤,两人彼此握手,互相道贺终于又活着回来了。路易十六为表彰两兄弟的功绩,特授予他们圣米歇尔勋章。 后来没多久,一位法国科学院的教授发现,用氢气充满气球升空比热气球更安全,并乘氢气球横跨了巴黎城。此后不到1年,就有人乘氢气球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法国飞到了英国。 气球问世了,但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气球究竟有何用。有人问在法国访问的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很风趣地回答说:“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 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证明气球有许许多多的用途。 1870年,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切断了巴黎与外界的一切通道。为了向城外传送极其重要的公文,法国人便利用气球,从普鲁士军队的头顶安全飞过,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条“空中航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防止德国飞机的轰炸,英国人聪明地利用气球,在伦敦市区的周围拉起了许多道空中拦阻网,有效地防止了德国飞机的入侵。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曾利用气球吊上炸弹,让气球随着从西太平洋吹向东太平洋的气流飘向美国的本土。尽管未造成很大的伤亡,但让美国人着实恐慌了一阵子。 就是在今天,气球也没有被淘汰,仍被广泛地使用。利用它装上通讯仪器和天线设备送到空中,用一根绳子固定好,便是今天的系留卫星。利用它,可以大大加强通信、雷达和侦察等方面的能力。 气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随风飘动,无法按人的意图进行航向的控制。尽管早期有人在气球上面装上了桨,但终究因为太笨重而被抛弃。 P12-14 序言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就产生了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梦想。为了征服太空,实现这一梦想,人类努力了数千年,做了各种尝试。 热气球出现之后,人类征服太空之路步入了正轨。此后,各种飞行器,如飞艇、滑翔机等层出不穷。人类虽然借助这些人造翅膀飞上了天空,但远远没有达到征服太空的水平。因为这些飞行器要么借助风力,要么借助空气的浮力,人类无法掌控飞行的方向。 这种状况直到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才得以改变。飞机出现以后,人类拥有了可以自由飞翔的人造翅膀,可以在万米甚至更高的天空中飞翔。随后,火箭、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等宇航工具在人类的努力下不断完善。人类不但可以在天空中飞翔,还可以到达地外空间,登上其他星球了。人类终于征服了一部分太空。 现在,航空航天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航空航天文化也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文化、教育、娱乐和体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了。通过科普宣传,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已经非常迫切了。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航空航天事业未来的走向。 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人类征服太空的整个旅程,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征服太空之路》。在书中,我们对从人类最初的飞翔之梦到未来飞行器的发展趋势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人类征服太空之举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征服它就是为了让其为人类服务,如繁育太空种子、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 现在,人类在征服太空之路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在宇宙当中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即便在已经探索到的领域当中也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人类去解答。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本书能给广大青少年插上科学的翅膀,让大家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知识和水平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纰漏或谬误之处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未来的出版工作中加以借鉴,为青少年朋友编写更多的好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征服太空之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399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6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V1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5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